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眼球的結構,視覺的形成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二章第二節4.12.2感受器和感覺器官—眼球的結構和視覺的形成-遼寧省 - 朝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北師大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二章第二節4.12.2感受器和感覺器官—眼球的結構和視覺的形成-遼寧省 - 朝陽
第12章第2節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北師大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4單元第12章第2節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的第一課時。
人體是由八大系統組成的。教材在介紹了人體五大系統的基礎上安排了神經調節的內容,這不僅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提高和延伸,而且使本章在全書中起到了一個紐帶的作用,它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人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教材在這里安排了眼與視覺、耳與聽覺的內容是從學生的認知結構入手,由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理解感覺和感覺器官的含義。
(2)掌握并能描述眼球的結構和功能。
(3)了解視覺的形成過程及近視、遠視和矯正方法。
(4)在實驗觀察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在分析和討論中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判斷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創設情景„„引領介紹„„課件展示„„討論交流”方式完成。采用小組合作式學習,結合引探法、自學法和討論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實驗觀察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2)培養學生保護視力、預防近視,自覺維護身心健康的美好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眼球的結構與功能。
視覺的形成與近視、遠視的矯正原理。 2難點:眼的屈光調節及視覺的形成。 四、學情分析
雖然學生對眼這感覺器官較為熟悉,但對視覺是怎樣形成的還知之甚少。所以需從生活實際出發,通過學生喜歡的游戲、知識搶答和分析資料等方式引導他們汲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應設置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也使得記憶不再枯燥。 1、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教學內容直觀化,便于學生對眼球結構的掌握。
2、通過提問、啟發和誘導,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重視對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培養。
3、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共同提出想要知道的問題,在小組合作交流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有的放矢,教師認知新知識;鼓勵學生創新與實踐應用新知識。 五、教學過程
游戲導入(猜物游戲):出示一個小紙箱,里面放兩個物體。邀請兩位同學分別通過手摸、鼻子聞和眼看來判斷箱子里的東西。
人體有很多的感覺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那么,通過剛才的游戲可知,能夠最快、最準確感知事物的是視覺。眼睛是人的視覺器官。據統計,人體從外界獲取的信息有80%以上來自眼睛。因此,眼睛對于人體來說非常重要。我們每位同學都有一雙美麗的眼睛,但是,你知道這雙眼睛內部是什么樣的?你又是怎樣通過眼睛觀察到外界事物的呢?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開始今天的學習。
出示學習目標,學生自主學習。
(一)感覺器官的概念
找學生說出什么是感覺器官。 (二)眼球的結構和功能(教師板書) [演示]:多媒體觀看動畫,眼球的結構。
小組合作探究,拆分眼球模型,結合課本上眼球的結構圖,識別眼球各部分的結構。
閱讀課本和觀察模型來完成導學案第二題的第1題,找學生上黑板完成沒填完的部分內容。 眼球的結構我們知道了,那么各部分都有什么功能呢?小組合作討論回答問題。
師:外膜的角膜是光線最先到達的地方,透明的:鞏膜是堅固的保護眼球的外膜。中膜的睫狀體是兩條可以伸縮的肌肉,調節晶狀體的曲度;虹膜就是眼球里褐色的環形,不同的人種,虹膜的顏色也不同,虹膜中間有一個孔叫做瞳孔。
接下來觀察同桌的瞳孔,我把教室的燈都關了,窗簾拉上后,其瞳孔有沒有什么變化? 生:變大
師歸納:光亮環境下瞳孔能減少進入眼睛的光,虹膜可以控制進入眼睛的光線的量。內膜主要的結構是視網膜,視網膜是視覺的成像部位。
[過渡]:眼球的結構這么復雜,我們是怎么看到物體的呢?接下來學習視覺的形成。 (三)視覺的形成
解釋照相機成像原理,讓學生把眼球的結構和照相機成像進行類比,初步體會人眼的作用。 [課件]:用動畫演示視覺的形成過程,小組討論視覺形成的過程。 師:物體的光線首先進入眼睛的角膜,依次分別是房水、晶狀體、玻璃體,成像在視網膜上,視網膜上有感光細胞,感光細胞接收刺激,將這刺激經視神經傳遞到大腦,在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思考:視網膜上形成的是一個倒像,為什么我們看到的物象都是直立的?
總結:這是由于受生活經驗的影響,雖然看到的是倒像,但是由于長期的接觸該事物,受到視覺和其他各種感受器的綜合刺激,大腦皮層根據經驗做了重新調整,這種調整從嬰兒時期就已經開始了,所以我們看到的物象都是直立的。 (四)、近視、遠視的成因及矯正
正常的眼睛都能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但是如果不注意用眼衛生,沒有形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就會導致近視,那么近視和遠視是怎么形成的,又該怎樣矯正呢?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課件演示]:近視眼遠視眼和正常眼的結構、成像情況,讓學生仔細觀察,進行比較。 [歸納]: 如果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或者晶狀體的曲度過大,遠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通過晶狀體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會落在視網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這樣的眼,叫做近視眼。演示配戴凹透鏡的矯正光路圖。
[歸納]:如果眼球的前后徑過短,或者晶狀體的彈性小,近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通過晶狀體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會落在視網膜后方,因而看不清近處的物體。這樣的眼,叫做遠視眼。這時候應該配戴什么鏡呢? [生]:凸透鏡
[列表比較]:近視和遠視的區別,學生完成表格內容。 近視 遠視 眼球前后徑 過長 過短 晶狀體
曲度過大 彈性小 像落在視網膜的何處 前方 后方 看不清何處物體 遠處 近處 矯正辦法
戴凸透鏡
戴凹透鏡
師:老師觀察了一下,我們班也有幾名戴近視眼鏡的同學,老師想請你們談談你的近視眼是怎么形成的,給你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哪些不便呢 請患近視眼的同學說說是怎么形成的,給生活和學習帶來哪些不便,教師介紹近視眼的預防方法。
(五)課堂練習:完成課件上的練習題。
(六)感悟與收獲: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請學生談談本節課的學習收獲。 (七)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眼睛的重要性,那么我們平時就要注意用眼衛生,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學習,生活,更好的感受美好的世界。 (八)布置作業:圍繞第十屆全國“愛眼日”(6月6日)的主題“預防近視,珍愛光明”設計一份倡議書或宣傳標語,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幫助大家樹立良好的用眼習慣,要求主題突出,形式不限。
(4)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和矯正 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 遠視眼的成因與矯正: 六、本節課閃光點
1、 教法學法的多樣化。采用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輔以老師點撥的方法,營造了一種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
2、注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學生通過拆裝眼球模型,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學眼球的結構,讓學生踴躍發言,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活躍課堂氣氛。并且及時對知識點進行歸納和對比,學生不僅牢記本節課的知識點,也能回憶出前面的知識。
3、本節課的過渡自然。雖然談不上大師級的引人入勝,但是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環環相扣層層深入,設下懸念,學生不容易開小差。
4、緊密聯系生活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猜測并總結歸納知識點,把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問題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更好地去解決問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