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數據的圖形化表示
所屬欄目:信息技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信息技術重慶版七年級下冊2.4《數據的圖形化表示_圖表》重慶市11中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信息技術重慶版七年級下冊2.4 《數據的圖形化表示_圖表》重慶市11中學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數據圖形化對于數據分析的意義。
(2)能夠使用三種常見圖表類型即折線圖、柱形圖、餅形圖創建圖表。
(3)理解三種圖表即柱形圖、折線圖和餅圖表示數據的優勢,并能夠根據實際需要選擇相應的圖表類型。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活動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通過分享與交流,促使學生協作學習、共同進步。
(3)通過發現式教學,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知識的能力。
(4)通過計算生活中的碳排放量,讓學生切實關注低碳生活,擬訂自己的減排計劃。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分享與交流活動,培養學生協同互助的精神,體驗成功和分享的樂趣。
(2)通過世界“地球日”活動和“低碳生活”主題的驅動,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心。
2學情分析
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數據的圖形表示有一定的了解。通過小學數學的學習,學生都有過畫統計圖表的親身感受,對用圖表表達數據的優勢也有了一定的體會。但對于如何選擇合適的圖表類型將電子表格中的數據進行圖形化表示,并利用圖表分析數據、研究問題的方法,學生缺乏系統的了解和認識。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使用常見的三種圖表類型:折線圖、柱形圖、餅形圖創建圖表。
2、三種圖表即柱形圖、折線圖和餅圖表示數據的優勢,并能夠根據實際需要選擇相應的圖表類型。
教學難點:
1、理解三種圖表即柱形圖、折線圖和餅圖表示數據的優勢,并能夠根據實際需要選擇相應的圖表類型。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世界“地球日”活動
1、播放視頻:“地球日”宣傳廣告,引出世界“地球日”活動。
2、播放視頻:世界“地球日”介紹
3、“低碳生活”主題
2010年4月22日,第41個世界“地球日”,中國確定“低碳生活”的主題。
4、比賽“考考你的反應”
以3種形式展現世界各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數據:
文字、表格、圖表
提問:(1)哪個國家的碳排放量最高?
(2)哪個國家的人均碳排放量最高?
(3)哪個國家的人均碳排放量最低?
5、數據分析的效率
文字 < 表格 < 圖表
活動2【活動】活動一:學海遨游
目標:學會創建圖表
工具:EXCEL
常用的圖表類型:折線圖、柱形圖、餅形圖
學習方法:
1、閱讀教材
2、上網搜索
3、信息技術教學網(Moodle學習平臺)
4、交流討論
活動3【活動】活動二:分享與交流
將學習到的“創建圖表”的方法,跟大家一起分享。
1、分享與交流
各小組的學生代表與全班同學進行交流學習。
2、評選“分享之星”
評選標準:講解清晰、流暢、易懂
為參與分享與交流的學生代表投票。
活動4【活動】活動三:發現之旅
展示數據及圖表
1、你能從圖表中讀出什么信息?
2、世界各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折線圖”來表示合適嗎?為什么?
3、世界各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柱形圖”和“餅形圖”來表示合適嗎?它們反應的信息完全一樣嗎?
歸納三種常用的圖表類型的特點:
折線圖:用于分析數據的變化趨勢。
柱形圖:擅長比較數據間的多少與大小關系。
餅形圖:適用于描述數據之間的比例分配關系。
活動5【練習】活動四:我是低碳小達人
播放視頻“你的碳排放量有多少?”
1、使用“碳排放計算器”,計算出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將“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用圖表表示出來。
2、擬訂自己的減排計劃,修改數據,觀察圖表的變化。
3、展示圖表,分享減排計劃。
活動6【講授】總結
制作圖表經常使用的類型有哪3種?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么?
折線圖:用于分析數據的變化趨勢。
柱形圖:擅長比較數據間的多少與大小關系。
餅形圖:適用于描述數據之間的比例分配關系。
提出低碳生活的倡議,希望學生能在現實生活中延續低碳小達人的旅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