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長調與短調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音樂人音版七年級上冊長調與短調教學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音樂人音版七年級上冊長調與短調教學
長調與短調教學設計(改)
漢安中學:劉云霞
教學目標:1、學唱《銀杯》,欣賞《牧歌》。
2、學習蒙古民族長調與短調,了解蒙古族音樂文化。 3、通過學習能掌握長調與短調的特點并能聽辨。 教學對象:初一學生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講授法、對比法、討論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重點:欣賞、理解長調與短調
教學難點:對長調和短調的結構、氣息、腔調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教師身穿蒙古族服飾,演唱一首蒙古族民歌《鴻雁》導入新課
師: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迎來了這么多聽課的專家和音樂老師們,劉老師特別的高興,上課之前老師唱一首歌送給大家,(播放音樂)
生:掌聲
師:謝謝同學們,謝謝大家!請問同學們剛才老師唱的是哪個民族的歌曲? 生:。。。。。蒙古族
二、介紹蒙古族的風土人情
師:非常好,這首歌曲的確是蒙古族的歌曲。那請問同學們有關于蒙古族的風土人情同學們知道多少呢?老師想聽聽同學們把知道的分享給大家。
此處會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學生會有很多的回答,這時抽學生回答,若回答準確給予肯定,若回答不準確給予鼓勵。
師:謝謝同學們的分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組蒙古族的圖片(播放圖片)欣賞完圖片我們來討論總結下以下的幾個問題:(出示問題)A、蒙古族是一個怎樣的民族?(問題設置不準確:可直接一點,生產生活方式?)B、蒙古族的地域風光有什么特點?C、蒙古族人民具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生:討論(直接提問作答) 師:總結
第二種情況:若學生不能回答。
師:沒關系,我們先來欣賞一組圖片同學們再回答(播放圖片)邊欣賞教師邊作簡要介紹。(出示問題)A、蒙古族是一個怎樣的民族?蒙古族是一個傳統的游牧民族世居草原,養畜為生計。B、蒙古族的地域風光有什么特點?蒙古族地域遼闊、風光旖旎、有藍天白云,有茵茵的綠草,彎彎的河水,群群的牛羊,點點的氈房等。C、蒙古族人民具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粗獷豪放,熱情好客。引導學生回答再作總結。
師: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音樂文化。請問同學們蒙古
族最具代表性的樂器是什么?
生:馬頭琴
師:對,馬頭琴,接下來請同學們邊欣賞馬頭琴的音色,邊看關于馬頭琴的傳說故事(播放馬頭琴演奏的牧歌)。
“傳說很久以前,草原上有個善良的牧民,名叫蘇和,在山坡上放羊時領回了一只無家可歸的小白馬,在蘇和的悉心照料下,小白馬長得又美麗,又強壯,蘇和還騎著它去參加了賽馬會,并且得了第一名,這時王爺很不高興一個窮小子得了第一名,于是把小白馬一箭射死!蘇和很傷心,一天夜里,小白馬給蘇和托夢說:‘主人啊,你把我做成一把琴吧,這樣我們就永遠在一起了’。夢醒后,蘇和含著眼淚把小白馬做成了一把琴,還在琴頭上雕刻一個馬頭,從此蘇和天天拉琴,拉出了許多好聽的曲子,馬頭琴就這樣在草原上傳遍了”。(此段文字做在ppt上,邊播放圖片,邊出現文字) 三、學習長調與短調 1.欣賞學習《牧歌》
A、初聽《牧歌》教師解析歌曲
同學們我們剛才欣賞的這首馬頭琴獨奏曲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一個內容《牧歌》,請同學們先聽聽歌唱版的牧歌。(板書《牧歌》)
《牧歌》傳說是一位蒙古族的兄長為紀念逝去的妹妹而唱的一首歌曲,歌曲從天空到白云,再從白云寫到羊群,最后又回歸
到草原,勾勒出一幅充滿生氣的草原方放牧圖,歌唱了遼闊的草原內在的精神和力量。(先聽,再介紹更好) B、在聽歌曲
請大家再來聽一聽,閉上眼睛體會這首歌曲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從天空到白云,再從白云到羊群,最后又回歸到草原。 C、 學生跟范唱哼唱歌曲。
請同學們跟著錄音哼唱《牧歌》,感受體會歌曲自由的節奏和悠長的氣息,在哼唱的同時請同學們記住歌曲帶給你的感受。 2、學唱《銀杯》
A、初聽歌曲教師解析《銀杯》
師:接來我們學習蒙古族的另外一首歌曲《銀杯》,請同學們聽聽,聽完告訴老師在歌曲里描述了一個怎樣的場景?(板書《銀杯》)
生:請朋友到家里來吃飯。
師:蒙古族人一日三餐都離不開奶和肉,斟酒敬客 歌曲《銀杯》是蒙古族自治區鄂爾多斯的一首祝酒歌,被稱為蒙古族族歌,常用于酒宴聚會、彰顯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的性格。
B、學生跟琴學唱歌曲 C、處理歌曲難點(裝飾音) D、學生再跟琴學唱《銀杯》
E、處理歌曲情感情緒、學生跟隨錄音演唱《銀杯》,引導
學生歌唱時表現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的性格。
師:同學們咱們家里來客人了,我們該怎樣禮貌的接待客人呢?
生: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熱情的接待我們今天來到我們現場的客人。
四、 讓學生討論《牧歌》與《銀杯》的區別----教師總結(設計
分組搶答,精神獎勵) 1.節奏的快慢? 2.結構上有什么不同? 3.腔調上有什么不同? 4.氣息上有什么不同?
《牧歌》----悠遠綿長、節奏自由、旋律舒緩、字少腔多、遼闊
《銀杯》----緊湊熱烈、節奏整齊、結構工整、速度輕快、字多腔少
5. 教師講總結
《牧歌》----悠遠綿長、節奏自由、旋律舒緩、字少腔多、遼闊
《銀杯》----緊湊熱烈、節奏整齊、結構工整、速度輕快、字多腔少,
悠遠綿長、節奏自由、旋律舒緩、字少腔多、遼闊及為長調
-緊湊熱烈、節奏整齊、結構工整、速度輕快、字多腔少,為短調
6.針對《牧歌》《銀杯》這兩首歌曲,讓學生反復體會長調、短調的特點。
五、拓展聽辨長調與短調(分組搶答,精神獎勵)
1、聽辨幾首歌曲,其中一首是《嘎達梅林》,學生在回答時有爭議,這時可喊學生和老師一起把《銀杯》《牧歌》分別再歌唱體驗一次,最后得出《嘎達梅林》到底是長調還是短調。 2、將《銀杯》改編成長調的特點來唱唱,將《牧歌》改編唱短調來唱唱。
教師引導全體學生一起唱。 六、教師總結,結束新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