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汽化和液化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三《汽化和液化》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物理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三汽化和液化
教學目標
1. 通過列舉生活實例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辨析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
2. 通過列舉生活實例,學生交流討論得出蒸發快慢與表面積、溫度、氣流有關,蒸發過程吸熱。
3. 辨析:蒸發和沸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 通過實驗探究知道液體的沸騰特點(領會沸點的概念),知道液體的沸騰條件。
2學情分析
沸騰和蒸發是學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現象之一,學生已經產生了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了解沸騰的特點和蒸發的影響因素,對于學生來說都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但是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學生還是比較不熟練,教學中要不斷強化。在這個階段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課后多動手設計小實驗、多觀察周圍的物理現象,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注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中,更要注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3重點難點
1. 通過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學會比較的研究和學習方法。
2. 通過生活實例討論交流得出:蒸發和沸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 通過實驗探究知道液體的沸騰特點(領會沸點的概念),知道液體的沸騰條件。
4新設計
5教學過程
5.1第一學時
5.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教學目標達標過程
教學環節 | 教師行為 | 學生行為 | 教學設計思路 |
汽化 引入新課 |
1、提問學生上節課學過的從固態到液態以及從液態到固態的過程有哪些特點。 2、請學生思考氣態與液態之間能否相互轉化。 3、提出本節課的研究內容從液態到氣態以及從氣態到液態的過程。 教師在黑板上用沾有水的濕布寫兩個字,如“會學”過一會兒黑板上的字跡逐漸消失。 教師提問: 黑板上用水寫的字怎么沒有了?這些水到哪里去了? |
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的知識,積極回答。 學生帶著疑問進行接下來的新課學習。 仔細觀察現象,學生進行思考討論回答:變成氣體跑到空氣中了。 |
通過回顧上節課知識點,溫故而知新。 設置疑問激發同學們思考。 實驗簡單,現象明顯,能夠培養學生遷移能力,引導學生透過簡單的現象來探究其本質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提出問題,引入課題。 |
概念建立 |
引出概念: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 讓學生經過思考舉出生活中汽化的現象。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分類,引導學生說出汽化有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 |
理解汽化的概念。 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列舉出若干個生活中的汽化現象。 |
通過實驗,引出汽化的概念。通過學生交流討論,引導學生說出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 |
實驗 探究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實驗探究 蒸發吸熱 |
1、創設情景:你知道怎么曬衣服干的快嗎? 2、通過對比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并說出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 創設情境: 1、高燒病人可用酒精幫助降溫,這是為什么? 2、在夏日的都市,灑水車給人們帶來一陣陣的清涼,是什么原因? 1、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實驗; 2、幫助學生分析得出結論。 |
通過觀察上述三幅圖片,學生交流討論總結出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1、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 2、溫度越高,蒸發越快; 3、表面的空氣流動越快,蒸發越快。 學生認真思考,帶著疑問進行下面的分組實驗。 1、學生分組實驗:取兩支溫度計放在教室中,觀察它們的示數;在其中一支溫度計的玻璃泡涂上酒精,過一會兒,再同時觀察兩支溫度計的示數。 2、現象:發現涂酒精的溫度計示數降低了。 分析得出結論:蒸發的過程是吸熱過程(蒸發可以制冷)。 |
通過再現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以對比的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積極思考,自己發現物理規律。 通過簡單的學生分組實驗,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課堂,合作的實驗模式,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 |
實驗探究 水沸騰的特點 實驗探究 水沸騰的特點 |
1、利用水壺燒水的生活經驗引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2、教師進行演示實驗: 教師演示水沸騰的實驗,并且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帶領同學填如下表格: |
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分析總結實驗現象: 1、杯中水的溫度變化情況:燒沸騰前,水的溫度不斷上升;沸騰時,水的溫度不變。 2、燒杯中水的狀態的變化情況:沸騰前,燒杯口有少量“白氣”出現;沸騰時,燒杯口有大量“白氣”出現。 3、水中氣泡的變化情況:沸騰前, 水中有少量的氣泡產生,且在上升過程中逐漸變小,消失;沸騰時,水中有大量的氣泡產生,且在上升過程中逐漸變大,升至水面后破裂消失。 4、水的聲音在沸騰前較大;沸騰時較小。 將上述實驗現象填入表格。 |
通過該實驗引導學生認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且讓學生自己討論總結實驗現象,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實驗現象的理解和把握。 |
蒸發和沸騰的對比分析 液化 引入新課 |
對比蒸發和沸騰兩個實驗,引導學生總結它們的異同點,填到下面的表格中: 1、創設情境:首先播放一段冰棒冒“白氣”的視頻,創設教學情境,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順利導入新課。 2、列舉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讓學生積極思考,帶著疑問進行下面的新課教學。例如:1、做飯時,經常在鍋蓋上附著一些小水珠。3、從冰箱取出的可樂瓶上有一些小水珠。3、冬天,從戶外走進暖和的屋子里,眼鏡片上也有一層水珠。 |
積極思考討論,在老師的引導下總結它們的異同點,填入表中。 仔細觀看視頻,體味其中蘊含的物理知識。并思考生活中這些常見現象產生的原因。 |
通過對比分析,總結它們的異同點,使學生對其印象更加深刻,對知識點把握更加牢固。 通過播放視頻,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濃厚興趣。 |
概念建立 |
通過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的汽化現象引出它的逆過程即由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即液化現象。從汽化過程吸熱引出液化過程放熱。 |
學生初步理解液化現象是汽化現象的逆過程。液化過程是放熱過程。 |
通過從汽化現象的逆過程引出液化現象,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消化知識,深刻理解它們的內在聯系。 |
情境設置 |
生活現象:秋天的早上,窗玻璃上有一層水霧,仔細看是一些小水珠。 教師提問:怎樣可以使氣體液化? |
學生討論回答:降低溫度 |
通過日常的生活現象設置疑問引發學生思考,同時也體現了物理源于生活的理念。 |
實驗探究 拓展應用 |
教師演示乙醚的液化實驗,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解釋現象,提出問題。 |
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液化的第二種方式,即壓縮體積。 學生記住常見的應用實例 |
通過演示實驗,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通過列舉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充分體現了新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發展理念。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