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燭之武退秦師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一《燭之武退秦師》遼寧省 - 錦州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一《燭之武退秦師》遼寧省 - 錦州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
錦州中學 張靜
教學目標:
A.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左傳》有關知識,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
B.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教師的引導下誦讀、理解課文,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
C.情感與態度目標:學習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置個人安危于不顧,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A.教學重點:反復誦讀課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理解詞句,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B.教學難點:燭之武的說辭賞析。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春秋戰國是小國林立,諸侯博弈的時期,如果兩國交惡,兩軍對壘,你將如何勝出?
我國古代軍事家孫子告訴我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意思是說出兵打仗是最下等的方法。“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戰爭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用一兵一卒,就能使敵人屈服退兵。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故事,我們今天就學習《燭之武退秦師》。
二、檢查預習 1、《左傳》簡介
本文選自《左傳》,課前老師布置了預習,哪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你了解的《左傳》? 明確:《左傳》又叫《春秋左氏傳》是我們第一部敘事完備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春秋左氏傳》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27(前468年)年共300多年的歷史。這部書比較系統詳細的記述了春秋時代列國的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動情況,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面貌。
2、本文課題是“燭之武退秦師”,根據你對課文的預習,請在“退”的前面加一個詞或者短語,使文意更加明確。
燭之武( )退秦師 例如:三寸之舌,妙語,巧施反間計等。
師:烽火硝煙的戰場,演繹了無數英雄豪杰的故事;風云變幻的外交場合,再現了謀臣辯士的機智與膽識。下面就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走進塵封的歷史。
三、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介紹誦讀好處,激發學生誦讀熱情。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魏志·王肅傳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宋·蘇東坡 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宋·朱熹
大抵學古文者,必要放聲疾讀又緩讀,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終身作外行也。——清· 姚鼐
由此可見朗讀是理解的基礎。
2、教師范讀課文
3、學生自由讀,注意字音、停頓、語速、重音、語氣等。 4、指名讀
古人讀書主張“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所以,讀的同學一定要努力做到以上幾點。
在同學讀的過程中,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思考本文的寫作思路。試著用簡潔的文字概括各段內容。最好用四個字概括。
四、逐段精讀
學習第一自然段: 1、齊讀
2、概括:晉秦圍鄭
3、本段僅25字,卻道出很多內容,用課文內容回答老師的提問:
(1)鄭國當時的面臨的情況是—— (2)秦晉圍鄭的原因是—— (3)秦晉駐扎的地點分別是—— 4、出示“晉秦圍鄭示意圖”,老師簡介:
這是秦國,都城為壅。這是晉國,都城為絳。這是鄭國,都城新鄭。晉鄭毗鄰,秦如攻打鄭國,的確如燭之武所言:“越國以鄙遠。”當時,晉軍駐扎在函陵,即新鄭縣北;秦軍駐扎在汜水南面,離新鄭也不遠。大軍壓境,鄭國危如累卵。
學習第二自然段
1、國家出現了緊急情況,要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于是在鄭國就發生了我們第二自然段的對話。這一段涉及到幾個人物?
大家先試著揣摩一下這三個說話時的語氣,該如何處理?哪一位來試試? 2、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找三位男同學分別誦讀。
3、評點與指導:“國危矣”要讀出心情沉重之感。“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要讀得堅定,露出胸有成竹之意。“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是燭之武對只能虛度人生的無可奈何慨嘆,要讀出傷感的基調。而鄭伯,面對燭之武的牢騷,并沒有表現出絲毫的不滿,而是從諫如流,反省自己,情真意切,因此,鄭伯之言一定要讀得心平氣和。 4、學生四人一組,分角色朗讀,力求讀出感情。
學習第三自然段
1、默讀,思考:本段的中心是燭之武說秦君,說辭僅125個字,可以分為幾層?
師生交流,明確:共分五層 (1)欲揚先抑,以退為進 (2)闡明危害,動搖秦君 (3)以利相誘,為秦著想 (4)引史為例,巧施離間 (5)推測未來,勸秦謹慎
2、燭之武為什么能憑借言辭說服秦穆公退軍呢?
師生交流,明確:
這段的說辭僅125個字,卻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地道出了秦、晉聯盟的虛偽,亡鄭對秦的不利,晉國的貪得無厭和背信棄義,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題,句句打動對方,這就是說話的藝術,語言的力量。
投影:古人總體評價燭之武言辭的評論——
如此辭令,真無一字不妙,無一著不老靠圓密。春秋時祖此者甚多,此不特千古辭命之祖,亦千古處難濟變之師也。拜服,拜服!——【明】魏禧《左傳經世鈔》卷四
退秦詞令,勢透機圓。——【清】浦起龍《古文眉詮》卷三
燭之武為國起見,說秦之詞,句句悚動,有回天之力。其中無限層折,猶短兵接戰,轉斗無前,不慮秦伯不落其彀中也。——【清】林云銘《古文析義》卷一
學習第四自然段
齊讀,明確結局:晉軍撤離
五、總結全文,分析人物形象: 1、引導學生分析燭之武這一人物形象 師:你最欣賞燭之武哪一點?
明確:國難當頭,燭之武不顧年邁體衰,愿受君命,出使秦營,危難之際——“義”
“夜縋而出”——“勇”
面見秦君,一番慷慨陳辭,言簡意賅——“智”
在國家危難面前,燭之武深明大義、義無返顧;在強秦面前,燭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辯,聰慧機智。他的不計個人得失,處處為鄭國安危著想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義無返顧赴敵營的信心和勇氣都值得我們學習。
六、課堂練習:
請為燭之武寫一段頒獎詞,不少于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秦晉圍鄭,鄭危在旦夕,燭之武臨危受命,夜縋而出,智說秦君。秦穆公心悅誠服,秦軍乃還。在國家危難面前,燭之武深明大義、義無反顧;在強秦面前,燭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辯。他的不計個人得失,處處為鄭國安危著想的愛國主義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七、布置作業:
有一次很好的機會讓你去做一回現代燭之武。
情景:假設你的鄰居或好友學習成績很好,本來滿懷希望考上重點中學,卻只考上一所普通高中,父母為此非常失望,自己也因此對家庭厭煩,對學習失去興趣,正打算輟學離家出走,請你前去勸說。
附板書: 秦晉圍鄭 欲揚先抑,以退為進
燭之武退秦師 臨危受命 闡明危害,動搖秦君
左傳 說退秦師 替秦著想,以利相誘
晉軍撤離 引史為例,挑撥離間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