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阿基米德原理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2節《阿基米德原理》-河北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2節阿基米德原理-河北
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說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 能根據阿基米德原理進行有關浮力的計算。
2、過程與方法
(1) 能利用已學知識,根據實驗目的設計、完成實驗,得出實驗結論并歸納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
(2) 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發展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2) 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敢于依據客觀事實提出自己的見解。
2學情分析
“浮力”對于初二學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指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積累了一定的有關浮力的感性認識;陌生指要把有關浮力的認識從感性提高到理性。我所教班級的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濃厚,但是基礎知識薄弱,探究能力、歸納能力不強。因此,在《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學中,我注意發揮實驗探究的作用,迎合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結合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并注重學生分析、推理、歸納等能力的培養。
3重點難點
重點:
(1) 如何利用實驗歸納出阿基米德原理。
(2) 應用阿基米德原理進行相關計算。
難點:
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情境導入
教師活動:
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出課題《阿基米德原理》
學生活動:
觀看、收聽,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主題。
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活動2【活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師:在上節課的學習中大家知道浮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對!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跟液體的密度有關。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越大、液體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生:回憶所學知識。
師:現在我們來做個小實驗,大家把易拉罐按入裝滿水的燒杯中,感受浮力與排開液體的體積的關系,并思考: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什么關系?那么,上節課的結論可以怎么說?(出示幻燈片)
生:完成實驗,回答問題,理解V浸
用“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取代“浸在液體中物體的體積”描述上節課的結論。
設計意圖:
復習已學過的知識,通過小實驗,讓學生感受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體現物理源于實踐的理念。
師:我們發現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系,而這兩個因素之間有什么聯系呢?那就不難求出哪個物理量?
生:思考回答:可以求排開液體的質量
回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師:現在你們想到了什么?
(此過程出示幻燈片,引導學生分析出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
師:那么,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與其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大小有沒有定量的關系呢?(引出探究問題)
生:學生通過交流,說出自己的猜想。
設計意圖:
復習影響浮力的相關因素,提出本節課的探究主題。
活動3【活動】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
1、設計實驗方案
(1) 同學們回憶上節課學習的測量浮力的方法,我們用哪種方法測量浮力呢?
生:小組討論交流,歸納出F浮=G-F
(2) 如何測量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呢?
生:學生討論交流,歸納出G排=G總-G桶或者測出排開液體的體積,求出排開液體的質量進而求出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3) 好!大家設計了兩套解決方案。這節課我們利用方案一來解決問題,下一節我們再進一步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創新。現在小組討論,實驗所需器材(老師引導學生分析溢水杯的用法)
生:學生討論回答:彈簧測力計、水、物體、溢水杯、小桶、細線。
學生討論,設計實驗,得出最佳的實驗方案。
設計意圖:
通過討論讓學生設計出切實可行實驗方案,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4) 組織學生討論歸納實驗步驟,最后通過幻燈片給出明確實驗過程。
(5) 實驗需要記錄哪些數據?(通過幻燈給出實驗記錄表格)
生:學生思考、交流。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設計表格的能力。
2、進行實驗,分析總結
(1) 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生:學生分組實驗,明確分工,加強合作。
設計意圖:
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增進交流與合作的意識。
(2) 展示學生實驗數據,分析數據,歸納實驗結論。
生:記錄并分析實驗數據,總結出: 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相等。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展學生收集、處理、交流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
活動4【講授】阿基米德原理
師:
(1) 內容: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2) 公式:F浮=G排
(3)進一步討論阿基米德原理導出公式:
F浮=G排=m排g=ρ液V排g
(4) 出示幻燈片,對原理進行說明。
生:認真聽講,理解記憶。
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活動5【活動】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
1、一個體積為300cm³的物體浮在水面上,它的2/3體積露出水面,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N?
2、在彈簧測力計下懸掛一個金屬零件,示數是7.4N,當把零件浸沒在密度為0.8*10³Kg/m³的油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6.6N,求:
(1)金屬零件所受浮力是多少?
(2)金屬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3)金屬零件的密度是多少?
(出示幻燈片,給出解題過程。
生:與學生一起分析問題,讓學生總結解題思路,明確注意事項。
設計意圖:
學以致用,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及應用變形公式算出物體密度,并為課后作業做好鋪墊。
活動6【活動】習題 小結
1、將重6N的物體浸沒在裝滿水的杯中,溢出了4N的水,物體受到的浮力是( )
A、10N B、6N C、4N D、2N
2、.如下圖,兩個體積相等的銅球和鋁球,分別浸沒在酒精和水中,則它們所受浮力關系是: F銅浮____F鋁浮。 (ρ酒< ρ水)(填“<”、“=”、“>”)
3、、質量相同的銅、鐵、鋁三塊金屬,投入水中靜止后,受到的浮力分別為F1、F2、F3,這三個力的大小關系是:F1 F2 F3.(已知ρ銅>ρ鐵>ρ鋁,填“>”“=”“<”)
4、某教師在“阿基米德原理”教學過程中,做了如下演示實驗.
(1)在彈簧下端掛上小筒和金屬塊,記下彈簧伸長后指針位置O,如圖甲所示.
(2)溢水杯中裝滿水,把金屬塊全部浸入溢水杯的水中,用燒杯收集排開的水,彈簧縮短,如圖乙所示.
(3)把燒杯中的水全倒入小筒中,彈簧指針又恢復到原來位置O,如圖丙所示.乙圖的彈簧比甲圖的彈簧縮短了,說明金屬塊受到 的作用;丙圖彈簧指針又恢復到位置O,說明 。
5、在空氣中用彈簧測力計測某石塊重為5N;浸沒在水中稱量,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2N;浸沒在另一種液體中稱量,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1.4N,求這種液體的密度.
(引導學生分析解題思路,學生計算并展示解題過程。)
生:
熟悉公式的應用,建立完整的解題思路并解題、展示。
設計意圖:
熟悉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及導出公式的應用,了解利用浮力知識可以計算液體密度,為課后作業的處理做好伏筆。
活動7【作業】布置作業
1、“動手動腦學物理”第3、5題。
2、如何利用一只彈簧測力計和裝有適量水的杯子,測出一塊小石塊的密度?請寫出實驗步驟及表達式。(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3、用以下器材:彈簧測力計、細線、足量的水、燒杯、銅塊、足量待測液體(ρ液<ρ銅),測量液體密度,寫出實驗步驟和表達式。
4、思考:關于阿基米德原理實驗的改進、創新。
生:認真完成作業
設計意圖:
強化學生對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結合課堂上講的習題將知識進行拓展,并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活動8【活動】板書設計
第二節 阿基米德原理
一、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
1、實驗器材
2、實驗步驟
3、實驗表格
4、結論: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相等。
二、阿基米德原理
1、內容: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
3、公式推導:F浮=G排=m排g=ρ液V排g
4、說明:
活動9【活動】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多媒體動畫的形式進行情境導入,成功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然后采用教師引導,學生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經歷了“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評估交流”這一較為完整的探究過程,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一理念,使學生深刻理解了阿基米德原理。在探究過程中,學生自主設計多種實驗方案、小組同學分工合作完成實驗,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團結合作的意識。習題小結不僅強化了學生對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還為課后作業做好了伏筆,也為下節課“關于阿基米德原理實驗的改進、創新”的學習做了鋪墊。
不足之處有:1、沒有對學生及時進行正向評價。鼓勵、肯定的評價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勵他們不斷學習、不斷提高。2、不敢大膽放手學生實驗,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正向評價,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大膽放手學生實驗,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