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 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四單元第 13課《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_菏澤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 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四單元第 13課《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_菏澤市曹縣教學設計
第四單元 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第13課 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 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四單元第 13課《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本課通過三個子目(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中共十八大以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完善)講述了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的發展歷程。
課程標準:了解當代中國解決民族問題的道路。
核心素養:
【唯物史觀】
通過學習,運用唯物辯證史觀及有關理論,知道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的背景,內涵、實施過程,特別是該制度實施的重大意義,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時空觀念】
通過教科書和配套課件,認識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
【史料實證】
通過歷史圖片和歷史資料提出問題、設置懸念,認識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背景、成就,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歷史解釋】
引導學生運用本課教材中文獻資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認識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涵義和特點,培養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
【家國情懷】
通過教學讓學生認識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施的意義,培養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認同感。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行的原因、特點
2.難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行的過程和意義課前準備:
1.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前期課前準備,提出問題請教師有目的性地準備課程資料。
2.學生課前預習,查閱相關背景資料,搜集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課堂導入】通過相關視頻,導入本課學習。
請同學們觀看“一甲子跨越上千年”--奔跑吧,新西藏視頻。大家思考一下,視頻資料在哪些方面反映了西藏民主改革六十年的巨大變化?這些變化背后的制度保障是什么?對!民族區域自治。那么,當代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如何形成、發展、完善的?這些正是我們這節課所要探討的主題。
【講授新課】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合作學習 1]閱讀教材第 73 頁,第一目第一、二、三自然段并結合學案【思、議、展】,小組討論中國為什么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歷史因素、現實需要)歷史因素
-
中國是統一多民族國家,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多元一體格局。
-
近代以來,中國各民族在共御外敵,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長期斗爭中,形成的相 互依存的民族關系。
-
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民族政策的成功探索現實因素
-
各民族分布上交錯雜居
-
各民族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
-
關乎國家的長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前途命運
[導學問題 1]閱讀教材第 74頁,第一、二自然段,指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過程,完成下方表格。
[ 問 題探究
1]據材 料一二和教材 74頁民族區域自治示意圖,思考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特點?
材料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民族自治地方,原則上是依據各自治地方的地域大小和人口多少決定的。自治區與省同級,自治州與地級市同級,自治縣與縣同級。
-----部編教材選擇性必修一第 20頁“歷史縱橫”
材料二:我國的民族分布格局,全國是交錯散居,民族自治地方也是交錯雜居。在一個自治地方,往往共同生活著數個、甚至數十個民族。民族區域自治不是某個民族獨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個民族獨有的地方。
-----國家民委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室主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創新觀點面對面》提示:①統一和自治相結合
②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的結合。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
[導學問題 2]
閱讀教材第 74 頁第二目,第一自然段,指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表現,完成下方表格。
1. 表現
導學問題 3:根據下面圖片和教材 75頁第二自然段,感受并識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勢。
2.優勢:
-
、政治:維護祖國的集中統一。
-
、經濟:實現民族地區經濟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
、思想: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
-
、民族關系: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鞏固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導學問題 4:
根據下面圖片和教材 76頁第一自然段,概括十八大以來(2012 年)黨中央對民族工作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兩個共同”: 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五個認同”:
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導學問題 6:根據視頻資料和教材 76 頁第一自然段,概括中共十九大以來(2017 年)黨中央對民族工作的新部署。
提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被寫入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章程》,賦予民族工作新的內涵和重大歷史使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民族工作領域的具體體現。
【課堂小結】
【課堂檢測】1-5AADCA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國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國五個民族自治區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A.內蒙古自治區、西藏自治區 B.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
C.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 D.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
2.1953 年,一位美國記者記述:在(中國)東北的工業區,少數民族的人民在各種工業部門里工作,他們擔任著經理、管理員以及技術人員或者一般的職務。在大規模的訓練班里,少數民族工人被培養成熟練的技工,勞動模范之中有許多人來自少數民族。這表明(
)
A.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較好貫徹 B.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 C.東北老工業基地得到復興 D.少數民族地區向工業化邁進
3、為幫助少數民族地區快速發展,國家在項目建設和財政支出上加大支持力度,重視發展這些地區的民族文化教育,少數民族地區呈現出民族團結和睦、社會和諧發展的局面這說明( )
-
各民族共同繁榮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
加大對民族地區的扶持是推動民族地區發展的根本動力
-
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是改革開放的核心
-
各民族共同繁榮為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提供了物質保證
4、費孝通說:“它(中華民族)的主流是由許許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單位,經過接觸、混雜、聯結和融合,同時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個你來我往、我來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個性的多元統一體。”材料從什么方面說明了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 )
A.國家長期統一的政治傳統 B.漢族的經濟發展優勢
C.長期形成的居住和生活特點 D.共同抵御外來侵略的經歷 5、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是全社會的事業,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需要全體人民積極參與。要使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使我國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優良傳統代代相傳提出上述要求主要是基于
A. 各民族的大團結是我國統一、繁榮、昌盛的重要保證
B.民族團結可以消除民族壓迫的階級根源
C.加強民族團結是我國的基本民族政策
D.我國民族具有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分布特點
6、材料一漢朝對周邊民的統治,沒與內地不同的郡,以當地民族習慣分界,因俗而治;有的加封一些當地民族的首領為王、侯、郡長等。唐王朝明確提出“華夷無別”“華夷同重”原則,對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領袖“示之以禮”。加強了對四方民族的優待、冊封、和親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實施,并使羈縻府州縣制度化,在形式上保留原有當地統治機構或“華官參加”,或實行“監管制”,使民族事務管理走上制度化。
——《中國民族區域自治的歷史過程》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代與漢代民族政策的差異。(4 分)
提示:漢代因俗而治,實行民族內部自治;唐代平等對待漢族與少數民族,向少數民族地區派駐官員,參與地方管理,加強了對地方的監管。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 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四單元第 13課《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_菏澤”,所屬分類為“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 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四單元第 13課《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_菏澤”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