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質量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6.1《質量》廣東省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6.1《質量》廣東省 - 珠海
6.1 《質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分析一些實例了解質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質量的單位及其換算。
2.通過觀察、實驗,認識質量是不隨物體的形狀、物態、空間位置而變化的物理量。 3.通過實際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學會用天平測量固體的質量。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操作,讓學生學會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使用天平的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協作精神。
2.通過介紹桿秤等測量質量的工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1.質量的概念。
2.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
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學用具】
托盤天平和砝碼多套,金屬塊、金屬體等。 【教學方法】
1.講解與示范結合,自學與討論結合,探究與交流結合。 2.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思考:請把以下物品:鐵釘 、椅子、鐵錘、桌子、自行車輪胎、汽車輪胎等進行分類;可以怎么分?請說出分類的理由。
鐵釘 、鐵錘一類,由鐵組成,椅子桌子是由木組成,自行車輪胎和汽車輪胎一類,是由橡膠組成。
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呢?一切物體都是由物質組成的.是啊,大到天體,如太陽、月亮,小到人們的日用必需品,如水、衣服、食物、住房等,盡管這些物體形態各異,但都是由物質組成的。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前提”.新課開始,我創設了學生熟悉的物體,分析它們的組成材料,完成分類,使學生對“物體”、“物質”的模糊理解頓時變得清晰明了,為學習新知識作好鋪墊.
二、聯系生活,學習新知
(一)巧妙設問,直奔重點——學習質量的概念.
課件顯示鐵釘、鐵錘圖片,比一比: 1.鐵釘用的鐵與鐵錘用的鐵誰的多?
引導學生觀察,歸納得出:鐵錘用的鐵多。 由以上你能得出什么呢?
(師生)由此我們知道組成物體的物質有多有少的.物理學中把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
物體的質量.設計意圖:針對質量的概念比較抽象、難理解,我采用對比鐵釘和鐵錘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物體,明白“組成物體的物質有多有少”.從而歸納出質量的概念.老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憑借生活經驗,輕而易舉地掌握了質量的概念.
三 合作探究,直奔重點——學習質量的概念及單位。 1.請學生看書108頁有關質量概念及單位的內容. 自學指導:
(1)質量的概念是什么?符號呢? (2)質量的基本單位是什么?常用單位有哪些呢?符號分別是什么?它們之間是怎樣換算的? 1t= kg 1kg= g 1g= mg
2.學生探究,同伴合作、交流。 3.師生互動,交流反饋. 課堂練習:
(1)800mg= _________ g = kg (2)0.5t= kg = g
設計意圖: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探究后,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組織討論。使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學會合作,使所有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老師有的放失,適當點撥.這樣既提高了效率,又培養了學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4.閱讀109頁小資料“一些物體的質量”.
111頁科學世界“質量單位—千克的由來”,簡介國際千克原器。
5.感知常見物品,加深了解
過渡:對于質量單位,和我們的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很多商品上都標出了質量值.鼓勵學生多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1) 出示香蔥梳打餅干質量900g.
(2) 估計常見物品的質量。雞蛋、蘋果、公雞、成年人、大象等。
設計意圖:本環節充分體現了生活與物理緊密聯系的原則,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讓學生感到物理并不是高深莫測,難以理解的理論,對物理學科產生親切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物理.
四 觀察實物,具體感知——了解質量的測量工具 1.介紹常用測量質量的工具
你們知道哪些工具可以測量物體質量呢?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課件顯示一些測量工具.
著重指出:桿秤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已經應用了許多年,但由于精確度不夠,
后來人們又發明了臺秤,電子秤,希望同學們今后能發明出更便于使用、更精確的測量質量的儀器.
過渡:雖然測量質量的儀器較多,但我們學校實驗室中使用天平測質量,常見的天平有托盤天平和學生天平,我們初中階段需要掌握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師:(在大屏幕上顯示托盤天平的結構圖)下面給同學們介紹托盤天平的構造。 托盤天平的主要結構有:橫梁、標尺、游碼、平衡螺母、指針、分度盤、底座、兩個托盤,另外每架天平都配有一套標準的砝碼。
教師:下面我們來學習一下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托盤天平是比較精密的測量儀器,所以為了保持天平的精確度,我們在使用天平之前要牢記幾條要求。 教師:(一)天平使用注意事項:
1.每個天平都有自己的“稱量”,也就是它所能稱的最大質量,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稱量。
2.向盤中加減砝碼時,要用鑷子,不能用手接觸砝碼,不能把砝碼弄濕、弄臟。 3.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藥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盤中。 學生:(大聲閱讀)教師:同學們已經知道使用天平的幾點要求,下面請各組開展討論,如果不按這些要求做,會出現什么問題? 學生:(開展討論)
教師:請各組匯報討論結果。
學生:如果被測物體的質量超過了天平的稱量,測不出結果,還可能把天平損壞。
學生:用手接觸砝碼,把砝碼弄濕、弄臟,在盤中放潮濕的物品和化學藥品,容易使砝碼生銹和腐蝕天平、砝碼,會造成測量結果不準確。
教師:大家分析的很好。下面各小組準備好天平和砝碼、被稱物體。下面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老師的操作,仔細琢磨老師講解,然后進行規范操作。 學生:(準備實驗儀器)
教師:1.把天平水平放置。
2.調節天平的橫梁平衡:首先把游碼撥到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其次,調節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針指在分盤的中線處。 學生:(學生調節天平)
教師:(教師巡視指導,并在屏幕上提出下列思考題:)
①將游碼放到標尺上的0刻線上時,是游碼左邊還是右邊與0刻度線對齊? ②橫梁平衡的標志是什么?
③若橫梁左邊高右邊低,應將右邊的平衡螺母向哪邊調?
教師:剛才發現有的小組的天平的橫梁左端高,有的右端高,哪組能發表一下意見,你們是如何調節的,使天平平衡的?
學生:左端高時,平衡螺母向左移動;右端高時,平衡螺母向右移動。
教師:大家從實踐中,獲得的經驗非常好,至于為什么,學完了杠桿的知識后,大家就明白了。
教師:現在有的組的天平的橫梁還在動,有的已經靜止,如果都等到靜止后再判斷橫梁是否平衡,太浪費時間,我們還可以依據什么來判斷呢? 學生:指針以分度中央為準,左右偏轉的幅度相等。 教師:同學們都非常努力的將天平調節平衡了,天平一旦調節平衡,就不能移動位置,否則,需要重新調節。因為桌面的不同位置的水平程度不同。 教師:下面我們來測量一個物體的質量。
(板書:3.物體放在左盤,用鑷子向右盤加減砝碼。可以適當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衡梁恢復平衡。)
現在請同學們思考:加砝碼時,先加質量大的砝碼還是先加質量小的砝碼? 學生:先加大的,便于測量。
教師:好,請同學們估計一下你測的物體的質量大約多大,然后操作。 學生:(實驗操作) 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剛才發現,有的組沒有合適的小砝碼,不能使天平重新平衡,這時我們可以怎么辦呢?哪個發表意見。
學生:可以適當地移動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橫梁平衡。
教師:使用游碼能分辨出更小的質量,游碼相當于一個“秤砣”,它在標尺上每移動一個格,就等于在右盤中增加一個更小的砝碼。在加減砝碼的過程中,要注意兩個問題: ①先估后取,先大后小,中間大周圍小,砝碼不行用游碼。 ②加減砝碼時千萬不能動平衡螺母,也不能移動天平。 現在請同學們思考下列問題:(屏幕是顯示)
1.在你的天平標尺上,一個小格相當于多大質量的砝碼。 2.讀數時,是以游碼左邊還是右邊所對應的刻度線為準呢? 3.讀數時,是先讀大砝碼還是小砝碼? 4.物體的質量如何計算呢? 學生:(討論學習) 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標尺上每個小格代表0.1g或0.2g或0.5g。 學生:讀數時,以游碼左邊對的刻度線為準。 學生:先讀大的砝碼后讀小的砝碼。
學生:被測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之和加上游碼所對的刻度值。
教師:(板書:4、被測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之和加上游碼所對的刻度值。) 教師:大家做得非常好,請同學們整理器材。注意:怎樣將砝碼放回砝碼盒中。 學生:用鑷子夾取。(學生整理器材)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把天平的使用流程讀一讀。 學生:(大聲閱讀) [投影]天平使用方法:
1、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
2、調節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3、被測物體放在左盤,用鑷子將砝碼放在右盤,調節游碼,直到橫梁恢復平衡。(左物右碼);
4、被測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之和加上游碼所對的刻度值; 5、整理器材。
設計意圖:采用教師指導和學生探究相結合的方式總結天平的使用方法,突破難點。 五 順勢而導,化難為易——掌握質量的基本屬性 1.課件顯示泥團捏成泥人的圖片,泥團捏成不同的形狀放到天平上稱量,質量會變嗎?為什么?物體的形狀變了,質量沒有變化;因為所含物質的多少沒有改變。
2.課件顯示冰塊熔化成水的照片,冰塊熔化成水,什么改變?質量變不變?物體的狀態變了,質量沒有變化;因為所含物質的多少沒有改變。
3.宇航員離開地球來到太空什么改變?質量變不變? 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五號”“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已成功把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等宇航員送入太空,2012年發射的神舟九號首次有女宇航員劉洋進入太空,3名航天員將首次在太空進行手動交會對接,顯示出我國的航天實力。如果他們把一瓶八寶粥帶了上去,請問八寶粥的質量會變嗎?為什么?你從超市買了2千克香蕉帶回家,質量會變嗎?為什么?他們的空間位置變了,質量沒有變化 ;因為所含物質的多少沒有改變。
小結 只要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不變,它的質量就不變.可見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質量是物體的一個基本屬性,與物體的形狀、狀態、所處的空間位置變化無關.
設計意圖 :質量是物體一個基本屬性。是本節課的難點.我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出發,分別圍繞“形狀、位置、狀態”創設三個情景,如:“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神舟九號”載人飛船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讓學生了解前沿科學,關心科技發展,并產生民族自豪感;從“泥團產生形變”,“市場上買了水果帶回家”的現象又是學生熟悉的身邊事,這樣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直觀形象地使學生懂得“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位置、狀態而改變”. 六、歸納總結.加深記憶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感受,誰愿意談談,讓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收獲. 七、課后作業
1.如何稱粉末狀的物體和液體的質量?2.如何稱質量較小的物體的質量?如大頭針等。3、如何用天平測出一卷細銅線的長度?由于時間關系,這些問題作為課后作業,請同學們討論完成。另外,請同學們完成112頁“動手動腦學物理”1-5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