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帶刺的朋友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23課《帶刺的朋友》安徽省- 桐城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23課《帶刺的朋友》安徽省- 桐城
《帶刺的朋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棗、饞”等11個生字,會寫“刺、棗”等13個生字,認識多音字“扎”,借助近義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學習刺猬偷棗過程的基礎上,用簡潔的語言歸納課文中記敘的刺猬偷棗的事,嘗試有條理地復述刺猬偷棗的過程。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刺猬的喜愛之情,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情感,培養學生對于小動物的關注與喜愛。
【教學重點】
1.通過語言的感悟和訓練,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棗的本領大,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2.朗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歸納課文中記敘的刺猬偷棗的事,嘗試有條理地復述刺猬偷棗的過程。
【教學難點】感受用多種感官去觀察生活,嘗試有條理地復述刺猬偷棗的過程。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用多種感官去觀察生活,用簡潔的語言歸納課文中記敘的刺猬偷棗的事,嘗試有條理地復述刺猬偷棗
的過程。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刺猬的喜愛之情,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情感,培養學生對于小動物的關注與喜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課題。 1.復習詞語,鞏固舊知。
(1)我會讀:看見 注視 監視
嘩嘩作響 噼里啪啦 噗 猜測 恍然大悟 欽佩 扎在 聰明 高明。
(2)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告訴我們課文主要講誰的一件什么事情。(刺猬偷棗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2.“聰”原本是這樣寫的,右上邊是窗戶,右下邊是心,表示內心有窗,心地明亮,加上左邊的“耳”,強調耳朵靈敏,善于通過辨聽聲響洞悉環境。你看,耳靈心亮,直覺靈敏,善于捕捉真相。后來慢慢演變成現在的“聰”(由耳、眼、口、心這些熟悉的字組成),我們平時用好這四件寶,就會變成聰明的人。今天咱們繼續學習《 帶刺的朋友》,看看作者宗介華怎樣運用這幾件寶來觀察生活的。
二、各種感官觀察,感悟“高明”。 (一)用眼看、用耳聽
(1)表示“看”的詞語有哪些?
(2)課文中哪些詞語表示“看”呢?(看見、注視、監視)詞語的變化表示作者觀察得越來越仔細,越來越謹慎。帶著這種感覺讀這三句:
①我剛走到后院的棗樹旁邊,忽然看見..一個圓乎乎的東西,正緩慢地往樹上爬……
②我非常驚訝,趕忙貼到墻根,注視..著它的一舉一動。 ③那個東西一定沒有發現我在監視..它,仍舊詭秘地爬向老樹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條…… (抓住重點詞語讀出感情的細微變化,是朗讀的一種好方法。)
(3)作者通過這些看,他發現小刺猬究竟是怎樣偷棗的呢?為什么說刺猬偷棗本事很高明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2-11自然段,按照順序找出刺猬偷棗的句子,讀一讀,并圈出它偷棗時的動作。注意默讀時要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小組派代表交流句子,并逐句圈出刺猬偷棗的動作。 爬樹: 課件出示:
我剛走到后院的棗樹旁邊,忽然看見一個圓乎乎的東西,正緩慢地往樹上爬……
那個東西一定沒有發現我在監視它,仍舊詭秘地爬向老樹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條……
①交流動作“爬”。刺猬是怎么爬的?有幾個爬?(緩慢地爬、詭秘地爬、爬向)理解詭秘(隱秘)說明了什么?(小刺猬偷棗小心謹慎。)(相機在黑板上貼:爬)
②指導朗讀:小刺猬偷棗可真小心謹慎啊,所以——(學生接讀:緩慢地往樹上爬……詭秘地爬向老樹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條……)。
我們不得不說(出示課件):那個東西,偷棗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這是小刺猬偷棗本事高明之一。 搖棗:
談話過渡:小刺猬爬上樹是為了干什么呀? (搖棗) 課件出示:
后來,那個東西停住了腳,興許是在用力搖晃吧,樹枝嘩嘩作響,紅棗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① 交流動作“搖”(相機在黑板上貼:搖)。理解“興許”(也許)。
了解擬聲詞:嘩嘩、噼里啪啦。請生模仿讀擬聲詞,
②指導朗讀:爬上了樹,小刺猬開始搖紅棗了,搖紅棗的時候刺猬先停住腳,然后——(學生接讀:用力搖晃,樹枝嘩嘩作響,紅棗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們不得不說(出示課件):那個家伙,偷棗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這是小刺猬偷棗本事高明之二 。 掉下來:
談話過渡:紅棗兒掉到地上了,小刺猬還呆在樹上呢?它該怎么辦呀?(學生自由發言。)
課件出示:我還沒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樹上那個家伙就噗的一聲
掉了下來。聽得出,摔得還挺重呢!
①交流動作“掉”(相機在黑板上貼:掉)。刺猬是怎么掉下來的?(噗的一聲),模仿“噗”,這句話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刺猬偷棗很高明?(速度特別快)
②指導朗讀:對呀,刺猬這小家伙不僅聰明,而且速度特別快,趁我還沒弄清楚它想干什么,樹上那家伙就——(學生接讀:“噗”的一聲掉了下來。)
我們不得不說(出示課件): ,偷棗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這是小刺猬偷棗本事高明之三 。 運棗:
談話過渡:刺猬從樹上掉下來是為了干什么?能用你畫的句子說說嗎?(學生自由發言)
課件出示: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動起來了,看樣子,勁頭比上樹的時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來爬去,把散落的紅棗逐個歸攏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個滾兒。你猜怎么著,歸攏的那堆紅棗,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長”大了一圈。也許是怕被人發現吧,它馱著滿背的紅棗,向著墻角的水溝眼兒,急火火地跑去了……
運用上面學過的方法學習第10自然段。說說你是怎樣來讀這個部分的。
預設:
①學生自由朗讀,交流動作“歸攏、打滾、扎、馱、跑”。
理解詞語“歸攏”(把散落的東西堆到一起)。(在黑板上貼:歸攏、打滾、扎、馱、跑)
②相機理解:慢慢地(摔疼了,動作有點遲緩)、匆匆地(再不收棗就會被發現的)、急火火地(拼盡全力逃跑)
③指導朗讀:看你們讀得這么好,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把這段話讀好,老師讀每一句話的開頭,同學們接下去。
我們不得不說(出示課件):聰明的小東西,偷棗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這是小刺猬偷棗本事高明之四。 (二)用心想
作者除了用眼看、用耳聽,他用心想,找出文中描寫作者心理活動的詞語或句子:
課件出示:
“是貓,還是別的什么?”我暗暗地猜測..著。 我恍然大悟....
: 這不是刺猬嗎? 我暗暗欽佩..
:聰明的小東西,偷棗的本事真高明啊! (1)理解詞語:猜測、恍然大悟、欽佩(作者對小刺猬由陌生到熟悉到喜歡的感情)
(2)指導朗讀:
當作者不知道那圓乎乎的東西是什么時,他暗暗地猜測著——“是貓,還是別的什么?”
當作者通過看到它從樹上掉下來以后,他恍然大悟—— “這不是刺猬嗎?”
當作者通過各種感官觀察刺猬整個偷棗過程,他暗暗欽佩——聰明的小東西,偷棗的本事真高明啊!
(三)用手抄
老師讀了這篇文章,在摘錄本上抄下了這樣的句子,并做了這些標記,猜猜老師為什么這樣做?
那個東西....
,一定沒有發現我在監視它。 我還沒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樹上那個家伙....就噗地一聲掉了下來。 我暗暗欽佩:聰明的小東西...,偷棗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我把小刺猬當朋友了嗎?) 三、歸納復述,拓展延伸:
1、默讀《帶刺的朋友》(二)中的片段,談談你的想法: 我在草棚里慢慢地搜尋著。墻角草堆里傳來窸(xi) 窸窣(su)窣的聲音。仔細一瞧,兩只大刺猬,團成大刺球,緊緊擠在一起哩。它們一動也不動,背上長長的硬刺,根根豎起來,時刻準備刺向來犯的敵人。在兩只大刺猬的腹部蠕動著四個白乎乎的小刺球。呀,這不是小刺猬嗎?怪不得大刺猬那樣匆忙地去尋食,原來是為了這四個可愛的小寶寶……
2、用口說
刺猬偷棗記:大家好!我是小刺猬,別看我身材圓乎乎的,背上還長滿了刺,可是我偷棗的本事可高明了,我趁著朦朧的月光
要求:①一定要用上黑板上的動詞,可以想一想刺猬當時的心理活動,把刺猬偷棗的過程說清楚,可以用“先……接著……再接著……然后……最后……”等詞語連接;
②語句通順,要有條理性。 (1)自由練習。 (2)小組交流。
(3)小組派代表講給全班同學聽。 四、總結全文,善待動物
學了課文,說說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刺猬?(聰明的小刺猬),作者由剛開始的陌生到熟悉到喜歡,把它當做了自己的朋友,所以作者稱它為——《帶刺的朋友》。大自然賜給我們許多珍貴的禮物和朋友,需要你用上自己的幾件寶去發現去感悟。
五、推薦閱讀:宗介華的散文《帶刺的朋友》 六、作業
1、摘抄你喜歡的詞語、句子;
2、用多種感官觀察你喜歡的小動物,寫一寫它的故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