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阿里郎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2017年北京市中小學優秀教學設計評選《阿里郎》北京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2017年北京市中小學優秀教學設計評選《阿里郎》北京市大興區興華中學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一)指導思想
本課的指導思想是:圍繞音樂學習的核心內容——聽、唱、內心聽覺技能,設計教學活動,達成教學目標。
(二)理論依據
本課的理論依據是《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的:
1.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音樂教學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應強調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演唱、聆聽、綜合性藝術表演等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
2.識譜要和演唱、演奏、創造、欣賞等教學內容密切結合,要以音樂為載體,在學生感性積累和認知的基礎上進行。
二、教學背景 (一)教學內容分析
《阿里郎》是著名的朝鮮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民謠,被譽為朝鮮人的“民族的歌曲”。其特點是:
2017年北京市中小學優秀教學設計評選
2
1.歌曲為G大調,四三拍;旋律委婉動聽,略帶哀愁。
2.曲式為A B C B四樂句方整性單樂段結構。全曲二、三度音程連續進行,三、四、五度上行推進,表現難以抑制的感情沖動,使音樂更加委婉動聽。
3.多用朝鮮傳統樂器伽倻琴和長鼓伴奏。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12年一貫制學校,授課班級是初一年級的普通班。新學期開學后經調查,班里近有7名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學習經驗,學過鋼琴或者是其他樂器,接觸過五線譜。有5名學生學習過合唱。但是很少做看譜視唱練習。經過一年的學習,全班的識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本節課的授課時間是2017年6月6日。也是對學生一年來音樂技能學習的一個總結和匯報。在這一年中,學生學習了柯爾文手勢,接觸了字母譜,學習了四分音符、附點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和兩個八分音符的節奏譜寫法和讀法,并能夠將聽到的節奏短句用節奏譜記寫下來。
本節課是識讀五線譜,用朝鮮族語言來學唱朝鮮族民歌《阿里郎》。教師將面向全體學生,為他們今后能夠靈活運用五線譜,更深入地學習音樂打下堅實基礎。
初一年級學生逐漸步入變聲期,因此本節課把歌曲由G大調降為F大調進行學唱。 (三)教學方式與手段說明
1.采用柯達伊教學法——幫助學生解決演唱時的音準問題。 2.由教師口口相傳方式用朝鮮語學唱歌曲。
3.通過已經熟悉歌曲的旋律而進行聽讀節奏、分析曲式結構、識讀樂譜、畫旋律線分析旋律走向,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
4.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在音樂活動中,鍛煉學生的內心聽覺來提高學習的興趣。
5.加入二聲部和個人三聲部訓練。 6.通過背歌詞來鍛煉學生的音樂記憶。 (四)技術準備
1.制作歌曲譜例及PPT演示文稿; 2.準備朝鮮族手鼓:
(五)前期教學狀況、問題與對策
1.初一學生在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從開學初,教師就注重“雙基”的落實,運用柯達伊教學法輔助教學,培養學生“聽、唱、寫、創”的能力。
2. 初一學生在音樂學習習慣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要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從中受益,培養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尤為重要。此階段,教師在教學中反復提醒,如:對歌唱狀態的要求、讀節奏的同時手拍穩定拍、唱旋律的同時手打節拍,或者固定節奏型。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模仿有感情的用朝鮮族語言演唱歌曲《阿里郎》,體會歌曲表達的內在情感 2、鞏固d r m s l 五聲音階在五線譜上相對位置的關系 3、運用柯爾文手勢和音樂搭橋的方法準確演唱d-s五度音程 4、能準確視唱《阿里郎》并用固定節奏型做個人二聲部 5、能進行簡單的二聲部合唱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1.有感情的用朝鮮族語言演唱歌曲《阿里郎》 2.正確識讀以第一間為do的五線譜 (二)教學難點: 1.準確識譜視唱歌曲旋律 2.能進行簡單的二聲部合唱 五、教學過程 (一)主題引入
1.開門見山,老師介紹今天要學習的歌曲朝鮮族民歌民謠《阿里郎》 2.介紹朝鮮族手鼓
3. 教師用朝鮮族語言范唱歌曲《阿里郎》
2017年北京市中小學優秀教學設計評選
4
阿里郎
4、介紹歌曲背后的故事 (二)學唱歌曲
1.教師一句學生一句,學唱歌曲,教唱兩遍 2.學生手打三拍子穩定拍,口唱旋律 3.學生手打歌曲的節奏,口唱旋律
4.黑板上出示打亂順序的4個樂句的節奏,通過老師的演唱來進行選擇,正確排序5.老師介紹歌曲4個樂句的A B C B曲式結構 6.學生再一次手打節奏,齊唱歌曲 7.糾正二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的打法 7.手打歌曲的節奏,內心默唱旋律
8.出示歌曲的樂譜,用手指五線譜二線為do鞏固五聲音級 (三)內心默唱的音樂技能訓練 1.唱譜子,d內心默唱
2.唱歌詞,唱帶有附點的小節,不帶附點的內心默唱 3.唱歌詞,帶有附點的小節內心默唱,不帶附點的小節唱 4.按指令進行演唱,老師指令學生,學生指令學生 (四)聆聽三個不同版本的《阿里郎》片段 1.阿里郎組合
2017年北京市中小學優秀教學設計評選
6
2.女生版《阿里郎》 3.中文版《阿里郎》 (五)加入二聲部進行演唱 (六)背唱歌曲 1.去除中文字
2.去除一部分朝族歌詞
3.再去除一部分歌詞,然后口唱旋律,手打固定節奏型
4.全體起立,腳踏穩定拍,手打三拍子穩定拍,口唱旋律
總結:一曲《阿里郎》,以其委婉的曲調、深厚的意境,傳遞著5000年的朝鮮民族氣質、感情和內涵。同學們,讓我們記住這個含蓄、內斂的民族——朝鮮民族!
六、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一)評價方式 1. 過程性評價
課上對學生識讀五線譜、節奏訓練、歌唱狀態等方面的評價。 2. 終結性評價
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完整準確的演唱歌曲,用正確的氣息,恰當的力度變化準確表達歌曲情緒。
(二)評價量規
評價項目
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能做到
基本能做到 不能做到 1 通過老師演唱選擇正確的節奏 2 準確識讀以第一線為do的五線譜旋律 3 以自然的聲音,準確演唱歌曲 4 運用力度變化表現歌曲情緒
七、教學設計的特點
2017年北京市中小學優秀教學設計評選
7
1. 認真貫徹2011版新課標的課程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
2. 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發展水平和音樂認知特點,分學段設計梯度漸進的課程學段目標及相應的課程內容。
(1)運用柯達伊教學法解決學生音準、節奏問題。 (2)循序漸進,有利于學生的認知。
(3)在準確歌唱的基礎上,進行氣息、力度的練習,目的為達到藝術歌唱。 3. 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
(1)注重學生“聽、唱、模仿、內心聽覺、內心記憶”的訓練,提升學生音樂技能。雖然在本課中,學生沒有動筆,但是他們已經能夠用音樂專業語言準確描述音符所在位置,隨著練習的進一步深入,學生會很快進入親自動筆記譜階段。
(2)啟發學生分析旋律進行特點并背唱,培養音樂記憶能力。 (3)引導學生對歌曲內容的理解和表現,在音樂要素方面體現出來。 4. 教給學生學習歌曲的方法——“識譜”,培養終身學習音樂的能力。 5. 正確處理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審美體驗和文化認知的關系。 八、教學反思
1.認真學習新課標,明確教學目標。通過學習新課標和積極參加市區教研活動,使我深刻認識到:
(1)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專業基本功;
(2)音樂課上要加強學生“聽唱寫創”的訓練,培養學生終身學習音樂的能力; (3)音樂技能的訓練,不能枯燥無味,要運用多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音樂技能的訓練要持之以恒,循序漸進。 2. 根據學生情況,制定有效教學策略。
(1)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歸納與提煉,讓學生自己體會到老師用搭橋的方法來解決音程跳進的音準問題。
(2)從節奏入手,培養學生專注地聆聽、記憶與模仿能力; (3)識讀五線譜,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能力;
(4)學唱旋律時,啟發學生分析旋律特點,有助于音樂記憶:
3.學生在識讀樂譜的時候,老師不應該跟著學生一起唱,老師也應該多聽,及時
2017年北京市中小學優秀教學設計評選
8
找出問題然后及時更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