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再見了,親人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信息素養提升實踐融合創新應用教學案例(安徽)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十四課《再見了,親人》第二課時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信息素養提升實踐融合創新應用教學案例(安徽)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十四課《再見了,親人》第二課時
《再見了,親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再見了,親人》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十四課課文。這是一篇敘事抒情散文,作者魏巍描寫了1958年中國人民志愿軍最后一批官兵離朝回國時,在車站上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表現了志愿軍和朝鮮人民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真摯情誼,贊揚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課文感情真摯,敘事抒情相互交織,語言親切感人,構思精巧別致。前三個自然段寫法大體相同,都是用滿含懇求意愿的祈使句開頭。中間敘述的內容主要是由送別時的情景和追憶難忘的往事組成。同時,這三個自然段還以反問句結尾,避免了平鋪直敘。課文的最后三個自然段以呼喚的方式,抒發了志愿軍戰士的心聲,表達了志愿軍戰士和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中朝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精神的教育。
3.領悟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體會課文重點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點
領悟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體會重點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理解中朝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再見了,親人》。請看老師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響亮清晰、含情去讀、依依不舍了)
2.理解親人
(1)誰來告訴老師,什么是親人?(請你說)對,一般指有血緣關系的人,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們把這樣的人稱為親人。
(2)不過,也有一種人甚至一群人,他們沒有血緣關系,但關系密切,感情深厚,也被稱為親人。比如:抗洪搶險時稱解放軍為(親人);抗擊非典時稱白衣天使為(親人);抗震救災時稱救援人員為(親人)……現在讓我們跨越國度、放眼世界,來看看又是怎樣的親人 。
3.介紹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把戰火引向中國邊境,我國人民響應毛澤東發出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派出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與朝鮮人民并肩作戰。
請看大屏幕: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國先后出兵130余萬人。14萬英烈的忠骨永遠留在了朝鮮的土地上。其中有,請看圖片:在烈火中紋絲不動的邱少云、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槍眼的黃繼光、還有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
在長達八年的抗戰中,在血與火的戰場上,志愿軍與朝鮮人民生死與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最后,戰爭取得了勝利。1958年12月25日,最后一批志愿軍要回國了。他們站在站臺上,手握著手說——再見了,親人!(生齊讀);登上了火車,他們在窗口手拉著手說——再見了,親人!(生齊讀);火車馬上就要開走了,他們說——再見了,親人!(生齊讀);火車開走了,他們呼喊著——再見了,親人!(生齊讀)。志愿軍和朝鮮人民,他們互稱為——親人(生齊說)。
二、精讀品悟
(一)孩子們回憶一下,課文主要講了哪幾位親人?你舉手最快,你說吧。
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
(二)請大家看自學提示:自由朗讀課文,讀完后,想想課文哪一部分或哪個人最令你感動,把你最感動的地方畫下來,多讀幾遍,看看你從中體會到什么,然后小組交流討論。
過渡:好,現在我們來交流匯報一下學習成果。
(三)品讀大娘部分
1.這么多舉手的呀,來,把機會給你。哦,你喜歡大娘這位親人,大娘哪地方讓你感動了,把你畫的讀出來。
生讀“大娘送打糕”部分并談感受。
2.嗯,大娘真是雪中送炭啊!你說說,“雪中送炭”什么意思?那,在文中“雪”指什么?“炭”指什么?從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思想感情?(志愿軍戰士感激大娘。)孩子,把你體會到的這種感激融入到文字中,再讀這段話。(讀得真好!你真是用心在讀哇!)
3.還有被大娘感動的嗎?你的手舉得老高老高的,迫不及待了吧,說吧。
生讀“大娘救傷員”部分并談感受。
4.噢,大娘為救傷員失去了唯一的親人。“唯一”什么意思?你體會到大娘心情怎樣?(悲痛欲絕)來,你再讀這部分,讀出大娘的悲痛欲絕。假如你是救出的傷員,你想對大娘說什么?(愿意做大娘的兒子,孝順大娘!)多好的孩子啊,愿意孝敬親人!
5.其實,在這八年里,大娘為我們志愿軍戰士付出的太多太多!(出示句子:八年來,您為我們花了多少心血,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溫暖!)
讓我們放飛思緒,想一想,在這八年里,大娘還為志愿軍戰士做過什么?小組討論,師生交流。(做棉衣、熬粥、寒夜蓋被子……)孩子們,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大娘?(無私奉獻、情深似海、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情誼比山高比海深……)
出示句子: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能忘懷?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會志愿軍戰士對大娘的深深感念。
6.總結學法:下面你們就像剛才這樣,抓重點句子、關鍵詞語來理解體會寫小金花和大嫂的部分。
(四)、品讀小金花部分
1.老師發現,你的眼睛充滿智慧,你說吧。
生讀“為救老王,小金花失去媽媽”部分并談感受。
從你讀的這段話中,你覺得小金花是個怎樣的孩子?(剛強)來,你通過小金花的語言、動作、神情來表演讀出她的剛強。(表演真精彩,孩子,你就是活靈活現的小金花呀!)
2.你也被小金花感動了,你說吧。(生說)是啊,小金花失去了媽媽沒流淚,要給媽媽報仇,但和志愿軍分別時卻流淚了,她是多么愛志愿軍呀!來,女同學們,你們就是小金花,一起讀出對志愿軍的愛和對敵人的恨吧!
(五)品讀大嫂部分
1.誰被大嫂感動啦?我想請一位男同學說,就你吧!
生讀“大嫂為志愿軍挖野菜失去雙腿”部分并談感受。
是啊,大嫂為志愿軍挖野菜,失去了雙腿,大家感動嗎?老師也很感動。
2.來,看大屏幕,和老師一起讀這句話:
“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誰來把這個反問句變成陳述句?請你說。你知道用哪種句式語氣更強烈嗎?(反問句)。
(六)請看大屏幕,完成填空。
1.為了志愿軍,大娘( );
為了志愿軍,小金花( );
為了志愿軍,大嫂( )。
2.為了志愿軍,朝鮮人民( ),
為了朝鮮人民,志愿軍( )。
三、深情誦別
1.同學們,剛才你們講的只是他們8年生活的點點滴滴。八年吶,這樣的故事講上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啊。列車就要開動了,千言萬語就讓我們化為深情的誦別吧!現在就把剛才你們體會到的感情融入到朗讀中,用你們的心去歌頌他們。可以選擇一段,也可以選擇幾句,開始吧!
2.看,這就是當年《中國青年報》上登載的75歲的李大娘和戰士張喜武揮淚告別的情景。回首往事,情更深,意更濃。誰想和大娘誦別?
(1)你來誦別吧。你的誦別含著深情,可是年邁的大娘怎么忍心就此和親人志愿軍分手呢?我們只好請求她停下腳步。誰來請求大娘?
(2)你來。你的請求,也沒能讓大娘停下送別的腳步,送了一程又一程,我們只好懇求大娘——
(3)你來懇求吧。可是,大娘的腳步仍然沒有停住。為了讓大娘回家休息,萬般無奈,我們的戰士只好哀求她——
(4)你來哀求。你不斷地哀求大娘,可大娘還是不回去。沒有辦法,我們只好以軍人的口氣命令她。誰來命令大娘——
(5)來,這位大個子男生。你的命令中有不忍,你的命令中含深情,多么復雜的情感啊。
(6)現在你們想怎樣對大娘誦別,就怎樣對大娘誦別吧!
3.孩子們,從你們的誦別中,我由衷地感到這“比山高,比海深”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4.列車就要離開了,志愿軍們只好發出最后的呼喊,一起讀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5.歷史的車輪走過,但我們會永遠記住這個聲音——再見了,親人!(生齊讀)我們會永遠記住這個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聲音——再見了,親人!(生齊讀)讓我們再一次用心呼喚——再見了,親人!(生齊讀)
四、拓展延伸
播放歌曲《英雄贊歌》
五、作業布置
請從文中選一件志愿軍戰士為朝鮮人民所做的事,展開你的想象,寫下來。
板書設計
14 再見了,親人
大娘 小金花 大嫂
偉大友誼 鮮血凝成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