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云南省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說課視頻
視頻課題:2016年云南省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競賽教師說課施從濤+武文紅+何雪麗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物質的變化》《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空氣》2016年云南省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競賽教師說課施從濤+武文紅+何雪麗
《空氣》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空氣》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1的內容。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空氣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物質,作為初中化學中接觸物質知識的開端,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又能自然地過渡到氧氣等后續章節的學習,還可以讓學生初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從而比較順利地進入化學世界。可以說本課題是本單元乃至整個初中化學的一個引子。符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科學教育”的原則。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小學已經對空氣的成分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從化學學習的角度來看,知識不夠全面,不夠深入。在教學中恰當的處理教材及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輕松快樂的進入深入系統的學習。
我所教的學生大多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生源復雜。好奇心強,但處于不善于發問,不善于質疑階段,自主探究、合作創新的意識還有一定程度的欠缺,動手能力有待培養。所以在實驗探究過程中,適當的進行設疑、引導、點撥、釋疑、小結,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摸索出科學的探究方法和探究思維品質,逐步提高探究能力,發展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通過實驗探究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探究活動,了解科學探究的程序,培養科學探究、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和意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掌握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方法。
教學難點:學會實驗探究的基本方法。
二、教學策略
(一)教學準備:
1.課件,分組實驗所需藥品和儀器。
2.學生完成家庭小實驗并拍照。
(二)教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引導探究法學法。
學法:實驗探究法、合作學習法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積極體現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原則,我在教師演示實驗的基礎上,讓學生改造裝置、制定實驗方案,并進行分組實驗。實驗之后,再對比拉瓦錫的經典實驗。調整了部分教學順序,相信學生會更有感觸。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計劃用時 3 分鐘)
首先以吹氣泡實驗導入。接著又出示了“拔火罐走紅里約奧運”的相關圖片,并從物理角度解釋拔火罐原理。自然進入到實驗探究的環節。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空氣的真實存在,明確空氣中是含有氧氣的。并且對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原理有了一定的提示效果,同時又提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發進一步探究的欲望。可謂一舉三得。
(二) 實驗探究:(計劃用時30分鐘)
1、老師用多媒體展示家庭小實驗結果的照片。引導學生得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原理?
[設計意圖]對“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的設計原理是學生不易理解的難點。這里通過設置家庭實驗及課堂討論兩個環節可突破了思維障礙,使學生更直觀的理解實驗原理,為后面的自主探究做鋪墊。讓學生知曉要測定氧氣的含量,不可能取出氧氣,只可以消耗,可以通過物質燃燒的辦法來消耗氧氣,再配以水倒吸直觀地看出消耗掉的氧氣的體積。引導學生得出:“密閉容器中:氣體減少的體積=倒流回水的體積”。
問題預設:很可能學生會提出疑問,家庭小實驗結果與課本內容不符為什么呢?教師以此為突破口,先引導學生得出石蠟燃燒的文字表達式,再鼓勵學生組內討論,試著自己解決問題。自然而然的進入探究活動。
2、【 探究活動一 】選擇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最佳實驗藥品,實驗藥品應該滿足什么條件呢?
教師演示實驗: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提醒學生關注實驗步驟中的重點環節。引導學生書寫紅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探究,總結出選擇藥品的條件。自然過渡到演示實驗。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認識紅磷在氧氣中燃燒并得出結論。通過對教材實驗的諸多影響因素的分析,引入探究、引導提出改進方案。激發興趣的同時,提高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本課題中首次出現了的文字表達式。在分析紅磷與氧氣反應時自然而然的引出了這一用簡單的文字及必要的符號表示化學反應的方法。提醒學生關注實驗步驟中的重點環節,如實驗前集氣瓶內放少量水、紅磷要過量、點燃紅磷后要立即伸入瓶中等。
問題預設:可能有學生選擇白磷,老師在肯定的基礎上強調反應必須在密閉容器中進行。
3、【 探究活動二 】改造裝置、制定實驗方案并進行分組實驗。學生代表闡述改進思路和實驗方案,教師傾聽。提醒學生實驗中注意認真觀察,實驗后準確的描述現象并加以分析得出結論。教師根據學生代表回答情況適當補充。實驗結束后匯報結果,研討誤差。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利用所給信息和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知道觀察并描述實驗現象,分析現象得出結論是實驗探究的重要環節。
問題預設:學生可能從以下方面考慮,選擇裝置上,大瓶換小可以減少藥品的用量;燒杯換為量筒,可根據液面下降情況直接讀出氧氣體積;燒杯換成水槽,將集氣瓶換成鐘罩放在水槽中等。點燃方式上,當教室陽光充足時用放大鏡聚光引燃。
(三)反思評價:(計劃用時7分鐘)
實驗結果可能出現,大部分小組的實驗得出水進入試管容積的五分之一。有個別小組的實驗有偏差。我會以此為突破口,師生共同討論出使結果偏差的主要三種因素。這些因素如果學生能想到,要給予表揚肯定,如果想不到給予點撥。同時引導學生得出實驗成功條件。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用實驗來檢驗方案的可行性,學會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
(四)自主學習:(計劃用時5 分鐘)
引導學生穿越時空感知經典。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拉瓦錫的實驗無論是藥品的選擇還是裝置的設計都近乎完美,堪稱科學實驗的典范。
課外拓展學習(你能進一步改進實驗嗎?)。
四、板書設計
課題 1 空氣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