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神奇的胖大海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神奇的胖大海》四川省 - 成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神奇的胖大海》四川省 - 成都
課題 《神奇的胖大海》
學科 語文
學段
第二學段
年級
三年級
教材
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
新課標對本學段的習作要求很強調讓孩子“留心周圍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本單元所選擇的教材都在展示著作者或文中主人公的觀察發現。
本節習作指導課,是根據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的習作要求,進行設計和教學的。第九單元的訓練重點是觀察與發現。本設計的目的就是落實單元訓練重點,為學生提供感興趣的觀察對象和習作素材。在實物觀察、發現、體驗的情境、過程中,豐富習作內容,激發學生想象,鼓勵學生自由選擇、組織材料,能不拘形式地、自由地、有創意地表達。
2.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學情分析:
孩子們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能對“觀察”和“發現”這兩個概念有進一步的感知,激發他們產生自己去觀察、去發現的欲望。這種積極的情感體驗為習作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此外,課文內容的敘述也給孩子提供了一些觀察、思考、發現、表達的方
3
法示范,使他們在動筆表達時能夠有所借鑒,為其寫作提供了幫助。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此階段的孩子對外界新奇事物的了解欲迅速增長。他們通過了近三年的學習活動,已經積累并且初步具備了對新鮮事物較為獨立的“感知——了解—探究”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形成也給他們參與觀察實踐和習作練習以便利,使得他們在本次的習作中容易做到“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3.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教學目標:
1、以胖大海為載體,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的方法,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表達準確、具體。
2、把觀察中有趣的事情或最想告訴別人的內容寫下來。題目自擬。并通過實際觀察,拓展學生的習作空間,樂于有創意地表達。
3.體驗觀察、發現的樂趣,增強探究的情趣等。 教學重點
1、激發學生觀察興趣,能根據觀察所得,展開豐富的聯想。 2、引導學生在表達時,語言能夠準確、具體、生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能根據觀察所得,展開豐富的聯想。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學生每組一粒胖大海、透明杯、觀察記錄表。 2、學生準備:在學習單元課文的基礎上,感受觀察帶來的樂趣。
4.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可附教學流程圖)
觀察胖大海的樣子(摸、看、聞、聯想) (預計15分鐘)
發現胖大海泡入水后的變化 :填觀察表 (預計18分鐘)
總結觀察方法,出示習作要求 (預計8分鐘)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一)初步感受胖大海的特點
4
【設計意圖】通過觸摸,增加神秘感,激發學生觀察興趣。重點:大小、形狀、硬度等。 1、導入:
今天夏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樣神秘的東西。(師提前將一粒胖大海放在盒子里,讓幾個學生來摸)注意:只許摸,不能看。現在請你把手伸進去,摸一摸,能感覺到什么?(板書:大小、形狀、軟硬度)
2、小結:(根據板書)通過觸摸,我們感覺到了這樣東西的這些特點。板書:摸:大小、形、軟硬度
3、過渡:到底是什么呢?想看看嗎?現在請每個小組組長上臺來領取一粒。請你仔細觀察,你又有什么新的發現?
(二)出現觀察物體,引導學生細致觀察
【設計意圖】溫故觀察的一般方法,加入聯想,意在告訴學生,觀察不僅要用眼看、手摸、鼻子聞,更需要動腦子去想。重點:色 、形、褶皺、聯想等。
1、過渡:想看看這樣東西嗎?請同學們拿出來,仔細觀察,這次你又有什么新的發現?(你又觀察到什么?)還有補充嗎?(板書:色、花紋)
2、由這些條紋,你能想到什么?
3、小結:由上面的褶皺,我們想到了老人的皺紋、枯樹皮,這種方法叫做聯想。聯想可以讓我們的表達更具體。(板書:聯想)
4、過渡:這幾位同學都是用眼睛觀察到的,還有別的方法嗎?
5、小結:剛才,我們通過摸、看、聞等多種手段,從多個角度知道了這樣東西的很多特點。我們把這種運用多種感官進行的觀察,稱為真正意義上的觀察。板書:觀察
6、(指板書)現在請同學們自己試著把剛才觀察到的連起來說一說。哪位同學愿意來說說。 7、剛才我們比較具體地了解了這樣小東西,誰能用一兩個詞語概括出它的特點? 表面粗糙!很好!概括出顏色的詞語。剛才摸起來硬,概括地說,硬梆梆的。小!用一個詞,瘦小!這是曬干的東西,干巴巴,皺巴巴!
板書:瘦小、干癟、皺巴巴、硬梆梆
8、過渡:你們知道這樣一個干巴巴、硬梆梆、又瘦又小的東西,它叫什么呢?(板書:胖大海)
9、看到這個名字,再看看這樣小東西,想說些什么?有什么疑問嗎?名字中的海是什么意思呢?
試著把你的觀察用一段連貫通順的話說一說。(出示思維導圖)
5
10、過渡:這么瘦小、干癟的東西怎么能叫胖大海呢?接下來,我們把它放入水中,它會不會有變化?會有什么變化呢?。
二、合作觀察,感受變化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一個親身體驗的過程,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交流探究、觀察所得。 1、提出觀察要求
教師過渡: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合作進行觀察。待會兒觀察時,我們每個小組會有這樣一張觀察記錄表,請按:剛倒入熱水時,不一會兒,幾分鐘后的順序進行觀察。待會請一名同學負責操作,一名同學負責填寫觀察記錄表。附:
觀觀察與發現
剛倒入熱水時
不一會兒
幾分鐘后
2、現在,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坐好,負責操作的同學請你把一粒胖大海輕輕放入杯中,其他同學注意,關鍵時刻就要來到,請你認真觀察每一個奇妙的瞬間。觀察現在開始!請倒入半杯開水,注意,水的溫度很高,注意安全。
3、教師巡視,并對學生觀察做出指導。 三、重點觀察,交流觀察收獲
【設計意圖】在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正確表達,具體、生動地表達,使學生表達呈現階梯上升發展的過程(觀察記錄表中時間的設置,劃分觀察層次,為學生提供表達的順序)。
1、過渡:剛才夏老師走到同學們中間,發現各小組都觀察得很認真。(停頓)胖大海在水
6
中的變化需要一點兒時間,現在我們就按這張表的順序來交流前兩項的觀察結果。哪個小組愿意先交流你們觀察到了什么?
2、(“剛倒入水時”要點:1浮;2冒;3聯想)過渡:你們觀察到什么?哪個小組同學來匯報?
(1)胖大海立刻從杯底浮了上來,并不斷冒出水泡。就像可愛的小金魚不斷地吐泡泡。又像小小的潛水艇在突突地排水。還像淘氣的小朋友吹出的小泡泡。
表揚:這位同學表達得不僅具體,而且非常生動,這不僅是他個人的思考,更是他們小組細致觀察的結果。教師小結:剛才浮和冒這兩個動詞特別好!
(2)其他小組有補充嗎?當你看到泡泡時,會想到什么?
(3)板書并小結:剛才,我們用浮和冒這兩個普通的動詞,就說出了胖大海剛倒入水后的變化,還能展開聯想,真好!不一會兒,胖大海又怎樣了?
4、(“不一會兒”要點:1動詞;2氣味:3完整表達)
5、比較:同學們,聽出我與你們說得有什么不同了嗎?(這樣,就表現出了這個變化的過程。)
小結:要想使表達生動、具體,僅有認真地觀察是不夠的,還要用通順、連貫、具體的語言富有情趣地表達出來。這是我們觀察到的不一會胖大海在水中的變化。
6、(“幾分鐘以后”要點:1沉;2水顏色;3聯想)
(1)現在,請同學們繼續以四人小組坐好,我們一起觀察幾分鐘后水中的胖大海。現在,你想說些什么?
(2)小結:說得真好!這樣表達就是展開了豐富的聯想。
過渡:一粒小小的胖大海,放入水中,時間不長,竟然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此時,你最想說什么?(用一句話說出來)帶著感情說!(不可思議,天壤之別,神奇,奇妙,姿態各異,名副其實,名不虛傳等)
(3)“海”字,在字典里有幾種解釋(出示PPT)你選哪種解釋?這里的海,不是大海,海洋的意思,是指它遇到水后,變大,變胖的程度很厲害。這種意思運用在生活中,經常稱一個人說大話,就是夸下海口;酒量大,就是海量。
7、小結:我們一起觀察了胖大海在水中的變化。板書:變化 8、揭示藥用
【設計意圖】通過查找資料,補充對胖大海的了解,也為豐富學生習作內容做下鋪墊。設計親自品嘗的過程,不僅可豐富學生的觀察體驗,更能激發學生的表達情趣。
(1)過渡:現在,我想把這杯胖大海泡的水一飲而盡,行不行?我能喝嗎?喝后會有什么
7
作用呢?為了保險,請看大屏幕:[出示相關資料]
(2)自己讀一讀。請四人小組中,嗓子不太好的同學嘗一嘗。什么味道?
師:有經驗的老中醫告訴我,泡開的胖大海也可以吃,對治療感冒有特殊的療效。我們請一位同學嘗嘗它的味道。(軟軟的,滑溜溜,黏糊糊的)
(3)這也驗證了一句老話:“良藥苦口利于病。”通過查找資料,我們了解了胖大海的作用。 四、總結觀察方法,出示習作要求
【設計意圖】確定敘述對象。意在告訴學生習作的作用是為了滿足表達需求的,是有用的;鼓勵用不同的結構和選擇不同的側重點,意在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自由的、創造的表達空間。
1、小結:同學們,經過剛才的觀察,我們不僅觀察了胖大海泡水前的樣子,又觀察了它在水中的變化。進一步學習了觀察和聯想。更重要的是我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它叫:胖大海。
PPT出示習作要求:
1、請把你觀察的內容寫成一篇小文章。題目自擬。
2、習作時,請把最感興趣的內容寫具體。注意寫出觀察所得和自己真實的心情、感受,適當展開聯想。 出示思維導圖:
3、至于這篇文章你怎么安排,你既可以先寫胖大海泡水前的樣子,也可以先寫它的作用,更希望自己的創意安排。注意的是段與段之間要加入過渡語言。當然,你也可以嘗試胖大海自述的形式。你能試著說說開頭嗎?(我是一粒小小的胖大海……)
6、小結:同一種內容,可以有不同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思路。同學們,下節課認真完成你的習作。我期待能讀到你的佳作!
8
5.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設計意圖】采用自我評價、同桌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體現了多元評價的理念。
項目
賦分 總分 格式 1.段前空格2.標點占格3.整潔美觀 5 4 3 2 語句 1.通順連貫2.好詞佳句3.描寫生動 5 4 3 2 結構 1.分段合理2.詳略得當3.篇幅合理 5 4 3 2 內容 1.符合主題2.細節描寫3.語言流暢 5 4 3 2 主題 1.積極向上2.主題鮮明3.真情實感 5 4 3 2 創新
1.結構新穎2。擬題精彩3.選材獨特
5 4 3 2
6.教學設計特色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二學段習作目標中明確提出:“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基于易于表達和樂于表達的學段思想,結合(北師大版)第六冊第九單元“寫一寫生活發現的有趣現象”的教學要求,我設計了這樣一堂習作課,力圖體現以下想法:
一、力求在習作指導中體現“三個維度”
在習作指導中,從胖大海泡水前到泡水后的順序中,呈現了事物的發展、變化。教學中,我力圖在溫習三年級“耳聽、眼觀、手摸”等基本觀察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適時、合理地展開聯想,豐富學生的觀察,豐富學生的語言,并指導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書面表達。從觀察方法的提升,到隨即產生的聯想,再到最后運用準確的動詞,寫出事物的發展和變化。這一系列的教學過程既有方法的滲透,又有學生探知問題時情感的變化。另外,課堂采用小組合作觀察的方式,促進了學生的合作與交流。
二、 力求在習作指導中體現學生的創新意識
《課程標準》中對中年級學段的習作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同樣的素材,往往在指導后,學生的習作會出現千篇一律的現象。為了能夠體現學生習作的多樣性和創意性,我們加入了很多與胖大海相關的內容,這些內容可由學生自由選擇和組織,尤其是最后不同敘述對象的加入和教師用自述形式的引導,都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習作思路。
三、力求用工具撬動學生寫作思路 1、實物工具撬動觀察與發現:
9
根據第九單元的習作要求,我們最初選定了多樣事物,有水果、小動物、植物等等。但是這些素材,要么就是學生太熟知了,或者就是表面熱鬧,學生習得的觀察方法不能遷移,習作僅僅是皮毛。學生年齡小,喜歡陌生的,有變化的素材。一個機緣巧合,我發現胖大海這粒小小的種子,泡入水中時間不長,變化很大,我很感興趣,那學生呢?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我選擇了以胖大海為觀察實物。胖大海在水中的逐漸變化,時間線索明顯,易于激發學生觀察探究的興趣和表達的欲望,并有利于按順序地進行書面表達。
2、表格工具撬動表達與習作:
本課用了兩次思維導圖,第一次思維導圖是讓學生借助關鍵詞和句式有順序生動具體地介紹胖大海的樣子,第二次思維導圖是給學生習作提示。觀察記錄表的使用有序觀察,并能按順序表達。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