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中國好教育”全國化學同課異構競賽一等獎12號選手課堂實錄+課件+教學素材《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教案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2020“中國好教育”全國化學同課異構競賽一等獎12號選手課堂實錄+課件+教學素材《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教案
第二章 第4節 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
一、教材分析
在學生學習了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反應的限度之后,教材安排了難度較大的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的內容。對于自由能知識,僅限于達到知道、了解的層次即可。事物的發展、變化常常受多種因素的制約,通過焓變、熵變的介紹,力圖使學生學會全面分析問題。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了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及其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抽象思維能力提高很多,本節降低難度后,學生應該能掌握重點內容。
三、核心素養目標
1、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采用問題驅動、實驗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尋找理論的事實依據,培養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 ”的化學核心素養 ;
2、引導學生從探究實驗的結果分析問題,辯證地從正反兩方面正確地 看待問題,培養學生“證據推理與模型認識”意識 ;
3、通過環境問題的解決,讓學生意識到化學與生活的緊密相連,培養學生“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的核心素養 ;
4、提出“生活中化學反應方向的應用 ”有關化學史的問題 ,鼓勵學 生積極思考與討論,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 。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焓判據 熵判據
難點:焓減與熵增與化學反應方向的關系
五、教學方法
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實驗教學、小組合作
六、教學流程圖
![]() |
|||
![]() |
|||
教學環節 | 情景素材 | 問題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學案反饋 |
展示導學案 完成情況 |
指出優缺點, 如何做到更好的預習 |
收到反饋, 查缺補漏 |
了解學生的預習,根據學生情況調整教學思路,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
導入新課 |
音樂導入:泉水叮咚 |
泉水是有方向的,化學反應有什么方向? |
觀看視頻,傾聽音樂 |
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 |
任務1: (1) 自發過程 |
![]() ![]() ![]() ![]() |
自發過程有什么共同點? |
小組討論, 匯報 |
真實情景,初步認識自發與方向,培養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核心素養。 |
(2) 自發反應 |
![]() ![]() |
自發反應與非自發反應的區別 |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
自然過渡,對比分析,效果顯著 |
任務2: 焓判據 (1) 科學探究 |
![]() |
找共同點,嘗試歸納自發反應的方向 |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
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及培養學生證據推理及模型認知能力 |
(2) 實驗驗證 |
![]() |
現象和原理是什么? |
小組分工,分析討論,形成結論,進行匯報 | 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和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的素養 |
任務3: 熵判據 (1) 小組活動 |
![]() ![]() ![]() 展示水的三態變化微觀圖 |
分析各組活動的共同點, 怎么形容亂? 活動啟迪,解決吸熱反應自發進行原因分析 |
小組分工,學生活動,記錄現象,小組討論,進行匯報 嘗試歸納 |
親身體驗生活中的自發過程,自然過渡到新課學習中,用新知識解決上個環節遺留問題,體驗學習成就感,增加學習參與感和體驗感 |
(2) 實驗驗證 |
演示實驗: 往裝有氨氣的瓶子中加水 ![]() |
現象和原理是什么? |
觀察現象 小組討論 得出結論 |
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 |
任務4: 復合判據 |
對比焓判據和熵判據, 引入復合判據 ![]() |
分類討論, 什么溫度下可以自發反應 |
分小組領取任務 組內討論, 填表, 畫數軸圖 |
自主構建模型,培養學生的模型認知能力。 |
概括整合 |
![]() |
三個判據之間有什么聯系 |
思考,回顧,串聯知識 |
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 |
成功體驗 |
判斷正誤: |
說出判斷的理由 |
認真思考 快速搶答 |
通過簡單問題的呈現,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是學生體驗成功的重要途徑 |
學以致用 |
![]() ![]() |
這個方程式能否幫助解決汽車尾氣問題? |
根據資料進行計算 △G= △H-T △S<0,可以自發進行 |
解決實際問題,體現出化學與現代化發展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
布置作業 |
(1)必做題: 完成固學案 (2)拓展題: 閱讀資料:21世紀的第三金屬——鈦(Ti) TiO2(S)+2Cl2(g)=TiCl4(l)+O2(g) (反應1)TiO2(s)+2C+2Cl2(g)=TiCl4(l)+2CO(g) (反應2) |
查找資料,閱讀文獻,利用本節課的知識解釋為什么反應1不能進行,改用反應2就可以? |
記錄作業,課下查找資料,相互討論 |
聯系生活,了解相關化學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及實際應用知識的能力 |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