視頻標簽:阿里郎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音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阿里郎》福州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音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阿里郎》福州格致中學鼓山校區
《阿里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分析、體驗等活動,感受并掌握朝鮮族音樂特有的風格特征。 2.了解《阿里郎》在朝鮮族在音樂及民族精神方面的地位。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通過學唱《本調阿里郎》,掌握歌曲旋律、節拍、節奏的特點。 2.認識朝鮮族打擊樂器長鼓,能夠初步演奏并為歌曲伴奏。
一、新課導入
1、師:奧運會不僅是一個體育盛會更是一個可以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民族文化形象的舞臺。(欣賞《HAND IN HAND》片段) 2、師:感受到了哪些朝鮮族的民族文化? 3、簡介長鼓。 二、新課講授 (1)《阿里郎》歌曲 1、歌名
師:在朝鮮族600多年的歷史里流淌著這樣的一首民歌,它家喻戶曉,幾乎人人會唱,被譽為朝鮮族的“第二國歌”。(打著長鼓,播放《阿里郎》)
師:在歌曲的第一句反復唱著“阿里郎”這三個字。所以《阿里郎》是一首朝鮮族的民歌。 2、節拍
師:歌曲是幾拍子的? 生:3拍子。 師:這是朝鮮族音樂的一個特點,但朝鮮族的3拍子并不是簡單的“強弱弱 ”,而是會發生一些變化,請大家注意聽。 生:(聽清之后一起跟著老師一起打) 3、長短節奏
①師生合作,邊敲擊長鼓邊演唱歌曲《阿里郎》 ②師:(出示節奏型,并觀察)這就是剛才我們一直重復打的節奏。我們一起念一念。
生:X. X XX
師:這組節奏哪里比較長?哪里比較短呢?
像這樣節奏出現了長短變化的被稱為“長短節奏”。
為什么節奏會出現這樣的長短呢?出現在這里的這個點叫做附點,它有
延長的作用,使得第一拍“咚”的時值變長了,后面第二拍“噠”的時值就變短了。
師:請邊聽歌曲邊在書本上圈出長短節奏。
(在白板上標示出來,全曲標示出來后再學唱,可分為上下兩部分) 師:整首歌曲的節奏大部分是由長短節奏組成的,可見“長短節奏”在朝鮮族音樂中是最為獨特也是最為重要的。
我們一起跟著鋼琴唱一唱這首《阿里郎》,注意把長短的感覺唱出來。 4、旋律級進
①通過圖譜了解旋律級進的方式。
②通過圖譜觀察級進旋律的線條起伏特點。 (2)《阿里郎》故事
①教師講述《阿里郎》的故事。(播放音頻) 師:所以,“阿里郎”這三個字是“我的郎君”的意思。在歌曲中,你們感受到了圣符對里郎的哪些感情?表現在歌曲的哪些地方?你認為怎么唱才能表現出這種感情? 生: 師:《阿里郎》簡單的旋律卻形象地傳達出圣符對里郎的深情和堅韌。我們帶著感情再把這首《阿里郎》完整地唱一遍。 (3)《阿里郎》形象
師:歌曲《阿里郎》塑造了圣符這位妻子怎樣的一種形象?圣符作為朝鮮族女性形象的代表,這種堅韌勇敢的形象折射出的也是整個朝鮮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形象。 (4)《阿里郎》影響 師:《阿里郎》這首民謠在朝鮮族人民600多年的口口相傳中變化出50多種曲調,產生了5000多首歌詞,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阿里郎》歌謠群”。我們剛剛學唱的只是其中一個版本,每個地區都有屬于自己風格版本的《阿里郎》。 1、欣賞《旌善阿里郎》并分析其特點 2、欣賞《江原道阿里郎》并分析其特點 3、介紹《本調阿里郎》并合作演唱 三、拓展延伸
(1)對比欣賞漢族民歌《茉莉花》 (2)《阿里郎》精神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