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浙江民樂
所屬欄目:綜合實踐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五屆全國中小學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課例《浙江民樂》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五屆全國中小學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課例《浙江民樂》
附件二:第五屆全國中小學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暨基于交互式電子白板學科教學觀摩活動
教學設計
學校名稱:杭州市勝利小學
學校 | 杭州市勝利小學 | 設計者 | 柯育群 |
學科(版本) | 浙教版 人·自然·社會 | 章節 | 第十四課 |
學時 | 一課時 | 年級 | 小學五年級 |
教學目標 |
1.欣賞浙派古琴、浙東鑼鼓、江南絲竹等浙江著名的民樂名曲,如《春江花月夜》、《采茶舞曲》等。 2. 了解古琴、絲竹樂器的基本常識,體驗漁民號子的表演形式,鼓、鑼等樂器的簡單演奏方式。 3.通過搜集、交流家鄉民間音樂資料的活動,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能力,多方面的文化修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
||
教學重點 難點以及 突破措施 |
教學重點: 了解古琴、絲竹樂器的基本常識,欣賞浙江著名的民樂名曲。 教學難點: 走近古琴,了解浙派古琴。 突破措施: 從學生的質疑入手:古琴就是古箏嗎?拋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書籍等途徑自主探究,搜集古琴的有關資料,嘗試從圖片、文字、樂曲三個角度自由匯報學習成果。利用白板軟件將學生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建立資源包。課堂中,創設情境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對資源包進行再次學習,以獲得古琴更加豐富的信息,最后比一比誰的收獲多。 通過白板軟件播放樂曲,引導學生猜樂器,引出五種絲竹樂器。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進一步了解絲竹樂器的需求,以六人小組為單位,通過看、摸、吹、彈等形式,研究幾種樂器的特點,再運用白板的技術優勢進行選擇分類、激發辨析,總結出特質書寫于白板軟件中,便于小組匯報時的展示。 |
||
學 習 者 分 析 |
學生在生活中通過電視、廣播、培訓、演出等途徑,對“浙江民樂”早有很多接觸;“浙江民樂”的影像資料和CD資料也非常豐富。課堂中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鼓勵學生把探究的過程作為主要學習任務,讓他們自主、合作在課前收聽、收看、模仿,了解和搜集有關資料,并利用白板軟件做成成果匯報,建立資源包,然后引導學生把課堂作為一個匯報交流和再次深入學習的平臺。對知識和能力,不求“入門”,只求“感興趣“和”“初步感知”。 在本班,恰巧有四位同學擅長二胡、古箏、笛子、葫蘆絲的演奏,在課堂中給他們創設大顯身手的表演機會,并請他們作為小組學習時的小老師,以提高學習這一教學內容的效果,激發學生個性發展的積極性。 當然,班級中也存在對于民樂不太了解的孩子。當我布置學生去了解古琴,并搜集有關資料時,就有學生問:古琴是不是古箏?當時,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自己嘗試解決問題。基于這樣的情況,在課堂學習分組時,特別關注學生的差異,盡可能達到小組間學習能力的平衡,以確保小組探究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在課堂中,還創設了讓學生使用電子白板軟件記錄課堂小組學習成果的環節和利用白板軟件給絲、竹樂器(圖片)進行選擇分類的環節,因此課前對學生進行了白板軟件基本的操作培訓和實踐,學生對于白板軟件抱有濃厚的興趣,大大地提升了他們課堂參與的熱情。 |
||
學習準備 |
1.學具的準備:白板課件一份,作業紙每生一份(民樂學習成果表),學生電腦(三人共用一臺),古箏、二胡、笛子、鼓等民樂器若干。 2.知識的準備:課前了解浙江民樂,重點查找有關古琴的資料。 |
教學環節 | 教學內容 | 活動設計 | 活動目標 | 媒體使用及分析(交互式電子白板使用功能) |
一、 談 話 激 趣 引 出 課 題 |
1. 談話激趣 |
(1)白板出示繁體字“聽”:同學們認識這個字嗎?這是一個繁體字。 (2)古人在創造這個“聽”字時想提醒我們什么? (3)平時你們喜歡聽什么? |
點擊呈現隱藏的文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
隱藏文字,點擊呈現 白板課件出示淡雅的民樂背景圖,隱藏了一個大紅色的繁體字“聽”,點擊呈現,并請學生猜一猜:這是什么字?這個字提醒我們什么?意在激趣,并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
2. 引出課題 |
(1)點擊隱藏,出示課題。 今天這節課,老師就要和喜歡音樂的你們,一起走近“歷史悠久的浙江民樂”。 (2)繼續談話,提出學習要求。 老師帶來一些樂曲請同學們欣賞,請你們用耳朵仔細聽,用心來感受,猜一猜這些樂曲都是什么樂器演奏的。 |
點擊隱藏的課題,讓學生了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提出學習要求,明確學習方法。 |
隱藏課題,隆重呈現 白板簡單操作,及時抓住學生眼球,達到集中他們的注意力的目的,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
|
二、 互 動 探 索 走 近 民 樂 |
1. 浙派古琴 |
(1)播放樂曲《平沙落雁》 (2)猜一猜:這是什么樂器演奏的?(引出古琴的學習) (3)匯報交流有關古琴的資料信息。 (4)小組學習:利用學生電腦中的“資源包”,再次深入學習。學習時間為5分鐘。 (5)學習匯報,教師利用白板,板書記錄有關古琴的重點信息。 |
對學生課前學習的檢查,了解學習起點。 通過學生課前搜集的信息交流,對古琴有初步認識。 通過“資源包”的學習,使學生獲得更豐富的有關古琴的信息。 采擷學生學習成果中的重點內容 |
媒體播放,清晰呈現 投票判斷,科學反饋 媒體庫播放樂曲,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十分有利于學生認識、了解古琴。學生利用投票器來選擇判斷是什么樂器,使老師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圖文并茂,直觀感受 重點內容,著重凸顯 配合學生的匯報交流,適時呈現預先設計的圖文,并且用突出顯示器標注重點信息,讓學生有直觀感受,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古琴。 網絡資源,整合插入 軟件工具,學生實踐 時鐘功能,到點提醒 學生課前搜集的資源,利用白板軟件進行制作整理,創建資源包存放于學生電腦中。在課堂中引導學生三人一臺電腦,進入資源包,操作白板軟件進行個性化的學習。白板軟件中的時鐘功能,可以幫助學生把握學習進度。 課堂生成,用筆記錄 根據學生的學習匯報,教師適時用筆記錄下課堂生成,真實高效,這是學生對古琴深入認識的最好詮釋。 |
2. 江南絲竹 |
(1)播放六首不同的樂曲,引導學生猜一猜是什么樂器演奏的? (2)教師利用白板課件顯示相關的樂器圖片。 (3)小組合作研究其中一種樂器,通過看、摸、吹、彈等方式認識樂器,請組長小組的學習成果整理記錄在白板課件中(學生電腦),并進行匯報展示。 (4)給六種樂器(二胡、笛子、古箏、葫蘆絲、琵琶、蕭)分分類,并說說分類理由。 (5)你還知道哪些樂器也屬于絲、竹? (6)介紹江南絲竹的名稱由來,并欣賞兩首絲竹名曲《春江花月夜》、《采茶舞曲》 |
了解學生對民樂器的認知程度。 小組開展自主探究學習,并嘗試將信息整合記錄,提升搜集信息的能力。 引導學生對絲竹樂器能進行正確辨析分類。 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以了解更多的樂器。 感染學生,提升藝術欣賞能力 |
顯示隱藏,激發情趣 媒體庫播放樂曲,學生判斷是什么樂器,老師適時顯示相對應的樂器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 軟件工具,學生實踐 整合記錄,交互匯報 學生再一次進行實踐操作,感受白板軟件的神奇和實用,快速、方便、有效地用筆記錄小組探究學習的成果。并實現師生、生生間的交互式學習匯報。 選擇拖動,辨析分類 小組學習時,學生可以利用選擇器拖動樂器圖片,實踐體驗操作絲、竹樂器的分類。教師還可以及時了解學生最真實的學習情況。 聚光燈器,聚焦新知 用聚光燈逐一顯示幾種絲竹樂器,聚焦幾種不常見的樂器,突出重點,力求抓住學生眼球,使之留下深刻印象。 媒體播放,直觀呈現 利用多媒體播放絲竹演奏的視頻,帶給學生藝術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
|
3. 浙東鑼鼓 |
(1)聽樂曲,說說感受。 (2)介紹浙東鑼鼓是浙江民樂中的另一種形式。 (3)敲鑼打鼓,學生體驗浙東鑼鼓的豪邁奔放。 |
通過欣賞,對比區別江南絲竹和浙東鑼鼓的特點。通過自由敲打,體驗浙東鑼鼓的豪邁奔放。 |
媒體播放,直觀呈現 利用多媒體播放浙東鑼鼓的視頻,帶給學生藝術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
|
4. 漁民號子 |
(1)介紹漁民號子是浙江民樂中的又一種表現形式。 (2)看漁民號子的詞,自由學著喊。 (3)師生、生生合作體驗學喊漁民號子。 |
在體驗中感受漁民號子的獨特魅力。 | 白板清晰展示漁民號子的詞,方便學生認讀練習。 | |
三、 全 課 總 結 拓 展 豐 富 |
1. 回顧全課 2. 拓展作業 |
(1)我們這節課學習了哪些浙江民樂形式? (2)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1)小結:今天學習的四種民樂只是浙江民樂中的一小部分。 (2)布置課外作業:搜集浙江其它民間音樂的資料,完成表格。 |
全課總結,形成整體,重在學習過程的回顧。 任務驅動,喚起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
白板頁面的隨機操作,方便交互交流,形成知識整體。 網站資源,適時介紹 介紹有關的學習網站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