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分子熱運動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第一節分子熱運動(1課時)福建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第一節分子熱運動(1課時)福建
課 題:第一節 分子熱運動(1課時)
教學時間___2017年 5 月_____日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簡單說明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
(2)知道一切物質的分子總是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 (3)能識別擴散現象,并能用分子熱運動的觀點進行解釋; (4)知道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2、過程與方法:
(1)借助新信息技術——VR創設的情境,帶給學生沉浸式的學習體驗,使他們身臨其境地觀察微觀世界的奇妙構成,親歷了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
(2)學會“通過宏觀現象推斷微觀機制,再通過微觀模型解釋宏觀現象”的物理研究方法。理解并掌握模型法、類比法等常用的研究方法;
(3)通過探究實驗與生活現象,使學生經歷推理、總結、歸納的物理知識形成發展過程,促進學生的觀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的培養。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利用VR的沉浸式學習體驗,讓學生感受物理知識的魅力,激發強烈的求知欲; (2)通過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科學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滲透科學方法的教育,促進嚴謹的學科素養的養成。
(3)通過多種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滲透正確的學習觀和科技發展價值觀。
二、教材、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
第十三章《內能》是九年級物理的第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點內容,也是物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分子熱運動》是本章的第一節,是熱學相關知識學習的基礎開端,本課的教學內容尤其重要。
本課教材知識內容較為抽象,以熱學的研究方法(從宏觀現象推斷微觀機制,再通過微觀模型來解釋宏觀現象)為主線,展開分子熱運動知識的學習。教材介紹了分子微觀知識后,從觀察實驗、分析宏觀現象出發,引導學生從微觀角度思考分析擴散現象,進而認識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最后引導學生用微觀模型解釋宏觀現象,呼應八年級上冊已經學過的物態知識,應用本課學習的分子熱運動知識進行初步解釋;同時,教材內容也為從分子結構觀點理解物體內能的本質打下基礎,因此,本課在八年級和九年級的物理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銜接作用。
2、學情分析:
剛步入九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具備豐富的擴散現象體驗,但是對微觀知識認知還很模糊,沒有形成系統概念,他們在八年級已經學過物態知識,但是,由于微觀知識的欠缺,對物態知識還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極需通過分子熱運動的知識來彌補認識的欠缺。同時,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實驗和分析歸納能力,但是,他們的思維還處在形象直觀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本課所學的微觀知識內容相對抽象,對學生有一定的挑戰,如何從復雜的宏觀熱現象里面分析出微觀機制,微觀模型又怎樣解釋更多的宏觀熱現象,這些問題的學習過程是對學生物理能力的一種提高。
三、教學方法:
本課以情境教學法為主,在創設物理教學情境過程中融入的教學方法還有:沉浸式體驗法、實驗探究法、類比法、推理歸納法、模型法。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 教學難點: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五、教學用具
教師用: VR視頻主控設備
演示1(盛有二氧化氮的廣口瓶、空廣口瓶、玻璃片)、 演示2(燒杯2個、硫酸銅溶液、漏斗)
演示3(燒杯2個、紅墨水、冷水、熱水、2個滴管) 演示4(內聚力演示器、鉤碼)
學生用: VR眼鏡、玻璃片、吸盤、彈簧測力計、盤子、燒杯、水、注射器、分子相互作
用力模型。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時間 (一)引 入 新 課
教師課在講臺放一個紙箱,里面裝著水果---榴蓮,提問:同學們,猜一猜箱子里放著什么水果,并說出你判斷的根據。
教師展示榴蓮并介紹:熱帶水果榴蓮因其
學生回答:榴蓮,
根據氣味判斷的。
用生活中學生熟知的現象設置
疑問,激發興趣和探索欲
質是由大量的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構成的。
1.分子的大小
介紹:同學們觀察到的微觀世界是通過計算機模擬的,真實的分子用肉眼和普通的光學顯微鏡是看不到的,只能在專業的實驗室中借助電子顯微鏡觀察的。人們通常以10-10
m為單位來量度它們。
分子的大小:直徑約為10-10
m ∵1m=109
nm ∴10-10
m=0.1nm 普通分子的大小約為0.3~0.4nm,蛋白質分子較大,可達幾十至上百納米。
2.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且分子間有空隙。
介紹:由于分子極其微小,所以組成物質的分子的數量是巨大的,現代大型計算機的運算速度高達每秒幾百億次,如果人們數數的速度與計算機一樣,要把一小截粉筆內的分子數完,需要100多年。 (板書)1.物質的構成
常見的物質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構成的。
認知上的難點,激發求知欲和探索欲,也體現了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
通過類比,讓學生形象理解分子極其微小且數量極其巨大,使知識更形象化。 (二)分子熱運動
問題:同學們借助VR眼鏡在虛擬空間觀察到的分子總是在運動,但是它畢竟是虛擬模型,在我們實際世界里,有什么現象可以證明分子是運動的呢?
啟發:雖然分子、原子肉眼無法直接觀察, 學生思考
設置疑問,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科學探究精神,同時,
12分鐘
但是可以通過宏觀現象推斷微觀機制,再通過微觀模型解釋宏觀現象,這也是物理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1.擴散現象: (1)氣體擴散實驗(盛有二氧化氮的廣口瓶、空廣口瓶、玻璃片)
演示1:將空瓶子倒扣在裝著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上面,抽掉蓋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實驗現象:一段時間后,兩瓶氣體彼此進入對方,顏色逐漸混合均勻,變為淺紅棕色。
介紹:不同的物質在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做擴散現象。
(2)液體擴散實驗
演示2:(燒杯2個、硫酸銅溶液、漏斗)在燒杯里裝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銅溶液。依次展示出十天前的和二十天前的水與硫酸銅溶液的混合物。
(3)固體擴散實驗
通過多媒體展示鉛塊和金塊互相滲透的圖片1,指出:鉛塊和金塊互相滲透1毫米
觀察、 思考、 討論、 總結該實驗現象說明:氣體分子在不停運動。
對比觀察、 思考、 討論、 總結實驗結論:液體分子在不停運動。
滲透物理學科的思維和方法。
通過演示實驗,訓練學生對實驗的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滲透對比、推理的科學研究方法。
需要大約5年的時間。
圖片2:煤在墻角堆放一段時間后,墻壁會變黑;
板書:2.擴散現象說明:一切物質的分子總是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2.分子熱運動
(1)擴散現象表明: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做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那么,分子運動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關? 演示3:
影響擴散快慢的因素(燒杯2個、紅墨水、冷水、熱水、滴管):在一個燒杯中裝半杯熱水,另一個同樣的燒杯中裝等量的涼水。用滴管分別在兩個杯底注入紅墨水。
實驗現象:熱水杯的顏色先變得均勻。
介紹:由于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與溫度有關,所以這種無規則運動叫做熱運動。其中“熱”指的是溫度。 (2)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擴散現象有哪些?
解決問題:課程開始時我們聞到了榴蓮的氣味是怎么回事呢?
思考、 討論、 總結實驗結論:固體分子在不停運動。 觀察、 思考、 討論、 總結實驗結論: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
烈,擴散得越快。 學生舉例
學生回答
宏觀的物理現象揭示物質的微觀結構,滲透物理學的思想和方法。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歸納、總結能力。
通過知識的遷移,知識聯系實際,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