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工業
所屬欄目:初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第3節《工業》江蘇省 - 蘇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第3節《工業》江蘇省 - 蘇州
《工業》教學設計
1.【課程標準】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分布特點,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
2.【教材分析】
《工業》是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級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的第三節,教材在本框題中主要介紹了“工業及其重要性”“我國工業分布”“蓬勃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三部分內容。“工業及其重要性”書上介紹工業生產的過程,工業的定義,工業對生產生活的重要性。我對教材此部分內容進行簡化。將重點放在我國工業分布特點,認識工業基地及特點,及高新技術產業特點和分布上。
工業生產過程復雜抽象,理不清道不明,甚至老師也很難理解,在教學中,可選取典型案例比如紡織業和汽車業,簡短說明,以此帶出工業的概念。而用中國500強企業層層引出本節知識的重難點。 3.【設計思路】
利用學生熟知的品牌(企業類型、企業分布)貫穿整堂課,利用華為企業研究所大數據以及蘇州獨墅湖創意產業園作為學習高新技術產業的腳手架。 4.【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說出我國工業分布的特點 ②認識四大工業基地及特點。
③理解發展高興技術產業的重要性。
2.過程與方法
①利用中國500強企業分布圖,分析我國工業分布的特點。 ②通過我國人口密度分布圖、中國鐵路干線分布圖,探究影響工業分布的因素。
③通過華為研究所分布及全國城市高校分布圖,分析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
④通過蘇州獨墅湖創意產業園案例,加強對高新技術產業的理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因我國工業大國而驕傲,為我國工業強國而努力,學會創新,注重品牌打造。 5.【教學重點】
重點:我國工業分布的特點;高新技術產業分布及特點。
6.【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工業產品,但是無法理解工業產品生產過程,此內容做出省略。后面的內容若按書上內容按部就班,則枯燥無味。因此將重點放在選用豐富的圖表以及接地氣的案例,增加學生興趣,驅動學生搜集材料,提取信息,建構學生的認知方式。
7.【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什么是工業
[視頻導入]展示外國人熟知的中國品牌。
[講解]什么是輕工業、重工業、高新技術產業
[學生活動]你知道哪些常見的中國品牌?以及所在地?(貼在黑板上)
[分析]回顧貼的商標,分析分布特點。
[材料 1]2016年中國500強企業地域分布圖。
將工業拉近學生,為后面學習我國工業分布埋伏筆。也增加民族自豪感。
學生能夠區分輕工業、重工業、高新技術
產業,為下面學習四大工業基地特點做鋪墊。
學生自己動手貼商標,發現工業分布的特點。
由500強企業分布進一步說明中國工業分
工業分布特點及影響因素
四大工業基地及特征
[問題激疑]從這幅圖中,500強企業分布有何特點? [答案預設]東部密集,中部其次,西部稀疏。尤其在 東部沿海地區,企業最多。 [材料 2]展示中國主要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圖
[追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分布特征? [答案預設]勞動力、礦產資源、交通等
[材料 3]提供中國人口密度分布圖;中國鐵路干線分布圖;中國礦產資源分布圖
[問題激疑]①中國人口分布特點是什么?
②人口多對工業帶來哪些影響? ③中國鐵路干線分布特點?
④交通線路多給工業帶來哪些影響? ⑤中國主要礦產資源的分布特點? ⑥礦產資源多易發展什么類型的工業?
[補充]當然中國工業的分布還與政策、科技、歷史等因素有關。 [轉 承]由圖可知,我國工業分布東部沿海地區密 集,并且集中了四大工業基地。
[材料 4]提供并指出遼中南工業基地分布圖
[問題激疑]遼中南工業基地主要分布在哪個省? [追問]遼中南工業基地有何特點呢?
[材料 5]提供遼寧省500強的部分企業及類型。
布特點。
溫故知新,前后知識聯系。
為下面學習四大工業基地形成原因做鋪墊。
[答案預設]在遼寧9家500強企業中有5家都是重工 業類型企業。因此,遼中南工業基地以重 工業為主。
[追問]影響重工業企業分布,主要受什么因素影 響?(聯系上面我國礦產資源分布圖)
[追問]東北老工業基地逐年衰弱,重工業發展過 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
[答案預設]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等。
[追問]因此,我們要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可以 通過哪些方法呢?
[答案預設]產業轉型;清潔生產;提高技術含量等。 [材料 6]提供并指出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分布圖
[問題激疑]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主要分布在哪個省? 有哪些重要的城市?
[答案預設]廣東省,有廣州、深圳、珠海、香港等。 [追問]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有何特點呢? [材料 7]提供廣東省500強的部分企業。
[答案預設]廣東的部分500強企業以輕工業為主。 [追問]珠江三角洲工業的發展除了得力于勞動力、交
指出并說出遼中南工業分布,幫助學生記憶。
提供具體企業名單和類型,更加直觀理解工業基地特點。 發散學生思維,將知識與前面自然資源特征結合。
提供具體企業名單和類型,更加直觀理解工業基地特
點。
我國工業發展的現狀
通外,還有什么因素?可以聯系歷史知識。 [答案預設]緊鄰東南亞、港澳臺,改革開發的前沿地
[材料 8]提供并指出京津唐工業基地和長江三角洲 工業基地分布圖。
[講解]京津唐和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既有重工業 又有輕工業,屬于綜合性工業基地。長江 三角洲工業基地是全國最大綜合性工業基
地。京津唐工業基地是北方最大的綜合性 工業基地。 [承轉]從同學們貼的品牌分布圖到500強企業分布圖
再到中國工業分布圖,都反映了一個問題,東部工業發展好,而中部、西部稍弱。所以國家近年來實施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戰略。那么,中、西部有哪些發展工業
的優勢呢? [答案預設]勞動力豐富廉價、礦產資源豐富、土地多 等。
[講解]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工業發展迅速,在世 界各地都能看到我國生產的產品。
[材料 9]提供世界500強中國企業排位資料。
[問題激疑]這反應了中國工業什么現狀? [答案預設]中國是工業大國。
[材料 10]提供外國VS中國汽車標志圖片。
[提問]你認識這些汽車品牌嗎? [答案預設]第一排汽車標志學生熟知,但第二排學生
極少認識。
[講解]第一排的汽車多來自美國、德國、日本等 發達國家。第二排是我國本土品牌。
結合歷史知識,
學科融合。
以數據突出中國工業大國地
位。 以外國VS中
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
[追問]為什么大家熟知外國汽車品牌,但是對于 我國汽車品牌陌生呢?這又表明了我國工 業發展的什么現狀?
[答案預設]中國不是工業強國。 [追問]所以,我們中國工業該如何發展呢? [答案預設]加強工業研發、鼓勵技術創新、打造國產 品牌等。
[材料 11]提供中國500強企業最賺錢的前20家企 業資料。
[提問]在中國20家最賺錢的企業,剔除了十幾家銀
行,剩余的企業如圖片所示,是什么類型的呢?
[答案預設]高新技術產業 [追問]這說明高新技術產業什么特點?
[材料 12]提供七下美國這一節的閱讀材料。
[答案預設]利潤高。
[承轉]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一家了不起的企業。 [材料 13]提供華為總裁任正非的圖片資料。
[講解]華為作為國人驕傲的品牌,在技術上領先 同行甚至國外品牌。華為能取得今天的成 就與其重視創新開發和人才分不開。
[材料 14]提供華為中國研究所分布圖資料。
國汽車品牌的熟知度,說明中國不是工業強國。
由最賺錢的企
業,引出高新技術產業附加值高的特點。
從學生身邊的名人入手,吸引學生興趣。
從學生身邊的新聞入手,引導學生多關注新聞。
[提問]華為中國研究所分布在哪些城市?
[答案預設]北京、上海、杭州、廣州、南京、武漢、 西安、成都、重慶、蘇州
[追問]可以看出高新技術產業主要依附于哪里? [答案預設]大城市
[追問]為什么偏偏是這些城市呢?
[材料 15]提供全國城市本科高校數量排名表。
[追問]可以發現華為研究所的選址和高校數量排 名前十的城市有什么關系?
[答案預設]華為研究所所在的城市高校數量很多。 [講解]高新技術產業多依托于人才和科技。 [承轉]大家知道我國硅谷中關村就是一個高新技 術產業密集的地方,請大家閱讀P107閱讀
材料,總結中關村發展的優勢條件? [閱讀]我國首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 關村。
[承轉]在我們身邊也有一個這樣的高新技術產業 區,就在獨墅湖創意產業園,請同學們將 課前畫的獨墅湖高教區平面圖拍照上傳。
百度地圖搜索華為研究所,直觀突出高新技術產業依附于大中城市。
展示高校數量排名數據,引導學生得出高新技術的發展依附于人才和科技。
通過中關村和蘇州創意產業園的案例,一個著名,一個在家門口,讓學生更加體會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
高新技術
產業的分布
高新技術產業的分類
[提問]獨墅湖周圍最大的特色特色是什么?
[材料 16]提供獨墅湖創意產業園企業圖標。 [講解]從圖中可以看到我們熟知的企業,比如微 軟、惠普、華為、甲骨文、蝸牛游戲等。
[材料 17]提供獨墅湖周邊大學分布圖。
[講解]看來大學和高新技術產業果真是個雙胞 胎,常常相伴而生。
[現場連線]對話微軟IT工程師。
[承轉]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的分布是否也和工業 分布一致呢?
[材料 18]提供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分布圖。
[答案預設]一致。也是東部地區多于中部和西部。 [講解]高新技術產業在東部集聚,尤其在長江三 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
[承轉]其實高新技術產業除了電子信息,還有生 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
[材料 19]提供高新技術產業圖片資料。
[承轉]我們的課就要結束了,給大家推薦一本書《離開中國制造的一年》。作者是一個美國記者,曾經抵制中國制造,但是最后妥協。縱觀下來我們為我們國家工業的發展而自豪,但是我們也要為國家工業強國夢而努力。希望“made in China”向中國創造改變。 [材料 20]《離開中國制造的一年》
現場連線,與
IT工程師互動,加強對高新技術理解。
糾正學生錯誤觀點,高新技術產業就是電腦技術。
以《離開中國制造的一年》結尾,升華學
生民族自豪感。
8.【板書設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