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氧化與燃燒
所屬欄目:初中科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第三章二節《氧化與燃燒》浙江省- 江山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第三章二節《氧化與燃燒 》浙江省- 江山
《氧化和燃燒》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課選自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2節內容。本課在學生知道空氣的成分及氧氣的性質的基礎上開展的,是對物質在氧氣中產生變化的進一步認知,主要是對氧化與燃燒現象進行觀察和對比,了解異同,探究燃燒條件,為化學方程式的學習打下基礎。
從內容上看,本課分成“氧化反應”、“燃燒的條件”、“滅火與火災自救”、“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四塊,根據內容強度,將第1、2塊內容作為一課開展設計。第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氧化現象和燃燒過程開展觀察和思考,得出緩慢氧化與燃燒的異同,了解燃燒條件,為接下來滅火與火災自救等內容打下還是基礎。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較完善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較完整地表述生活中發現的科學現象,能理論聯系實際進行知識運用,對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手段有基本的掌握。基于知識內容逐漸由實際操作向理論知識偏移,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影響,學習動機不高,因此教師要教學中要化虛為實,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在本課中,學生對氧化與燃燒的知識在生活中接觸較多,對學生來說較好進行回憶和總結,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較為簡單,但燃燒條件的探究過程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需要教師進一步引導和演示,從而幫助學生建立直觀的知識形象。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什么是氧化反應。
2. 了解緩慢氧化與燃燒的異同點。 3. 知道燃燒的條件。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觀察對比,學生能自主探討出緩慢氧化與燃燒的區別。 2. 通過實驗探究,學生能歸納得出燃燒所必需的條件,并根據相關條件
來判斷物體能否燃燒。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燃燒和氧化的觀察和探究,學生能夠發展對探索空氣中的氣體性質的欲望,養成用實驗來驗證猜想的習慣,提高自主思維能力。
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燃燒的條件。
難點:運用燃燒的條件解釋現實問題。
五、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法、演示法、啟發式談話法
學生:觀察法、討論法、實驗法
六 、教學準備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
實驗器材:酒精棉球、沾水棉球、鑷子、燒杯、蠟燭、火柴、酒精燈、鐵架臺、銅片
七 、教學流程
(一)提出問題,新課導入
展示實物,提問質疑:兩半顏色不一樣的蘋果和手觸摸鐵架臺上的生銹鐵圈,你們覺得產生這兩個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學生表達,教師了解學生的個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尋找教學切入點。)
揭示原因,引出課題:這兩個現象的產生原因相同,都是因為空氣中的
氧氣。這些物質與氧氣發生了反應,我們稱之為“氧化”。
(概念引出:氧化:物質跟氧發生的化學反應。在氧化反應中,氧氣提供氧,氧氣具有氧化性。)
提問過渡:在生活中,你們還了解哪些氧化現象?或者說你們覺得哪些現象是氧化。(知識拓展:人皮膚的衰老、橡膠老化等。)
現象對比,認識氧化
1. 思考與討論:比較硫和鐵分別在氧氣中燃燒與蘋果變色、鐵生銹這兩組氧化反應的異同點。
(燃燒的反應劇烈,氧化的反應緩慢。)
2. 知識引出:塑料盒橡膠制品的老化、銅和鐵等金屬表面生銹,這些氧化反應進行的非常緩慢,甚至在短時間內不易察覺,可稱為緩慢氧化。有些氧化反應則反應劇烈,如物質的燃燒,可稱為劇烈氧化。在氧化反應中,氧氣具有氧化性。
3. 知悉燃燒:燃燒也是氧化過程,是可燃物質跟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劇烈的氧化反應。
4. 實例拓展:生活中有哪些運用燃燒的實例?
(二) 實驗探究,知悉條件1 提出問題,引入探究:燃燒的現象非常常見,你覺得燃燒需要哪些條件? (了解學生前概念,培養學生表達能力與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教師引導學生,演示干燥紙和濕紙的燃燒程度,和點燃酒精燈以及熄滅酒精燈的實驗,引導學生探究燃燒的條件,根據問題,提出猜想)
2 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學生動手操作及上臺演示)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實驗一:分別將酒精棉
球和沾水棉球在酒精燈上加熱
酒精棉球燃燒起來了,但沾水棉球不能燃燒
酒精易燃,水不能燃燒,燃燒需要可燃物
實驗二:點燃一支蠟
燭,觀察它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
然后將一個燒杯倒
扣在蠟燭上,觀察此
時蠟燭燃燒的現象
小蠟燭會慢慢的熄滅 蠟燭燃燒會不斷消
耗氧氣,當氧氣耗盡,蠟燭就熄滅,燃燒需要助燃劑
實驗三:將一根火柴折
斷,分成火柴頭和火柴梗兩部分,如圖3-29所示放在銅片上,用酒精燈同時加熱銅片,火柴頭和火柴梗哪個先開始燃燒
火柴頭很快被點燃,火柴梗沒有明顯變化
火柴頭與火柴梗著火點不同,火柴梗著火點低,更易點燃,燃燒條件之一:溫度需要達到著火點
3 講解:物質燃燒所須達到的最低溫度叫著火點。不同物質的著火點是不同的。
歸納燃燒三要素:可燃物、助燃劑(氧氣)、著火點。
4 思考與討論:森林中的枯枝落葉長期堆放,雖未經點燃,又是自己燃燒起來,你能用燃燒的條件來分析這種現象嗎?(長期堆放溫度積聚到可燃物落葉的著火點,接觸助燃劑空氣,因此燃燒。) 5 引入自燃和爆炸(教師講解)
【歸納總結】.燃燒、爆炸、緩慢氧化、自燃概念的比較
燃燒
爆炸
緩慢氧化
自燃
反應條件
區別 反應程度
反應現象
聯系
八、板書設計
氧化反應
緩慢氧化 劇烈氧化 (呼吸、酒的釀造 塑料老化、 金屬生銹等)
燃燒 爆炸 可燃物
助燃
劑
著火點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