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成語故事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組語文園地五-成語故事-重慶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組語文園地五 成語故事-重慶市涪陵城區第七小學校
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五
成語故事——《手不釋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學習借助思維導圖閱讀敘述性的成語故事。 2、圍繞著主題和人物等項目積累并運用成語。 3、了解成語故事的文化背景。
教學重點:圍繞著主題和人物等項目積累并運用成語。
教學難點:通過圖像畫設計提升孩子的感性思維。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猜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師:孩子們,你們在生活和學習中一定積累了不少成語吧!大家敢不敢根據提示猜一猜呢?看誰猜得又快有準?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胸有成竹》
1、【課件出示】:《胸有成竹》動畫片。 師:這是什么成語?【抽生答】
師點評過渡:恭喜你答對了,看視頻你們能猜,看圖片你們又能猜嗎? 2、【課件出示】《聞雞起舞》圖片 師:這是?【抽生答】,師:不錯
3、【課件出示】《刻舟求劍》圖片,師:這是?【抽生答】,師:正確
4、播放《畫龍點睛》沙畫表演動畫。 師:請孩子們再看沙畫表演,你們還能猜嗎? 生看表演,【抽生答】
師點撥:完全正確。看來孩子們平時積累的成語豐富,功底較扎實! 教師總結點評過渡:剛才,我們通過看視頻、圖片、沙畫表演/來猜成語,不難發現成語原來就是一些比較言簡意賅的短語,一般是四個字,也有三個字五個字或者更多的。孩子們,【生回應誒】要知道成語是有故事的,今天我們來學習新的成語故事—課件出示:手不釋卷。 【設計意圖:用猜一猜成語的游戲導入新課,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選的幾個詞語,都是孩子們以前學過的成語,用視頻、圖片、沙畫不同的形式呈現,這樣既可以復習鞏固,又能激發學生積累的成語興趣,自然地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 5、解釋課題質疑。
師:請同學們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書空課題。老師板書課題。 師:大家一起讀一讀課題。【生齊讀】。
師提問:誰知道“卷”字是什么意思?【抽生答】
師點撥:對,古時候的卷就是現在的書。“釋”又是什么意思? 【抽生答】預設:釋就是放下的意思,師:正確。生回答不出來。 師點撥:沒關系,不知道是正常的,誰知道?【抽生答】
師點評:你真棒!師追問:理解了這兩個詞的意思,誰能從字面上解釋“手不釋卷”這個成語?【抽生答】
師點撥并引導學生質疑:說得好。同學們,成語的字面意思我們明白
了,再讀課題,你們還想知道什么?
預設生:1、誰手不釋卷?師點評:想知道故事中的人物。2、為什么手不釋卷?師:想知道故事的起因。3、故事的結果是什么?4、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師:想知道故事發生的時間。5、故事的經過是什么?
師點評過渡:孩子們想知道的真不少呀!老師把你們想知道的主要的幾個問題以表格的方式整理出來了。請看大屏幕,看明白就開始。 【設計意圖:引導孩子從課題入手理解手不釋卷的字面意思,并引導孩子學會根據課題質疑,培養他們學會思考學會提問的能力,同時培養他們帶著問題去讀書的良好習慣。】 二、 讀懂故事內容,進而理解成語的意思
【課件出示】:默讀故事,根據表格,在文中提取相關的信息(時間3分鐘)
信息提取完畢,用優美的坐姿示意老師,表示你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1、學生默讀成語故事
【師強調聽課要求:孩子們,學會思考表達是一種學習能力,學會傾聽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別人回答時,自己要認真傾聽,邊聽邊思考,他回答正確嗎?你有補充嗎?】
2、學生匯報學習結果;
這個故事的起因是?【抽生答】
師:回答正確,老師用了兩個四字詞語來概括。【課件出示】:故事的起因:呂蒙善于打仗,不愛讀書。
師:這個故事的經過是?【抽生答】師追問:說得比較完整。誰能向前面老師那樣用兩個四字詞概括出故事的經過呢?
生說,師點評:真是善于提取關鍵信息的孩子。老師為你點贊。【課件出示】:經過:呂蒙聽孫權勸告,從此勤奮學習。
師:誰能用前面的方法來說說這個故事的結果?【抽生答】 教師隨機點評。生:呂蒙有勇有謀,屢建戰功。師:聰明的孩子,能活學活用。【課件出示】:結果:呂蒙有勇有謀,屢建戰功。
師:表格完成了,剛才孩子們想知道的問題也都解決了吧!生回答。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隨機點撥。
【設計意圖: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問題讓孩子一目了然,以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問題方式搭支架讓孩子輕松讀懂故事內容。】
3、師點評過渡:好,那就意味著孩子們已把這個故事的內容讀懂了,也理解了詞語本來的意思,如果讓你們來為這個故事做一幅畫,你們會畫怎樣的畫面,畫面上會畫些什么呢?才能充分表現出呂蒙一直捧著書不放下—手不釋卷呢?
三、通過圖像化畫設計體會人物形象和成語故事的引申義,然后進行主題式積累,深化對成語的理解。
1、學生想象畫面并表述【抽生答】
(生回答預設:生:我會畫孫權勸說呂蒙讀書的畫面?師:呂蒙聽了勸告,于是怎么做了?誰來補充畫面?生:呂蒙拿著竹卷或書看起來。師:老師看見了一個正在看書的呂蒙。誰還想畫什么?生:我想畫呂蒙與魯肅對酒當歌,談笑風生的畫面。師:我想/你的畫中呂蒙會笑得特別開心,因為呂蒙通過手不釋卷地讀書已經變得文韜武略,變得自信滿面了,老師猜對了嗎?生:對。師:從你們的畫中,我只能感受到呂蒙在看書和魯肅談話的場面,那怎樣才能讓我們感受到呂蒙手不釋卷呢?我們得畫點背景來補充,你會畫什么背景?生:蠟燭,師:你想表達呂蒙日夜不停地勤奮學習,還可以畫什么?生:戰馬沙場,師:打仗也要抽空學習。一只雄雞打鳴,師:讀書到天亮啦!呂蒙還在燈下讀書;月亮當空,呂蒙蠟燭下讀書,師:秉燭夜讀。) 2、通過畫面想象感受人物形象,進而明白故事蘊含的道理
師問:從同學們口頭描述的畫面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怎么的呂蒙?生:勤奮學習,專心致志的呂蒙,學生到黑板上書寫。
師:是呀,好一個勤奮好學的呂蒙。孩子們,成語故事學到這兒你們獲得了怎樣的啟示或道理呢?【抽生答】其實這就是手不釋卷這個成語故事的引申義。
【設計意圖:讓孩子們用圖畫的形式來表現呂蒙的手不釋卷,在畫畫過程中呂蒙的勤奮學習的形象就自然而然的呈現在孩子們的眼前。孩子們也能情不自禁從呂蒙身上受到感染,自己也應該做一個勤奮學習的孩子,從而明白成語故事比喻義或引申義。】
師: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勤奮學習的成語?【抽生答】 師:知道得真不少。
4、圍繞勤奮學習主題進行積累
瞧,老師也積累了一些有關勤奮學習的成語。
【課件出示】:學而不厭、愛書如命、書不離手、愛不釋手、孜孜不倦、好學不倦。
師:用15秒鐘快熟記一記,看看誰是最強大腦。計時開始,時間到,誰來挑戰一下,【抽生說】。
預設:學生匯報得好,師:孩子你的記憶力真好,可以去參加最強大腦。學生回答得不好,師:別著急,誰再來補充,一起讀一讀。 教師點撥總結:記住了嗎?生:記住了,師:孩子們,瞧,我們抓住勤奮學習這個主題很快都積累了這么多的成語,這種積累成語的方法叫主題式歸納積累【課件出示】簡稱為主題式積累。(板書:積累方法:主題式)
師總結過渡:孩子們,通過剛才的積累,我想呂蒙勤奮學習的形象已深入你們的內心。你們會受呂蒙的感染,變得勤奮學習嗎?生:會。師:我相信你們個個都會變成勤奮學習的呂蒙。 四、詞語運用
1、結合生活實際,說手不釋卷的經歷
師提問:孩子們,在生活中,你在什么時候有過手不釋卷的經歷呢?用幾句話說說,可以借助圖片提示說,【課件出示】:出示圖片:在考試前、在期末復習時、在讀有趣的名著時….. 若學生再說不出來,老師例舉自己的例子(學生能說出來,教師就不說)
師追問:這是你的經歷,你身邊的人有這樣的典范嗎? 師點撥:你是個幸福的孩子,你的家風真好,我們大家真羨慕你有這樣的某某。
【設計意圖:讓孩子們學會圍繞主題進行積累成語并能運用】 五、積累、拓展,激發學生閱讀《三國演義》的興趣 1、找出隱藏在故事里,有關呂蒙的其它成語
師點撥過渡:說得好,看來孩子們對手不釋卷這個成語運用自如、融會貫通啦!其實關于呂蒙的成語故事還有好多呢?有的就藏在手不釋卷故事的文段里?我們一起來分角色讀一讀,看誰有火眼金睛能從文段中找出來?男生魯肅,女生:呂蒙,老師來讀旁白。
【課件出示】: 有一次,吳國主將魯肅和呂蒙討論軍事,呂蒙講得頭頭是道。 魯肅聽了非常高興,他對呂蒙說:“我以為你還是個大老粗呢,想不到你已經變成了學問家,真不是過去的呂蒙了!”
呂蒙笑著說:“人分別三天,就得另眼相看,咱們分別這么久,你怎么還用老眼光看我呢?” 2、師生分角色朗讀。
師:誰找到了【抽學生回答】你來說,生答頭頭是道。師:你是從字面上找的,誰能根據文段的意思并聯系平時的積累找找?
預設:孩子若能回答,師:孩子你的反應真快,老師得對你刮目相看!生答,呂蒙最開始是個只懂打仗的武將,后來讀了很多史書、
兵書變得文韜武略。有勇有謀不再是學識尚淺的吳下阿蒙。【課件出示】:“吳下阿蒙”“刮目相看”
師:孩子們,你還知道有關呂蒙的其它成語故事嗎?【抽生答】教師點撥出自那本書。
教師總結點撥:孩子們,我們方才利用教材中的人物積累成語有:課件出示成語:手不釋卷、吳下阿蒙、刮目相看、洗腳上船、一擁而上。,這種積累成語的方法,我把它簡稱為人物式積累【課件出示】,(板書:人物式)
【設計意圖:讓孩子們能圍繞人物積累成語并學會運用】 3、拓展并推薦閱讀
呂蒙是史書《三國志》和名著小說《三國演義》的人物,其實,《三國志》《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很多,老師選了幾個, 課件出示:
周瑜 三顧茅廬 諸葛亮 草船借箭 關羽 望梅止渴 劉備 單刀赴會 曹操 火燒赤壁
師:你知道,他們是那個成語故事的主人翁嗎?試著連一連(老師用星作獎勵,連對一個,點亮一顆星,依次類推。點亮三顆星者,就是我們這一環節的智多星。【課件出示】:星星閃耀的獎勵
師:孩子們,你們想知道這些人物的其它成語故事嗎?生:想。 師:那就去讀《三國演義》吧!
師:《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我相信孩子們閱讀之后,一定會了解更多的人物,利用人物式積累法知道他們更多的/成語故事。本單元結束后,我們來開展有關歷史人物的成語故事會,你們敢挑戰嗎?生:敢。老師期待著你們精彩地表現。
【設計意圖:以呂蒙等人物及故事為引子,激發孩子們去閱讀《三國演義》的興趣。】
五、拓展古文,聽、讀古文感受歷史文化
師:孩子們,想不想去讀《三國演義》這本書,生:想,師:聲音真洪亮,老師看到了一群勤奮好學的呂蒙呀。那你們想不想知道手不釋卷這個成語故事最開始出自哪兒?古人又是怎么來寫這個故事的?生:想。師:真愛學習的孩子,老師喜歡。 手不釋卷這個故事最開始出自:
課件出示:《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后來到北宋時期史學家司馬光寫的《資治通鑒》是從《孫權勸學》的角度來寫這個故事的: 課件出示:文言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耶!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呼?”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師:瞧,同一個成語故事在不同的時代呈現的形式是不同的,但表達意思卻相同。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古人的文章它叫文言文,而我們今天學的成語故事手不釋卷是現代白話文,所以,文言文我們只需了解了解,感受感受。古人之所以手不釋卷,原來他們用竹卷記錄這個故事的。
課件出示:竹卷上的文言文, 師:瞧,你有什么發現嗎?
生回答預設:古文沒有標點,是豎著寫的,是從右往左的。師:哇,太了不起了,一口氣就發現了古文的三個特點。我覺得此處應該有掌聲。若生:古文沒有標點或是豎著寫的,或是從右往左的,師:你發現古文的一個特點,誰還有發現?師:不錯,他們幾個說的正是古文的特點。
師:古人啦,有的還把文字寫在絲絹或者羊皮上。
師:你們想聽一聽古人是怎么朗讀的嗎?生:想,師:老師范讀給你們聽聽,播放朗讀微視頻,(做成微課朗讀,圖片配文字) 師:孩子們可以跟著老師嘗試著讀一讀。
師:真是一群勤奮學習的好孩子。老師為你們點贊。
【設計意圖:拓展手不釋卷的出處及古文《孫權勸學》讓孩子們了解手不釋卷這個成語的文化背景。】
六、總結收獲
師:孩子們,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收獲了什么?
【抽生說】師:收獲挺不錯喲!孩子們成語故事有趣嗎?生:有趣。師:那就請孩子們運用今天老師教給你們的圍繞一個故事的道理來積累成語或者圍繞著成語故事的人物來積累成語,堅持下去,我相信我們班的每個孩子都會成為成語小達人!孩子們,中華成語璀璨奪目,讓我們與它們相約在《三國演義》《成語故事》等經典書籍里!像這樣用圖畫的形式展現在你們的畫卷里!【課件出示】:成語圖片畫卷。好下課!
【設計意圖:讓孩子們總結收獲,習得積累成語故事的方法。】
板書設計:成語故事— 手不釋卷 積累方法:主題式 人物式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