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力的合成和分解
所屬欄目:高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物理部編版新教材課堂教學優質課比賽必修一第三章《3.4 力的合成和分解》程(廣德)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物理部編版新教材課堂教學優質課比賽必修一第三章《3.4 力的合成和分解》程(廣德)
安徽省高中物理優質課評比
教
學
設
計
一、教學目標
1.能從力作用的等效性來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
2.共同合作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知道它是矢量運算的普遍規則;
3.掌握用作圖法和計算法求合力;
4.理解所有矢量的運算都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二、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物理核心素養。
難點:1、探究并理解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2、課堂教學設計中的時間安排與預設目標的達成的矛盾。
三、教法學法
教法:平行四邊形定則是矢量合成的工具,因此也是高中物理的重點和難點,要讓學生能接受平行四邊形定則就要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去探究、去得出結論,這是突破難點和重點的重要手段,因此本節課選擇以探究實驗法為主進行教學,同時輔以啟發式教學
學法:學生以實驗為載體,主動探究,互相協作,分析討論,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
教學過程
4、力的合成
一、情境引入
通過多年前的一個報道:年輕媽媽徒手抬起一輛小汽車,救出壓在車下的孩子,事后有人實驗發現五個成年男子才能把小汽車抬起來。引出等效替代。
二、觀察思考和討論:
【演示實驗】講臺上放一桶水。第一次請一名學生共同提起這桶水,第二次請兩名同學提起這一桶水。
通過兩個實驗讓學生體會:一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與兩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一)實驗探究——互成角度兩個力的合成
1、引導學生提出合力的概念,體會合力與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2、提出“求幾個力合力的過程就做力的合成,求一個力的幾個分力的過程就叫做力的分解”
3、提出問題:合力和分力的有什么關系?
回顧初中共線的兩個力如何去求合力,然后再提出問題:不共線的兩個力與合力存在什么關系?
教師不妨給出把兩個分力簡單相加或相減求合力的方法,讓學生評判。然后采用實驗的方法驗證猜想是否正確。設計怎樣簡單的實驗?
4、利用兩個互成角度的彈簧秤拉重物,然后用一個彈簧秤拉重物,分別讀出彈簧秤的示數,進行檢驗。
這樣設計的目的——給學生較為豐富的想象空間,讓學生猜想,通過簡單易行的實驗,讓學生看到合力并不是兩個分力簡單的代數相加。讓學生把結果在黑板上進行展示,一方面得到不共線的兩個力代數相加不等于合力大小,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二者在數量上沒有邏輯關系,為后面的圖形上找關系埋下伏筆。
5、提出問題: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兩個力代數相加不等于合力呢?
6、提出問題:怎樣精確的確定分力的方向?
這樣設計的目的——細繩套對確定分力的方向十分重要,這樣很自然地引出細繩套,為下一步精確畫出力的圖示做準備。
7、【學生分組實驗】設計方案時應該考慮的問題:
1)怎樣找到合力與分力;
2)如何保證它們等效;
3)如何記錄力的大小和方向。
實驗器材:木板、白紙、量角器、橡皮筋、繩套、圖釘、彈簧秤(兩個)。
引導學生先做出這三個力,然后觀察,再把端點連接(像平行四邊形),檢驗是不是平行四邊形。
教師可以向學生鄭重指出——實驗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偶然誤差造成的結果,可見,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分力、合力的頂點的連線與兩個分力就是構成平行四邊形。
8、引導學生得出實驗結論:“兩個力合成時,以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這兩個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這個法則叫做平行四邊形定則”。
(二)例題分析
力F1=32N,方向水平向右。力F2=44N,方向豎直向上。求這兩個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學生用作圖法求解,然后教師提醒還可以用計算法求解。
教師總結兩種方法的優劣。
(三)共點力
共點力:如果一個物體同時受幾個力的作用,這些力都作用在物體上的同一點,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于同一點,這幾個力叫做共點力。
平行四邊形只適用于共點力的合成。
(四)力的分解及矢量的運算
引導學生發現力的分解的規律:如果沒有其他限制,對于同一條對角線,可以作出無數個不同的平行四邊形.
舉例位移的合成
所有矢量的運算都遵從平行四邊形定則
(五)、課堂小結
回顧學到了什么?學生分組討論本節課學到了什么?相互交流,師生共同回顧本節課重點知識小結。
1、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是“等效替代”。
2、平行四邊形定則:不在一條直線的兩個力的合成時,以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為鄰邊做平行四邊形,這兩個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作圖法與計算法
板 書
第4節 力的合成與分解
一、合力和分力——等效替代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
三、平行四邊形定則:所有矢量的合成和分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