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交通運輸方式,布局變化的影響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二節《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的影響》福建省 - 漳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二節《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的影響》福建省 - 漳州
“第二節 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的影響”教學設計
一、課標要求
結合實例,分析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分布的影響。 二、教學分析
自然資源分布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間產生了人和物交流的需要。交通運輸是實現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會直接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課文主要從兩方面講述:1、對聚落空間形態的影響。2、對商業網點分布的影響。教材的著眼點是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的影響,強調一個“變”字,體現兩個“影響”。
教材文字雖少,但內容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本節展示了不少的圖片和案例,是教材的組成部分,但似乎離學生們的生活太遠。本設計試圖通過鄉土地理的案例,既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活動過程,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學生情況分析
首先這節內容的知識難度較小,學生對身邊的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及其變化均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其次,通過將近一年的高中地理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一般的讀圖、分析圖和相關資料,并從中獲取有用信息的方法,也具有開展一些簡單調查研究的能力。新課程標準提出:基于真實情境,分析地理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因此,教師通過展示教材案例和補充的鄉土案例,并進行相應知識的引導和方法的點撥,學生應該容易掌握該節內容。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的影響; 2.理解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商業網點分布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比較、觀察同類地圖的讀圖方法,培養閱讀地圖和分析地圖的能力,學會分析說明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的變化,對城市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
2.通過鄉土案例,分析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分布的影響。 3.通過實地調查,了解漳州市浦頭港的興衰對漳州市城市發展的影響。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分析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對聚落和商業網點的影響,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以及用發展和變化的觀點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
2培養學生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問題探究能力,增強學生對本鄉土的認識和熱愛之情。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結合案例,分析交通運輸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 難點:理解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 六、教學手段和主要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調查法、合作與探究 七、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地理興趣小組在課前一周對漳州浦頭港的興衰對漳州城區的影響進行實地調查及相關史料的查閱,課上展示。
教學環節 教師為主的活動
學生為主
的活動
設計意圖
一、探究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的影響
1.導
入新課
2.課堂案例探究,總結規律。
3.
實
踐活動
導入語: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交通運輸方式的變化和五種交通運輸方式。 自然資源分布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間產生了人和物交流的需要。交通運輸是實現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
會直接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的影響
第二節 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的影響 課標要求:結合實例,分析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分布的影響。
一. 對聚落空間形態的影響
活動:何為聚落?聚落可以分為什么聚落?
展示1949年和20世紀90年代合肥市空間形態圖 【課堂探究一】:
比較分析合肥市1949年和90年代城市規模和形態的差異及原因。
結論1.新的交通運輸方式帶動聚落空間形態的變化 【實踐活動】
課前指導學生地理興趣小組開展實踐調查“浦頭港興衰對漳州城區的影響”
認真閱讀課標
學生思考回答聚落的分類,過渡到城市聚落
學生比較兩時間段合肥市城市規模及形態的差異,進一步探究產生的原因
學生代表上臺介紹“浦頭港興衰對漳州城區的影響”,分享組內調查成果
明確課標要求
培養學生讀圖,析圖,從地圖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通過實踐調查,讓學生初步掌握基本的調查方法(如何獲取資料、整理資料并提取有用信
4.案例分析,總結規律。
利用學生調查“浦頭港興衰對漳州城區的影響”作為案例。
【課堂探究2】
從漳州浦頭港的興衰,我們得到什么啟示?
結論2:某種交通方式的衰落會影響聚落空間形態的演
變
展示清朝和1950年漳州城區地圖,對比兩時間段城區
的異同
【課堂探究3】
(1)株洲市現有街區主要沿 _________ 分布。
(2)武漢市空間形態的分布有什么特點?
結論3:聚落空間形態沿交通干線擴展,交通干線成為
聚落的主要發展軸。
課件展示長三角和福建部分地圖高速公路網
【課堂探究4】
比較兩幅高速公路網的密度差異,說明對城市間產生的
影響。
結論4:交通運輸網的形成,促使多個城市相互連接,
形成沿交通網分布的大城市帶。
學生分析交
通方式的衰
落對聚落空
間形態的影
響。
學生讀圖,分
析案例
學生探究交
通運輸布局
的變化對聚
落空間的影
響。
分析、總結
小組合作探
究交通運輸
網的形成對
城市帶的影
響。
息),增強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地理現象,讓學生關注并思考身邊現象。通過分析,讓學生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讓學生強烈感受本地交通日新月異的變化,激起關注的欲望。
設計問題, 提高讀圖、歸納的能力。
從案例中分析,探究,提取有用信息,總結結論
展示福建海峽西岸鐵路規劃路線圖,引導學生對福建省的城市帶發展做合理的推測。
小結:新的交通方式發展會帶動聚落空間形態的變化;某種交通方式的衰落也會影響聚落空間形態的演變。聚落空間形態往往沿交通干線(鐵路、公路、河道等)擴展,這些交通干線成為聚落的主要發展軸。
學生展望福建省未來憑借日益完善的高速公路和鐵路網,在沿海形成小型城市帶
學以致用,增強學生對本鄉土的認識和熱愛之情。
二、探究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商業網點的影響
5.觀察商業網點分布圖,總結規律
二、探究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商業網點的影響 過渡: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對聚落空間形態的影響很大。除此之外,交通對商業網點的分布影響也很大。 二、對商業網點的影響
生活中那些可以稱為商業網點? 何為商業網點?
展示在地圖搜索軟件中搜索的“漳州薌客隆”分布圖和“漳州批發市場”分布圖
【課堂探究5】
漳州薌客隆門店的選址與批發市場的選址的差異給我們什么啟示?
結論5:交通運輸影響不同商業網點分布位置
【課堂探究6】
2.交通運輸對商業網點密度的影響 課件展示:山區和平原商業網點示意圖
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身邊的商業網點
讀圖,析圖,探究問題
學生觀察山區和平原商業網點分布,總結規律。 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地理事物
通過觀察并思考不同商業網點選址考慮的主要因素,得出交通對商業網點分布位置的重要性,用理論去觀察并思考實際現象。
通過觀察并思考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對商業網點的密度的影響。
【總結】:
山區地勢起伏大,交通運輸線路稀少,交通運輸方式單一,因此,商業網很難伸展到那里。所以山區商業網點的密度明顯小于平原商業網點。
3.交通線路的改變也常會引起集鎮的繁榮或衰落 航道的起點、終點或交通的交叉點 促進集鎮商業繁榮
因航道延伸或交通線路的改線 使集鎮商業衰落
案例:陜西勉縣的長林鎮,過去因地處漢中經褒河去甘肅、四川的必經之路,來往客商眾多,商業十分繁榮。后來,由于公路改線,集鎮逐漸衰落,至今連定期的集市貿易都沒有了,完全退化為單純的居民點。
總結規律
從實例中驗證結論。
三、學以致
用, 能力提升
6.學以致
用 7.結語
【總結】:城市的發展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無疑,交通的影響至關重要,城市發展方向的變化,必定緊隨交通格局的變化而變化。下面我們通過習題來實戰演練。
【隨堂練習】
【結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交通運輸對社會、經濟狀況、聚落影響非常大。所以交通線的選址,應充分考慮當地經濟發展,合理布局交通運輸線路。
學生完成相應習題
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八、板書設計
第二節 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的影響
九、教學反思
1、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合理整合教材內容,利用鄉土案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本節課以“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為宗旨”,以案例探究式教學貫穿始終,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刪減,增加豐富的鄉土案例,從實踐活動出發探究整節課內容,進而形成知識、技能、情感的良性循環。
學生活動方式主要有:資料搜集、課前電子演示文件的制作、課堂演示、課堂實例分析等。學生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進行學習,寓學習于實踐活動和探究活動之中。 (2)教學目標很好地落實
學生基本都能根據實例分析并說明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商業網點分布的影響,能達成課標中知識與技能的要求。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的資料搜集,利用多媒體把搜集資料匯總并制作成電子版向其它同學演示,其他同學通過合作交流,最后分析得出結論,能實現過程與方法的要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和課外實踐調查,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能達成情感與價值觀的目標要求。 (3)課堂效率高
通過學生利用周末時間,實地調查,提出并分析問題到應用,從生活現象到本質又到本質中的生活現象,校內校外課堂的有機整合,解決了課時少等的矛盾,真正營造了一個高效的地理課堂。
2、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本節課探究活動材料準備還要更充分些,比如漳州市的相關史料以及商業網點的圖片,為學生的思考提供事實依據,提問還要更靈活些,這樣學生探究的空間將更大。對于課堂的總體把握也還需要提高,如何做到游刃有余仍是我將要努力的方向。 所謂“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要想上好每一節課,全局把握課程,深刻理解課標,精心設計,具體到對課程資源的拓展和有機整合,每一個環節都可以說是技術活。新課程對老師的要求更高了,如何做得更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