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升華和凝華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升華和凝華》北京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升華和凝華》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分校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物理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生通過物理學習內化的帶有物理學科特性的品質,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構成。物理核心素養主要由“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方面的要素構成。本節課從這個四方面入手,在課堂中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首先通過學生觀察干冰和冰的物質的狀態變化,并加以區分,引導出物理觀念中一種物態變化“升華”,再利用碘錘中物質的狀態變化引出另一物態變化“凝華”;在“干冰制霜”的實驗中以及舞臺效果呈現后,引導學生利用科學推理、科學質疑、再推理,分析等科學思維得到清晰,正確的科學結論;在碘錘實驗中,引導學生完成實驗探究,設計并進行探究“升華吸熱”“凝華放熱”實驗;課堂小結中,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在生產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們在利用物理知識改造自然界時也注意保護環境,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與責任。
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1)物理觀念:物質的狀態、物質狀態的變化,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做升華,升華吸熱;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做凝華,凝華放熱。(2)科學思維:利用科學推理、科學論證和質疑創新等分析出升華吸熱和凝華放熱,以及分析出生活中和物理課堂出現的升華凝華現象是如何出現的。(3)科學探究:在建立升華這一物理概念后,設計實驗碘錘的升華和凝華,可以發展學生進行實驗設計與操作的能力。(4)科學態度與責任,知道升華,凝華現象生活中的應用和如何形
成,有保護環境責任感和意識。
學生情況:學生通過前面三節的學習,對物態變化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固態可以熔化成液態,再汽化成氣態,對固態直接變成氣態有認識上的缺失。本節按照從演示觀察到自主實驗,由鞏固新知到逐步深入,層層遞進,在設計順序上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特點。本節課設計了大量的實驗活動,通過更加豐富的實體現象,使學生充分認識升華和凝華的概念,體會固、氣直接變化的過程,同時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教學方法:實驗法 討論法 歸納法
技術準備:ppt,教師用(保溫桶 干冰 冰 氣球 保溫壺 自制舞臺效果教具),學生小組用(紅綠兩個蒸發皿,碘錘,燒杯兩個,保溫杯,鐵架臺,小棕瓶,氣球,兩個試管,兩個塑料袋內有紙條)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升華和凝華的概念,知道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2,知道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過程與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動手“吹”氣球和制霜以及碘的升華凝華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2,通過學生嘗試解釋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鍛煉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動手吹氣球制霜”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利用身邊器材進行物理實驗的樂趣,激發學生 通過模擬實驗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2,通過解釋生活中常見的升華和凝華現象,讓學生體會物理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物理學的實用性,增強學習物理的動機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升華和凝華的概念,知道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難點:用物理知識去解釋生活中常見的升華凝華現象,鍛煉學生的科學思維。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
新課引入 【魔術】:干冰吹氣球,
老師手里有一個氣球,我不用吹,它也能鼓起來,你們信嗎?
【演示實驗】氣球在蒸發皿上慢慢故鼓起來
演示實驗的同時,教師表演“超能力”。
同學們想不想學習這種“超能力”? 那學完本節課的知識,相信同學們也能學會這種超能力。
夏季到了,天氣炎熱,老師想找些冰塊來降降溫,走到實驗室,打開冰箱,發現有兩桶冰,分別裝在紅桶和綠桶里,老師很高興,但是實驗室老師說這兩桶里只有一桶是真的“冰”,從外觀上看不出這兩桶里的物體有什么區別,老師想請同學們幫老師區分一下,哪個是真“冰”?
為了便于區分,我們把紅桶里的物體放在紅色托盤的彩紙上,把綠桶里的物體放在綠色托盤里的彩紙上,
分發兩桶內的物體給各小組同學。 【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物態變化,
總結,物質可以由固態變成液態,也可以由液態變成氣態,那物質能不能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呢?
不相信 觀看教師表演,氣球鼓起來
異口同聲說“想學”
冰雪是固態熔化成液態的水
液態的水可以汽化成水蒸氣 激發學生
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利用解決實際情景中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講解
【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提問】兩個托盤里的物體有什么變化?兩個托盤里有什么區別?
強調綠色托盤里物體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無液態物質出現。
【板書】 一,升華 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
這種特殊的“冰”,常溫下會直接變成氣態,會升華,我們稱為干冰,是固態的的二氧化餐。
【介紹】:干冰
【展示】實驗桌上有一個像錘子一樣的玻璃容器,容器內有固態顆粒,碘
學生實驗1,學生觀察兩個托盤中的“冰塊” 兩個托盤里的物體都變少了, 紅色托盤物體由固態變成液態,綠色托盤物體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
固態的顆粒
通過學生形象觀察,對比實驗現象,能夠更好的理解升華的定義,把握升華的關鍵固態直接變成氣態。
5
新課講解
顆粒。所以這個容器稱為碘錘。 【布置任務】碘的升華
【提問】如何讓碘升華?
問題來了,我們如何給碘加熱呢?
給出碘的熔點,酒精燈外焰的溫度,引導學生認識到,使用酒精燈的問題
【提問】同學們觀察到了什么?
【提問】固態碘顆粒變成了什么?
【提問】我們把碘錘放入熱水中,碘升華了,說明升華要吸熱還是放熱? 【引導】學生產生質疑,固態可以直接變成氣態,氣態能不能直接變成固態?
【板書】
二、物理學上把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稱為凝華
【引導】學生認識凝華放熱
【總結】知識
有的同學可能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想學會老師的“超能力”,
現在回憶一下本節課開始時候老師做的魔術,哪位同學能解釋老師如何讓氣球鼓起來的?
同學們想不想試試?下面由同學們自己運用自己的超能力,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
【引導】學生組裝實驗器材 并發放干冰
【引導】學生分析氣球故鼓起來的原因以及霜的形成
加熱
用酒精燈 用熱水
學生回答,用酒精燈不能說明碘直接由固態變成氣態,酒精燈火焰溫度在熔點和沸點以上,也可能碘先熔化再汽化。 學生實驗2:碘錘放入熱水中,觀察現象,紫色氣體出現 紫色氣體 升華吸熱
學生實驗3,設計實驗并完成實驗任務,碘由紫色氣體直接變成固體。
升華凝華,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氣球里有干冰
學生實驗4干冰制霜
觀察實驗 氣球鼓起來 發現瓶外的霜
干冰升華吸熱,空氣中的水蒸氣直接變成固態的霜附著在冷的
通過學生設計實驗,完成升華凝華實驗,提升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也能更形象深刻的理解升華凝華。
學生通過經歷干冰制霜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清晰的認識到霜的形成原因
6
新課教學
【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思考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 【引導】學生觀看動畫人工降雨,分析物態變化。 【展示】柯南照片,柯南總是能找到新的線索,幫助破案
同學們想不想做一回偵探?
我們的的問題是“水誰動了我的紙條”,引導學生打開塑料袋看一下紙條上有沒有痕跡,在沒有痕跡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得知誰動過紙條呢? 下面我們也來提取指紋 【布置任務】每小組同學任選一個紙條和一個試管,將紙條放入試管中,將試管放入熱水中,觀察現象。 【引導】學生對比兩個試管中不同的實驗現象 教師分析和介紹碘熏法提取指紋 【展示】舞臺效果 在水槽中放入紅墨水,水槽中水變成紅色了,但是依然是白氣不是“紅氣”
瓶底
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樟腦球變小 燈泡變黑 霜 冰花等
觀看視頻
指紋 學生實驗5 提取指紋 有的試管有碘顆粒,有的試管沒有,碘升華變成碘蒸氣,又凝華在紙條上,出現了指紋,沒有碘顆粒的沒出現。
觀看并分析白氣產生的原因
觀看演示,明確白氣產生的原因
學生經歷提取指紋的實驗,利用解決實際情景中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觀看震撼的舞臺效果,深刻體會物理知識作用于生產生活中,物理知識的有趣性與有用性,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7
課堂小結
物理是有用,對生產生活有幫助
我們在利用物理知識改造大自然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環境
通過學習本節內容,體會物理學的實用性,增強學習物理的動機和社會責任感。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評價方式
1. 學生在課上注意力是否集中以及對問題的感興趣程度
2. 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總結歸納出升華凝華及吸放熱情況。通過動手實驗后與老師和同學交
流實驗結果,得出正確結論,檢測自己的歸納能力。 3. 課上提問學生回答的正確率 4. 課后習題解答的正確率 評價量規
評價項目 優 良 中 得分
學生在課上注意力是
否集中以及對問題的感興趣程度(35) 35-23分 22-10分 9-0分
注意力非常集中,對所研究問題十分感興趣 注意力比較集中,對所研究問題不很感興趣 注意力不太集中,對所研究問題缺乏興趣
學生實驗和討論后交流所得結論是否正確(25) 25-16分
15-9分
8-0分
積極參與實驗設計,實驗實施和討論交流并能得出正確結論,或對問題的歸納很有條理
愿意參與與實驗設計,實驗實施和討論交流并能得出部分結論,或對問題的歸納比較有條理
不愿參與與實驗設計,實驗實施和討論交流或無法得出正確結論,對
問題的歸納缺乏條理
課上提問學生回答是
否正確(25)
25-16分 15-9分 8-0分
積極回答問題并且回答得十分正確 愿意回答問題并且答案基本正確 不愿回答問題并且很少回答正確
課后習題解答的正確
率(15)
15-11分 10-7分 6-0分
課后習題的解答完全正確 課后習題的解答大部分正確 課后習題的解答基本不正確
合計得分
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
物理核心素養主要由“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方面的要素構成。本節課從這個四方面入手,在課堂中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突出表現在以下幾點:
1,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比如本節課用小魔術“超能力使氣球變大”以及后面“碘熏法提取指紋”,從實驗開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主動去思考,當現象與認知不一致時主動去質疑,猜想;在“哪個是冰”實驗中,當觀察到的現象與冰的熔化不同時,學生會主動去思考得到結局固態物質可以直接變成氣態物質;在“干冰制霜”和“舞臺效果”實驗中,學生利用科學推理、科學論證和質疑創新等分析出霜和白氣現象是如何產生出現的,再滴了紅墨水后,學生利用推理更準確的知道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形成的白氣現象。
2,注重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在建立升華這一物理概念后,設計實驗碘錘的升華和凝華,可以提高學生設計實驗與實驗操作的能力。
3,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與責任。比如在“哪個是冰”實驗中,學生勇于尊重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固態不僅可以變成液態,也可以直接變成氣態;課堂小結中,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在生產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們在利用物理知識改造自然界時也注意保護環境,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與責任。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