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開心果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本二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做個“開心果”甘肅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本二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做個“開心果”甘肅省優課
3. 做個“開心果”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身邊人的表情、動作以及語氣等體察他們的情緒狀態,并能夠根據他們的需要真誠的關心他們,從而在公眾生活中能與人和諧相處。
2.體會同學之間真誠相待、互相幫助的友愛之情;學會和同學平等相處。 3.學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傾聽他人的意見,體會他人的心情和需要,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集體生活。 二、課程標準:
《道德與法治》課程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反映學生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會。在教學中,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認識,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學生之間經驗的差異,鼓勵學生與擁有不同經驗和觀點的同伴、教師和其他人開展交流、討論和對話,分享經驗和感受學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傾聽他人的意見,體會他人的心情和需要,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集體生活。體會同學之間真誠相待、互相幫助的友愛之情;學會和同學平等相處。知道同學之間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
三、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正處于快速生長發育階段,他們活潑好動,學習能力強,能初步進行情緒的自我調控,但對于本節課讓學生走出自我,與周邊世界和諧相處還存在一定難度。而這一階段的學生感知事物常常跟著興趣走,易被新穎、鮮艷、有趣的事物吸引,注意力不夠集中,抽象思維較弱,對于他們來說說話比書寫更容易,教學中更要注意引導學生去表達。
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年多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經驗,他們普遍已經對公共生活準則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但是,學生對于如何在公眾生活中和諧相處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本節課的重點則在于讓學生學會體察身邊的人的情緒狀態,做身邊人的“開心果”。
四、教材分析:
本單元圍繞“讓我試試看”這個中心,分為嘗試做事和快樂做人兩個主題。本節課“做個開心果”聚焦于快樂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創造性的幫助家人和朋友化解消極情緒,教材通過找家中的“開心果”幫助學生理解“開心果”的含義,再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找出小組中的“開心果”,進一步深化“開心果”大家帶來的歡樂,從而讓學生學做“開心果”。那如何才能成為身邊人的開心果呢?學會觀察,了解身邊人的需要之后采取巧妙地方式,使他們轉怒為喜、破涕為笑。同時教材還創造性的利用了繪本《小狐貍找“開心果”》”的故事,將故事中的小狐貍與學生相聯系,成為連接學生生活與內心體驗的橋梁,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實現學生的道德成長。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都已經變成了一只只“快樂鳥”,不僅能發現生活中的快樂,還有很多應對不快樂的小妙招呢!親愛的小鳥們,你們愿意把這份快樂帶給家人、帶給老師,帶給同學們嗎?(愿意)太好了!蓋老師特別想送你們三句話。第一句:“你很棒!”第二句:“你真的很棒!” 第三句:“你們真的真的很棒!”我們一起大聲說——
我很棒!我真的很棒!我們真的真的很棒!
現在你們有什么樣的感覺?(激動、高興、快樂……)現在就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覺走進今天的課堂——上課!
活動一:實物開心果,激趣導入
感恩 付出
真誠 理解 謙讓 禮貌 孝順 關心 體貼 幽默 機靈
做個“開心果”
好學 助人 贊美 欣賞
尊重 善良 承擔 ……
1.出示開心果圖片,讓學生辨認。
師:老師這里有一種堅果,你們看,這是什么?(開心果)你知道這種堅果為什么叫“開心果”嗎?
(指名說)
師:我太喜歡你的回答了!掌聲響起來!
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是《做個“開心果”》,(板書課題:做個“開心果”)難道是要讓我們做個堅果嗎?(不是)那到底我們要做怎樣的“開心果”呢?
活動二:尋找開心果 一、 家庭中的開心果
1.播放視頻《姐姐就是家里的開心果》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導“開心果就要帶給別人開心”。
導語:蓋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視頻,大家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 (姐姐在逗妹妹,姐姐很喜歡妹妹,姐姐是家里的開心果。) (1)教室播放視頻 (2)反饋指導:
①你從視頻中看到了什么? ②你從視頻中聽到了什么?
③那么,誰是這個家庭里的開心果?(指名說)為什么?
教師小結:是呀,視頻中的小姐姐就是家中的“開心果”,她也別機靈,(板書:機靈)在想盡辦法逗妹妹開心,有了她,妹妹會覺得很幸福,很開心,爸爸媽媽就更快樂、更幸福。
(3)那么我們的題目中帶引號的“開心果”到底指什么呢? 是指能讓大家變得開心、變得快樂的人。
2.出示情境圖《妹妹是家里的“開心果”》,并播放音頻。 (1)教師播放情境圖及音頻
導語:老師這里還有一個開心果的故事,你們想聽嗎?(聽完這個故事,有的同學會發笑,有同學不會發笑。請發笑的同學發言。)
(2)反饋指導:說一說:你為什么發笑?(幽默)(板書:幽默)你們喜歡這樣的妹妹嗎?(喜歡)
小結:我們每個人都喜歡生活中有這樣的“開心果”。
4.引導學生從生活入手,出示學生與家人的合影,并講述自己與家人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導語:蓋老師在我們的群相冊里搜集到了一些同學們的照片。播放誰的照片就請誰給我們講講照片上的故事。
A. 播放四張“孩子是家里的‘開心果’”的照片,教師相機總結——每個孩子自己就是家庭的開心果。 (1)教師出示照片。
(2)學生講述,指名評價。誰能評價一下***是個怎樣的孩子? (3)教師相機點評并板書。
師:看來,你們都是家里的“開心果”,給家人帶去了快樂。正因為有了可愛、懂事的你們,你們的家人才更加快樂。2
B. 播放四張“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是家里的‘開心果’”的照片,教師相機總結——人人都是是家庭的開心果。 (1)教師出示照片。
(2)學生講述,指名評價。誰能評價一下***是個怎樣的孩子? (3)教師相機點評并板書。
師:通過同學們的發言,我們發現,除了我們是家庭中的“開心果”,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是我們家里的“開心果”,他們都為了讓我們家庭中的其他成員快樂,默默地付出著。(板書:付出)
8.師:你們能用一個字來表達家人的幸福、開心嗎?(愛)
是的,家人的愛讓我們感到幸福、開心,我們的愛也讓他們感到幸福、開心。
二、 班里的開心果 1.孩子們的“開心果”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只帶給家人快樂還遠遠不夠,我們還要讓我們身邊的其他人也快樂。那誰又是我們班的“開心果”,總是帶給大家快樂呢?請每個小組的同學推選你們組的“開心果”,選好的小組坐端正,每個組派代表發言。
(1)小組交流
(2)全班反饋:匯報——評價——獎勵
(3)撤椅子等惡作劇行為算不算“開心果”?為什么不是?——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開心果”的真正含義,而這些恰恰是課堂要深入、學生品德要生長的重點。
舉手表決***是不是開心果? 同意的說說理由。
不同意的說說理由。(“開心果”行為是積極的、上進的、正能量的,不能傷害別人、要遵守課堂紀律、不能有惡意)
小結:大家說的真棒!能讓別人開心、樂于助人、懂得欣賞別人、贊美別人、幽默機靈的都可以是“開心果”。
導語:光讓別人快樂,自己難受算不算“開心果”?(不算) (3)隨機采訪剛剛的兩位“開心果”—— 預設:
班長——為同學們服務,承擔班長的責任,你開心嗎?
幫助別人的同學——借鉛筆給劉業豪的時候,你開心嗎?(我很開心,幫助別人讓我感到快樂)
(4)出示“爸爸的心聲”,讓孩子明白父母的心聲。
(5)小結:“開心果”光讓別人快樂還不行,首先自己是快樂的,然后帶給家人、同伴、周圍的人快樂,這樣的人才能叫“開心果”。
2. 老師的“開心果”出示“祝福卡片”,引出感恩主題。 導語:這是蓋老師今年生日的時候收到的已經畢業的一位哥哥送來的生日賀卡,作為一個老師,我非常開心,也非常感動,因為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我的學生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我的尊敬和感激。(板書:尊重 感恩)老師認為,尊重和感恩也能讓我們快樂,并且我們尊重和感恩的對象不僅僅是老師,還有父母、同伴等等。
三、社會生活中(陌生人)的開心果
1.導語:剛剛我們都成了生活中親朋好友的“開心果”,可我們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不認識的人熟悉不認識生活中的陌生人,我們怎么成為他們的開心果
呢?你們有好辦法嗎?
2.學生發言 預設——
(1)我是陌生人的開心果。 (2)陌生人是我的開心果。
(3)3.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只要我們多一分理解,多一分真誠,多一分善良,不論熟悉,還是陌生,每個人都能成為別人的“開心果”。(板書:善良 真誠)
活動三:原來我是開心果(表演《小狐貍尋找“開心果”》)
瞧,狐貍家族為我們帶來了精彩的節目——《小狐貍尋找“開心果”》 學生表演節目:7人表演情景劇《小狐貍尋找“開心果”》,其余學生認真觀看。
1.反饋指導:
(1)說一說:誰是“開心果”? (2)傾聽小狐貍的心聲
2.我們聽一聽小狐貍尋找“開心果”的感受吧——
我想找“開心果”,結果“開心果”就是我自己。想要成為“開心果”,我們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照顧家人的感受,和小朋友們快樂相處,讓身邊的人少操心,不操心,讓他人安心。
活動四:魔盒求助之我能做個“開心果”(情境表演,以學導行) 導語:你們和小狐貍有同樣的感受嗎?(有)可是蓋老師這里還有一個魔盒,魔盒里還有一些人開心不起來,他們希望得到“開心果”的幫助,你們愿意幫幫他們嗎?
1. 每組派組長抽簽 2. 組內演練2分鐘 3. 全班展示
情境一:媽媽“腰好疼呀!” 情境二:考試老考不好,怎么辦呢?
情境三:老師抱了一大摞作業“每天的工作好多啊!”
情境四:小女孩“找不到媽媽了,我好難過啊!嗚嗚嗚——”(鄧佳慧)
總結:剛才才每個小組的情境表演都很精彩,都幫助別人趕走了不愉快。蓋老師想提醒大家,在幫助妹妹找媽媽的時候,我們首先要保證自己的安全,因為我們也是小孩子。蓋老師也有個特別重要的發現,你們想知道嗎?——
其實,很多人最后的笑容,不是因為某則故事或者某個笑話,而是因為每個需要幫助的人都感受到了你們的關心,是大家的關心讓他們感受到了生活真正的快樂。
活動五:總結收獲,向快樂出發。 1.拍手讀兒歌《我是一個“開心果”》
導語:同學們的表現特別好,老師要獎勵給大家一首怎樣做“開心果”的兒歌,讓我們一起拍手讀一讀,并把兒歌中的內容記到腦海里,做一個真正的“開心果”。
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誰能說一說到底怎樣才能讓身邊的人快樂呢? (學會觀察——善于發現——了解需求——提供幫助) 3.齊唱《開心果》,播放孩子們的快樂瞬間,重溫開心。
(1)師:希望開心樹上的“開心果”能時時提醒并激勵我們做一個快樂別人、快樂自己的“開心果”!現在讓我們一起向快樂出發,向開心出發!
(2)師生同唱《開心果》,在歌聲中結束課堂。) 4.課后延伸——“開心果”上“開心樹”
導語:孩子們,通過學習,蓋老師相信每個同學都是“開心果”,回教室后請同學們把自己想讓別人開心的做法或想法寫在自己的“開心果”上,寫完了大聲讀出來,然后貼到“開心樹”上,讓“開心樹”上的“開心果”時時刻刻激勵我們、提醒我們做個快樂他人、快樂自己的“開心果”!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