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籃球持球,交叉步突破
所屬欄目:高中體育優(yōu)質(zhì)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體育與健康人教版《籃球持球交叉步突破》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體育與健康人教版《籃球持球交叉步突破》
1.課前:
學生:學生在課前觀看籃球技術視頻
教師:(1)把課前需要的籃球持球交叉步突破技術進行錄像(2)把技術要領分解(3)準備上課所用的多媒體設備。
2.課上:
學生:(1)利用多媒體設備觀看技術動作(2)利用ipad在練習過程中隨時觀看并錄像交流
教師:(1)利用多媒體展示技術動作進行動作講解 3.課后:
學生: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表現(xiàn)發(fā)表感受和收獲,并相互評價,為今后體育課的形式等提出設想。
教師:完善小視頻內(nèi)容,為今后的體育課服務。
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內(nèi)容分析
(1)從教材的地位分析:籃球活動形式靈活,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并容易普及,加上受國內(nèi)外籃球文化、項目特點、傳媒導向等因素影響,籃球是中學生最喜愛的項目之一,同時也是大峪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重要的選修內(nèi)容。
(2)從技術角度分析:持球交叉步突破是籃球運動中使用較多的突破技術,也是籃球比賽中的重要進攻手段,技術特點為突然和快速。學好它可以提高學生進攻手段的多樣性和全面性。
(3)從鍛煉價值角度分析:通過持球交叉步突破技術的練習,能夠發(fā)展學生的速度、力量、靈敏等身體素質(zhì),使動作靈活,反應迅速,增強身體對抗的能力。
(4)從模塊教學角度分析:籃球模塊是高中體育模塊教學中非常重要一個模塊。模塊主要包括:基本技術、組合技術 、基本戰(zhàn)術、規(guī)則講解 、教學比賽。本節(jié)課內(nèi)容選自基本技術單元:持球交叉步突破技術。
2.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身體發(fā)展特點:本次課的授課對象為高二年級4,5班的24名學生。這些學生身體發(fā)育趨于成熟,力量素質(zhì)不斷增強,但是存在上下肢力量不均衡的情況,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和靈活性也有待提高。授課班級學生總體上身體素質(zhì)較好,但仍存在個體差異,應予以充分
重視(但總體上能夠適應籃球學習的客觀要求)。
(2)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這24名學生心理發(fā)展逐漸成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積極學習方式。
(3)學生知識背景情況: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和運動思維能力,且求知欲較高。通過之前的學習具備了行進間傳接球,行進間運球和單手肩上投籃等技術的基礎,一些學生并不滿足于單個技術教學,而對對抗性練習有濃厚的興趣。因此學習持球交叉步突破并把持球突破與行進間傳球技術結合起來,應用到比賽中,大大增強了學生的籃球技術的實用性,在實戰(zhàn)對抗中,提高了同學們對籃球的興趣。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學生能夠認識持球交叉步突破在比賽中的作用,能夠掌握持球交叉步突破的動作要領。 2.技能目標
85%左右的學生可以掌握持球交叉步突破技術;通過練習發(fā)展學生的速度、協(xié)調(diào)、靈敏等身體素質(zhì)。 3.情感目標
逐步形成果斷、勇敢和善于克服困難的心理品質(zhì),具有安全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和合作互助的行為。 教學重點:
蹬跨有力,轉體探肩,放球后的加速。 教學難點:
動作銜接,身體協(xié)調(diào)用力。
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
技術應用
時間安排
開始部分 1. 觀察學生情況
等待上
2. 宣布本課內(nèi)容
3. 安排見習生 1. 體委整隊
2. 報告出勤人數(shù)
3. 稍息聽講
常規(guī)教學 無 1
準備部分 1.教師帶領學生
熱身。
2.提出要求后學
組織隊形:體操隊形
1.提高學生
柔韌性及靈
無生做,并運用恰當?shù)恼Z言對學生進行鼓勵評價。
1.體委帶領繞籃球場跑兩圈 2.教師帶領學生熱身 (1)弓箭步拉伸 (2)行進間側壓腿 (3)交叉步
(4)原地高抬腿接快速跑 (5)原地碎步接快速跑 3.兩人一組行進間胸前傳接球
活性 2.充分活動開身體各關節(jié)避免受傷 3.胸前傳接球上籃激發(fā)學生練習興趣
基本部分 1.用多媒體講解
引入并講解技術動作 2.積極引導,激發(fā)學生興趣。
3.教師巡回指導 4.安排體育骨干負責
1.利用多媒體講
解,練習中觀看錄像學習 2.積極引導,語言激勵。 3.教師巡回指導
4.安排體育骨干
組織隊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學生認真觀看教學視頻并在
教師口令下練習。
2.聽口令做原地交叉步腳步練
習
3.兩人一組聽口令做原地交叉
步放球練習
4.練習過程中互相糾正,共同進步
1.學生認真觀看教學視頻并聆
聽教師講解。
1.激發(fā)學習練習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互相幫助的學習習慣。
1.培養(yǎng)體育骨干的工作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利用NBA視頻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利用錄制好的教學視頻給學生講解技術動作。 1.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移動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34
負責
1.講解示范半場
傳接球交叉步突破接行進間投籃練習。
2.積極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興趣。 3.教師巡視指導。 4.安排體育骨干負責。
1.講解示范半場
消極防守下做交叉步突破練習。 2.積極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興趣。 3.教師巡視指導。 4.安排體育骨干負責。
1.安排教學比賽。
2.學生分組進行持球交叉步突破接傳接練習
3.練習過程中互相觀察糾正錯誤
4.技術動作掌握不全面的學生再次觀看教學視頻
1.學生認真觀察示范,仔細聽講解。
2.根據(jù)個體差異分組練習。 3.根據(jù)教師提示糾正錯誤動作。
4.學生練習過程中互相糾正錯誤動作。
1.學生認真觀察示范,仔細聽講解。
2.根據(jù)個體差異分組練習。 3.根據(jù)教師提示糾正錯誤動作。
4.學生練習過程中互相糾正錯誤動作。 5.優(yōu)秀學生展示。
1.結合籃筐練習所學技術。
2.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團結協(xié)作的優(yōu)良意志品質(zhì)。
1.結合防守練習所學技術。
2.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不斷挑戰(zhàn)自我的精神。
1.把所學技
1.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移動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1.練習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移動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2.指導個別掌握不全面的同學練習。
1.體育骨干負責分組教學比賽。
2.個別同學繼續(xù)學習持球交叉步突破技術。
3.比賽中積極運用所學技術。
術結合實戰(zhàn)運用。 2.培養(yǎng)體育骨干的工作能力。
無
結束部分 1. 教師帶領放
松。
2. 總結。
1. 放松
2. 聽教師總結
組織紀律性 無 2
學習效果評價
評價方式:
在教學評價中,結合教學目標,按照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的原則,關注學生學習態(tài)度,關注個體差異,注重學習效果。
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未使用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shù))
1. 導入部分采用NBA精彩片段集錦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只是教師做示范,學生觀察,學生再模仿練習。這樣在教學效果上就會
受到教師的示范動作是否規(guī)范、學生的觀察角度和時機是否合適,由于動作轉瞬即逝,綜合難度較高,因此很難清楚地觀察到教師是如何按動作要求作示范的,這必然影響學習效率。本節(jié)課運用多媒體課件把持球交叉步技術教學中難點技術環(huán)節(jié),采用慢動作、重放等教學手段結合講解、示范表現(xiàn)出來,這樣就能夠幫助學生看清楚每一瞬間動作的技術細節(jié),教師講解各分解動作的要領也比較容易抓住動作的關鍵,突出重點、難點,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縮短教學過程的目的。同時,學生練習的時間得到保證,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3. 在練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自己動作的視頻錄像并跟教學視頻對比,能夠明確的找出動
作之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并與小組同學或者老師討論解決。通過對動作的改進過程,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樹立學生的自主意識,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
教學反思
在體育教學中合理應用信息技術,是對現(xiàn)代體育教學工作提出的一個新問題。在體育教學中有機地結合實際,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是提高體育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率的手段和途徑之一。
如何能使學生從不會到會,從不熟練到熟練掌握技術動作,達到動作技能的自動化,是體育教學中值得探討的課題。我認為,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尤其是體育技術課教學必須根據(jù)運動技能形成的規(guī)律和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制訂教學計劃,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是體育教學的關鍵。
教學方法宜采取完整練習法、重復練習法和循環(huán)練習法進行系統(tǒng)性訓練。改進和提高技術動作的某些細節(jié),嚴格要求技術動作的完整性、節(jié)奏性、協(xié)調(diào)性、連貫性。同時,還應指導學生對技術理論知識的學習,以促進動力定型的鞏固和動作質(zhì)量的提高,促使動作技能達到自動化程度。
本次課的教學給了學生自主空間,引導學生由易到難、由模仿實踐,再到分層提高的順
序,充分落實“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理念,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很好地指導了學生練習,更好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體驗到了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的愉悅,收到了較高的練習效果,在今后的體育教學中要進一步的培養(yǎng)體育骨干或小組長,并能充分發(fā)揮他們在體育課堂中的模范帶頭作用,更加的深入研究教材,多采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設計更加合理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在快樂之中掌握更多的運動技能,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注:技術應用對應的時間安排,按照從授課開始為0分0秒計算,填寫具體的時間段。例如技術應用:T11技術支持的課堂導入,對應時間安排0′0〞—5′30〞。
視頻來源: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 www.jixiangsibao.com
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關于會員| 移動設備| 購買本站VIP會員
本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共享上傳,除本站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和本站聯(lián)系并提供相關證據(jù),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
Copyright© 2011-2021 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 版權所有 by dedecms&zz 豫ICP備11000100號
工作時間: AM9:00-PM6:00 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QQ客服:983228566 投稿信箱:983228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