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物體的浮與沉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滬科版八年級全冊第九章第3節《物體的浮與沉》河南省 - 安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課堂教學設計表
課程名稱 物 理
授課班級 八(3)班
章節名稱 9.3 物體的浮與沉 學時 1
學習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1、讓學生了解在液體中有關浮與沉的現象。
2、培養探究能力,讓學生知道浮與沉條件,知識拓展引出另一種浮與沉判斷條件是物體密度與液體密度的比較,以及讓學生了解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過程和方法:
1、通過小實驗,讓學生感知液體中浮沉現象的存在。 2、通過實驗探究和小組討論形成浮沉的原因。
3、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學會理論結合實際,知道改變物體浮沉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用情景創設小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究實驗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通過學習,使學生體驗到科學思維的嚴謹和流暢。
3、通過觀察實驗的操作,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科學態度。在分析觀察實驗的結果以及學習設計實驗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究,獨立思考的科學態度和與人合作的態度。 學生特征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浮力的相關知識。但是在很多學生的潛意識里認為:重的物體一定下沉,輕的物體一定上浮。這種”前概念”的存在,暴露出學生看待問題的片面性,是學生理解物體浮沉條件的最大障礙。再者,對學生來說,雖然他們對物體的浮沉現象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他們缺少改變物體浮沉的生活經驗。
學 習
目 標
描 述
知識點 編 號 學習 目標
具 體 描 述 語 句
9.3-1 9.3-2
9.3-3 知識和能力
過程和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新課印入:魔術“聽話的章魚”吸引學生眼球。
2、用3只雞蛋分別呈現漂浮、懸浮、沉底三種狀態及上浮和下沉的運動過程。 3、培養學生對于物體運動現象的描述,練習語言表達能力。
4、讓學生充分體驗物體浸沒在液體中靜止釋放后的運動現象。 1、分組實驗一:動手將物品浸沒于水中,觀察運動現象,認識上浮與下沉,并對物品進行分類。 2、分組實驗二:根據所學物體浮沉條件,改變物體的浮沉狀態。
3.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對于知識的嚴謹性,并練習總結與歸納自己的數據。 1、通過動手實驗,培養學生對物理的學習主動性,并根據提示總
結歸納出判斷物體浮沉條件。 2、展示自制教具,啟發學生并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學習中。
教學
媒體(資
源)的選擇
知識點 編 號 學習 目標
媒體 類型
媒體內容要點 教學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結 論
占用 時間 媒體
來源
9.3-1
9.3-2
9.3-3
知識和
能力
過程和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
值觀
課件 (圖片、文字) 課件 (圖片、文字)
課件 (圖片、視頻、文字) 教具圖片、設問句及思考題
分組實驗一、
分組實驗二的實驗器材及探究實驗過程體現并進行歸納總結
自制教具演示及視頻分析,課堂練習 A、B、D、E、F、G、H、J
B、C、D、E、F、G、H、J
A、B、C、D、E、F、G、H、I、J
E、G
B、F G 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現象,進行受力分析,幫助學習時歸納總結規律。
學生分組實驗,親身體驗知識與生活現象的結合,并歸納總結出物體浮沉條件及改變物體浮沉方法。
拓展延伸,為學生創設活潑生動的樂學氛圍,并用自制教具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10分
20分
10分 自制
自制
自制
①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分為:A.提供事實,建立經驗;B.創設情境,引發動機;C.舉例驗證,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確操作;E.呈現過程,形成表象;F.演繹原理,啟發思維;G.設難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開闊視野;I.欣賞審美,陶冶情操;J.歸納總結,復習鞏固;K.自定義。
②媒體的使用方式包括:A.設疑—播放—講解;B.設疑—播放—討論;C.講解—播放—概括;D.講解—播放—舉例;E.播放—提問—講解;F.播放—討論—總結;G.邊播放、邊講解;H. 邊播放、邊議論;I.學習者自己操作媒體進行學習;J.自定義。知識點 編 號 學習 目標
練 習 題 目 內 容
9.3-1 9.3-2 9.3-3 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
方法
情感態
度與價
值觀
教學過程結構:
一、激情導入
否
是
是 二、課堂展示 ,整體感知
利用圖片及教師演示自制教具“聽話的章魚”引入課題,激發學生興趣。 “聽話的章魚”
演示圖片
小魔術吸引學生走進課
堂。
開始
激發興趣,創設樂學氛圍。 演示實驗“三只神奇雞蛋” 展示“神奇雞蛋”在水中三種不同狀態及上浮、下沉的運動狀態。 讓學生描述
運動過程,培養
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觀察能力。 提問:生活中的物品浸沒水中靜止釋放是上浮還是下沉?
分類:上浮(木塊、空藥瓶)下沉(雞蛋、石
塊、錫箔紙)。
分組實驗一:顯示實驗器材
提問:上浮物體是因為所受浮力大而下沉物體是因為所受浮力小嗎?(拿小體積木塊和大體積石塊演示) 創設和再現情境,讓學生自己來做實驗
演示,激發興趣是本環節的關
鍵。
讓學生
知道不能僅
僅因為浮力大小判斷浮沉情況,啟發學生受力分析。
三、分組討論,歸納總結
四、拓展延伸
否
是
分析:漂浮時物體密度與液體密度的關系。 討論:上浮、下沉、
懸浮時的密度關系。
四人小組討論并總結歸納結論。 知識拓展
提問:懸浮的雞蛋在水中受幾個力?力與力之間的大小有怎樣的關系? 說出:受浮力和重力。因為懸浮靜止,受力平衡,所以浮力等于重力。
出示懸浮
雞蛋圖片
提問:下沉的錫箔紙和上浮的空藥瓶受力如何呢?
小組討論,歸納得出:下沉是重力大于浮力,上浮是浮力大于重力。
出示問題
引出:漂浮與懸浮區別,懸浮時V排=V物,漂浮時V排<V物。
通過看動畫
圖,直觀并深刻記憶漂浮與懸浮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動畫圖演示,總結性語言
找別的小組分享結論,并進行對比,分析錯誤原因。
根據學生回答,判斷學生分析是否正確。
五、分組實驗二,改變物體浮沉情況
否
是
總結:物體浮沉條件。
提問:怎樣能讓下沉物體上浮,上浮物體下
沉。如:下沉的錫箔紙
漂浮,下沉的雞蛋上
浮,上浮的空藥瓶下
沉。 四人小組討論,想出方
法,與大家分享。 出示問題
提問:怎樣使下沉的錫箔紙漂浮。 同學回
答,改變它的形狀,增大排開液體的體積,然后小組做實驗。
出示問題
提問:怎樣使下沉的雞蛋上浮?
出示問題回答:雞蛋
體積不易改變,改變液體密度,增大浮力,并做實驗。
提問:怎樣使下沉空藥瓶上浮?
出示問題
回答:將其灌滿水,增大自身重力,并做實驗。
通過實驗,驗證同學們的猜想。
重新討論,得出新辦法。
總結性語
言。
結合課堂所學知識,發現生活中的奧秘。
結束
教師將今天所學內容歸納總結。 課堂小結 學生回顧,加深記憶。 視頻、圖片
展示。
教師演示自制教具,讓學生直觀看到潛水艇如何工作。
學生觀察并描述原理過程。
魔術揭秘。 教師演示章魚的原理,與開課內容對應。
學生齊讀原理。 教師讀題并提問。
課堂練習 學生根據課堂所學內容回答問題。
作業布置 思考題與計算題。
思考題可以討論,動手作出小實驗。
一、課堂練習 1、你煮過餃子嗎?生餃子放入鍋中是,便下沉到鍋底,煮熟的餃子就浮起來,這是為什么? 2、質量為200g的物體,浸入盛滿水的容器中,溢出120g的水,則此物體將( ) A、浮在水面上 B、懸浮在水中 C、沉到容器底部 D、無法判定 3、輪船從河入海,是上浮一些還是下沉一些? 二、課后練習 1.停在海里的小游艇總重2.06 ×104N,它受到的浮力大小為 _______N;
它排開海水的體積為___________m3(海水的密度海水=1.03×103kg/m3,
取 g=10N/kg)。
2.一小球所受的重力為5N.體積為 5 × 10-4 m3。將它浸沒在水中
時,所受的浮力大小為_________N(取 g=10N/kg),浮力的方向是
________。放開手后,小球將 (填“上浮”、“下沉”
或“懸浮”)。
3.我國農民常用鹽水浸泡法來選種,如圖10-1所示。在濃度適宜的鹽
水中,飽滿的種子沉在底部是因為________,干癟、蟲蛀的種子浮在液面
上是因為_________.
4.如圖10-2所示,浸沒在燒杯底部的雞蛋所受水的浮力Fl小于雞蛋的
重力.現將適量的濃鹽水倒入燒杯中,雞蛋所受的浮力為F2,則Fl與F2
的大小關系為 ( )
A.Fl<F2 B.Fl=F2 C.Fl>F2 D.無法確定
5.輪船從內河航行到大海時,船將( )
A. 下沉一點; B.上浮一點; C.不變; D.無法判定。
6.關于浮沉條件的應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潛水艇上浮過程中受到的浮力變大
B.氣象用探測氣球里所充氣體的密度小于空氣的密度 C.密度計上的刻度示數從下到上逐漸變大
D.密度計放在不同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液體密度有關 形 成
性 評 價
1.形成性練習題同學們完成很好。
2.個別同學知識面掌握不是很牢固,及動手能力有待于提高。部分孩子不善于留心生活,
缺乏理論聯系實際的練習。
3.對于新知識的掌握,大部分同學不錯,分析題時思維嚴謹。
板 書 設 計
教 學 反 思
本節課,我以一個小魔術入手,激發學生興趣,顯然成效很好。然后用三只雞蛋展示物體在液體當中的三種狀態,更加引起學生的注意,因為同樣是雞蛋,為什么會有三種不同的狀態呢?本節課主要以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作為輔助教學手段,整節課輕松愉快的進行。
1.讓學生從生活走向物體,現在的學生生活體驗少,所以一些實驗必須演示,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比如本節課設置分組實驗,讓學生去體驗上浮和下沉,然后啟發學生受力分析,小組討論后得出物體浮沉條件,學生參與度高,自己總結歸納,使學生更有成就感。
2.在課堂當中,有很多不可預知的問題,比如空藥瓶因為沒有蓋子,很有可能第一次做就沉底了,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加個塞子(其實學生自己的橡皮就可以),還有就是同學們發揚
不浪費的精神,在改變鹽水密度時不敢多加鹽,導致這個實驗做的比較久,但是也更能鍛煉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3.處理課堂預設和生成的關系。如有些學生在自主探究控制物體浮沉時將下沉的錫箔紙捏成船的形狀使其漂浮,或將上浮的空藥瓶裝滿水使其下沉等與教師上課前的魔術機預設問題有異曲同工之妙,環環相扣,內容緊密充實,層層深入,有創意的生成了一個良好的教學實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