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奇妙的陀螺
所屬欄目:綜合實踐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技術《奇妙的陀螺》江西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奇妙的陀螺》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
(1)價值體認:通過親歷、參與活動,讓學生初步形成集體思想、組織觀念,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2)責任擔當:學生能圍繞“奇妙的陀螺”開展一系列探究活動,初步養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熱愛生活的態度,具有積極參與活動的意愿。
(3)問題解決: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在“玩”和“做”陀螺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大膽猜測。將問題轉化為研究小主題,體驗研究的過程與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對問題的初步解釋。 (4)創意物化:通過動手操作實踐,初步掌握手工設計與制作陀螺的基本技能,教會學生選擇生活中的多種材料,探究、交流制作方法,巧做陀螺,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探究興趣。
活動重點: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了解陀螺的結構,探究影響陀螺旋轉時長的因素。
活動難點:教會學生選擇生活中的多種材料,巧做小玩具陀螺。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制作好的各種材質的陀螺、制作工具(硬紙板、塑料蓋、鉛筆、竹簽、火柴棒、光盤等。)、剪刀、水彩筆
學生準備:卡紙、硬紙殼、塑料瓶蓋、水彩筆等手工制作工具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視頻導入,激發興趣。
2
我在網上找到幾段不同的陀螺視頻,進行截取,合成一段。在上課時展示視頻,視頻依次展示木陀螺、金屬陀螺、發光陀螺……引發學生回憶,并激發他們學習探究的興趣。
在視頻播放的同時,向學生簡述陀螺的發展史。并提問:“你們玩過陀螺嗎?看了這么多奇妙的陀螺,你們想不想動手玩一玩?做一做?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奇妙的陀螺》世界。”(課件出示,并板書主題)
(二)設疑問難,探究陀螺 這個環節主要分兩個步驟進行: 1.仔細觀察——陀螺組成
教師現場簡單、快速制作一個簡易陀螺,并請學生仔細觀察,說一說,老師手中這個陀螺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引導學生了解陀螺主要是由轉盤、轉軸兩個部分組成。
2.細心探究——影響陀螺轉動時長的因素 探究過程主要由以下三個環節進行: (1)提出問題——猜測原因 (2)合作探究——記錄表格 (3)小組匯報——展示成果 具體操作如下:
(1)讓學生玩一玩桌上教師事先準備好的轉盤和轉軸,在玩中探究其中的小秘密。教師提問:“影響陀螺轉動時長的因素有哪些呢?”請學生進行大膽猜測。
通過玩一玩,學生猜測,影響陀螺旋轉時長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幾點:①孔是否在中心點;②軸是否固定;③轉盤在轉軸上的位置。
(2)表揚學生的大膽猜測,并請學生提出有效驗證的方法,最終和學生一起確定利用做實驗、合作探究的方法驗證猜想,并多做幾次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課件出示表格)
3
影響陀螺旋轉時長因素的試驗
孔在中心點 第一次:( )秒 第二次:( )秒 孔不在中心點 第一次:( )秒 第二次:( )秒 軸固定 第一次:( )秒 第二次:( )秒 軸不固定 第一次:( )秒 第二次:( )秒 轉盤高 第一次:( )秒 第二次:( )秒 轉盤低 第一次:( )秒
第二次:( )秒
結論:
實驗員: 記錄員:
組織學生進行計時,并填寫表格。
(3)請學生小組之間交流實驗結果,進行討論,并匯報自己的試驗成果。通過合作探究,學生得出:同一大小轉盤,當孔在中心、軸固定且轉盤在轉軸比較低的位置時轉動的時間更長的結論。鼓勵學生課后還可以按照老師教的方法,自制表格,繼續探究。
(三)創意制作,美化陀螺
這個環節又可分為以下兩個環節進行: (1)學做陀螺——體驗樂趣 (2)拓展思路——創意美化 (3)多元評價——共同提高 具體操作如下:
(1)利用多媒體播放事先錄制好的陀螺制作視頻,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陀螺制作方法,兩人一組,學做陀螺,體驗陀螺制作的樂趣。
(2)告訴學生,其實除了硬紙殼,生活中還有很多材料也可以做成陀螺。(PPT:出示各種材料做成的陀螺,拓展學生思路。)將學生分為四人小組,每組完成兩個作品。指導學生利用各種材料,巧做陀螺,并進行創意美化。
(3)對學生的作品及其表現進行多元評價,共同提高。
4
(四)評價展示
舉行“陀螺大賽”,比一比、評一評: (1)誰的陀螺做的最好看? (2)誰的陀螺轉的最快、最久? (五)課后作業
希望同學們課后繼續利用一周時間,探究陀螺的更多科學奧秘! (六)拓展延伸
對本節課探究到的知識進行總結,肯定學生課堂上積極的表現,表揚他們科學家般的探究精神。并鼓勵學生課后利用一周時間,繼續探究陀螺更多的科學奧秘。同時告訴學生根據陀螺的力學特性,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希望同學們能繼續探究生活中其他奧秘,讓知識造福人類!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