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呼吸與健康生活
所屬欄目:小學科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教育科學四年級上冊《呼吸與健康生活》成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育科學四年級上冊《呼吸與健康生活》成都市馬家河小學教學設計
呼吸與健康生活
——成都市馬家河小學:徐芳芳
【教材簡析】
通過前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人體進行呼吸其實就是一個氣體交換的過程,呼吸包含呼氣和吸氣。本節課中學生通過對不同狀態下呼吸次數進行統計和分析,理解呼吸功能與身體健康的關系,引發對健康生活的思考。
聚焦板塊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問題“我們在不同狀態下,呼吸會發生什么變化”。
探索板塊主要是學生通過統計、分析不同狀態下的每分鐘的呼吸次數,發現運動可以改變人的呼吸次數,用可靠的數據來說明人體運動量越大,呼吸次數增加得越多。通過閱讀資料,了解到呼吸的過程其實就是氣體交換的過程,知道運動后呼吸增加的原因是為了加快氣體交換,保證正常的生命活動。
在研討板塊,學生通過分析交流認識到人運動后會加快呼吸次數,知道鍛煉可以增加肺功能,使我們人體更健康。同時通過測量脈搏初步了解伴隨著呼吸次數的改變心跳也會隨著改變,明白人體的器官是協同作用,共同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拓展板塊,通過資料閱讀明白肺是人體氣體交換的“中轉站”,這個中轉站的大小是可以通過鍛煉增加的,所以經常鍛煉有利于身體健康。
【學情分析】
學生在平時鍛煉的過程中,已經有了這樣的經驗:劇烈運動后呼吸會變得急促。甚至有的學生就已經知道了運動量越大,呼吸會愈急促這個規律。但是,對于有些活動也會減緩呼吸需要教師點撥,而對于用確切的數據來證實自己的感受
是學生沒有經歷過的,且正確的測量呼吸次數對于學生來說也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
1.學生通過資料閱讀,知道人的呼吸是在進行氣體交換,使氧氣進入血液,同時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體進行氣體交換的“中轉站”。
2.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知道人體運動量越大,消耗的氧氣會越多,就需要加
快肺的呼吸,吸入更多的氧氣。
3.學生通過拓展閱讀,知道肺的功能大小是可以改變的,經常性鍛煉可以使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科學探究目標
1.學生在人體活動對呼吸影響的活動中,能及時地記錄數據,并能對數據進行初步的分析。
2.學生在人體活動對呼吸影響的活動中,能根據不同活動對呼吸次數的影響,提出合理的解釋。科學態度目標
1.學生能夠耐心、細致地完成測量活動,并在活動中相互交流,相互協作。
2.學生在科學探究中能針對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或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學生通過拓展活動,了解呼吸與健康生活之間是有關聯的。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生通過統計與分析不同狀態下呼吸次數的變化,理解呼吸功能與身體健康的關系。
難點:學生通過統計與分析不同狀態下呼吸次數的變化,理解呼吸功能與身體健康的關系。
【教學準備】
教師:教學課件,
每個小組:小組匯總記錄表,呼吸記錄表、秒表、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感受呼吸)師生一起做2次深呼吸一、聚焦:揭示課題
1.根據課前的兩次呼吸,梳理一次呼吸是指:一吸一呼,或者一呼一吸。
2.梳理在呼吸的過程中,用到了哪些呼吸器官。
1.看視頻初步了解吸入和呼出氣體不一樣。
2.分析、比較吸入和呼出氣體成分對比圖。
我們在不同的狀態下,呼吸會發生什么變化?
1.生實驗記錄
1.生實驗記錄。
2.匯總小組及班級數據,交流分享說發現。
3.運動后呼吸次數的增加,與我們身體健康的關系。
4.身體大器官
四、知識拓展(預設4分鐘)
1.保護呼吸器官的具體做法。
2.呼吸——中轉站肺的作用。
【板書設計】
2.呼吸和健康生活


氮氣 安靜 運動 呼吸(加快)氧氣 21% 16%(減少) (18-20)( )
二氧化碳 0.03% 4%(增加) 氣體交換 其他氣體 0.97% 2%(增加)
健康
呼吸與健康生活實驗記錄單
日期
實驗一
測量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呼吸次數
安靜狀態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取值 |
每分鐘呼吸次數 |
|
|
|
|
實驗二
運動后一分鐘呼吸次數
運動后 |
原地快走后 |
原地跳動后 |
原地深蹲后 |
每分鐘呼吸次數 |
|
|
|
呼吸與健康生活實驗記錄單
【小組匯總記錄表】
活動對呼吸次數影響記錄單




比較安靜狀態和運動后一分鐘的呼吸次數, 我發現:
呼吸與健康生活課堂實錄
(課前活動感受呼吸)
師 :孩子們看到臺下那么多老師聽課,你們緊張嗎?生:緊張
師:上課前讓我們一起來做2次深呼吸,幫助我們調整狀態,吸氣,呼氣。
一、聚焦:揭示課題
師:剛剛我們一共做了 2 次呼吸,記住一次呼吸是指:一吸一呼,或者一呼一吸。在呼吸的過程中,用到了哪些呼吸器官
生:口鼻、氣管、支氣管、肺
-
引出主題:呼吸時刻都伴隨著我們,對我們非常重要,你了解呼吸嗎?呼吸時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成分一樣嗎?在不同的狀態下,我們的呼吸會發生變化嗎?呼吸的變化與我們的身體健康又有著怎樣的聯系呢?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科學課。
(板書課題:呼吸與健康生活)
二、 探索:比較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
(一)比較吸入和呼出氣體 1.看視頻比較吸入和呼出氣體
師:呼吸時,我們吸入空氣,呼出氣體,你認為我們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成分一樣嗎?
生:預設不一樣、一樣,吸進的是空氣,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師: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視頻,來解答吸入和呼出氣體是否一樣的問題:播放視頻
生:不一樣
師:通過視頻我們發現吸入和呼出的氣體不一樣,但他們具體的區別我們很難用眼睛看看出來,但我們的科學家在實驗室里經過大量的仔細分析對比后,得出了他們的成分對比圖,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吸進去和呼出來的氣體成分對比表)
2.分析、比較吸入和呼出氣體對比圖
師:對比圖里,綠色表示吸進人體的空氣,黃色表示呼出體外的氣體,橫坐
標代表了空氣和呼出氣體里的各種氣體,有氮氣、氧氣、二氧化碳、其他氣體。(板書)我們可以發現不管是空氣還是呼出氣體,他們都是混合氣體,縱坐標
表示氣體所占的百分比。
師:接下來請以小組為單位,看圖或者科學書23頁,比較吸入和呼出氣體的百分比,你還有哪些發現?
生:預設:學生發現氮氣吸進去78%呼出78%,無增無減;氧氣吸進去21%呼出卻只有16%,減少了;二氧化碳吸進去0.03%呼出卻有4%,增多了;其他氣體吸入0.97%呼出有2%,增多了。
師:減少的氧氣去哪里了,增加的二氧化碳又從何而來?通過觀看呼吸的意義視頻,請你從中尋找答案。
(二)通過視頻了解人呼吸的意義播放視頻
師:減少的氧氣隨著血液進入了我們的身體,增多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也是來自于我們身體。
師:小結:我們體內所有的細胞都需要空氣中的氧氣來維持生命,從空氣中吸入的氧可以幫助我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人的呼吸實際上是在進行氣體交換,使氧氣進入血液,同時排出二氧化碳。
三、探索與發現:人體活動與呼吸
我們在不同的狀態下,呼吸會發生什么變化? 哪些活動會讓我們的呼吸發生變化
師:哪些活動會讓我們的呼吸發生變化?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預設生:運動會讓我們呼吸加快,睡覺會讓我們呼吸減緩。
不同狀態下,呼吸會發生什么變化
(一)活動一:測安靜狀態下一分鐘呼吸次數(板書安靜)
1.提示:放松心情正常呼吸,不要刻意控制呼吸。指導測量呼吸的兩種方法
(一呼一吸、一吸一呼)。
2.師統一計時,學生集體實驗:第一次測試1分鐘呼吸的次數,并記錄。
師:16—24次的請舉手,25—30次的請舉手,30次以上的請舉手。
師:7——14歲的兒童,安靜狀態下,一分鐘呼吸的正常值是(板書18— 20)次,當然這只是一個參考,我們的呼吸與年齡、性別、身體健康狀況、你身
體的放松程度等多種因素有關,但如果你呼吸次數超出參考值較多,你就需要思考原因,是實驗時我刻意去控制呼吸了嗎?是我把一呼一吸算成了兩次了嗎?為了實驗的準確性,我們還要再測兩次。
3.強調不要刻意控制呼吸,一呼一吸算一次,師計時學生再測試 2 次,并記錄。
師:我們測量了三次,三次的數據都一樣嗎?
預設:一樣、不一樣師:當出現數據不一樣時我們該如何取值呢?
4.合理取值:
師:關于如何取值老師給你們介紹三種方法,第一種:取平均數。第二種取眾數也就是相同數值較多的數。第三種取中位數,沒有相同數值的,取位于中間大小的數。
5、完成取值,小組分享一分鐘呼吸次數,如果有超出正常值特別多的可以幫助他找找原因。
(二)活動二、測運動后一分鐘呼吸次數
師:前面我們預測運動后呼吸次數會增加,接下來我們就來實際測一測。
1測運動后一分鐘呼吸次數(板書運動)
-
生聽教師統一口令做運動(原地快走、原地跳動、原地深蹲),運動結束立即測一分鐘呼吸次數,強調運動安全。
-
將個人的數據匯總到小組記錄單里,分析數據說發現。
-
隨機請7名學生上臺將自己的數據匯總到班級記錄單里師:分析數據,你有什么發現?
2.分析數據說發現
(1)分析小組記錄單和班級匯總記錄單的數據,說發現生1:運動后,呼吸次數增多了。
師:帶著學生與安靜狀態下做對比。
生2:運動后,每個人呼吸次數增多的不一樣。
師:強調身體的個體差異。
生3:運動量越大,呼吸次數增加的越多。
師:帶著學生梳理運動量大小與呼吸次數的關系。
生4.個別學生運動量越大,呼吸次數反而比上一次運動量小的呼吸次數還多。
師:強調安靜狀態下我們做了三次測試,運動后的每一個我們也應該做三次,但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我們沒有分別做三次,強調多次實驗可以避免誤差,讓實驗更準確。
師小結:運動后我們的呼吸次數增加了,也就是說—我們的呼吸加快了,而且運動量越大,呼吸次數增加的越多。 (板書呼吸加快)
3.運動后呼吸次數的增加,對我們的健康有什么好處?
生:當我們運動的時候,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氣,氧氣從呼吸獲得,呼吸次數的增加更有利于氧氣的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的排出,可以使得我們身體的細胞更好的工作,運動后呼吸次數的增加其實就是為了滿足我們身體的需求,從而達到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的目的。(板書健康)
4.身體大器官
師:伴隨著呼吸次數的改變,你注意到心跳速度的變化了嗎?生:運動后心跳加速
師:為什么運動后心跳速度會加快呢?生:加快運輸
師:運動后心跳加速可以加快促進血液流通,從而提供給身體更多的氧氣。
師:小結:我們人體由多個器官組成,各個器官都有它自己的作用,各個器官不是獨立工作而是共同參與,協同合作才能幫助我們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四、知識拓展(預設4分鐘) 1.保護好呼吸器官我在行動:
出示圖片:保護呼吸器官的具體做法:加強體育鍛煉、外出戴口罩、多通風、遠離有害氣體等
小結:人每時每刻都在呼吸,保護好呼吸器官,才能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2.呼吸的中轉站——肺
教師解釋:肺是氣體交換的“中轉站”,“中轉站”的大小直接決定著每次呼吸氣體交換的量。雖然這個“中轉站”每次能夠交換的氣體量是一定的,但是這個量的大小是可以通過體育鍛煉來增強的,所以經常鍛煉,可以使得我們的肺功能更加強大。
呼吸與健康生活教學反思
本課通過復習回憶一次呼吸是指一吸一呼或一呼一吸,人體的呼吸器官有口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然后帶著問題進入新課。
進入新課先了解人體呼吸的意義,通過視頻初步認識吸入和呼出氣體是不一樣
的,再通過對吸入和呼出氣體成分比較圖來分析,使學生認識到在呼吸的過程中氧氣減少了,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增多了,為什么有的氣體減少了,有的氣體增多了,帶著問題播放《呼吸的意義》視頻,讓學生理解呼吸實際是在進行氣體交換,吸收氧氣的同時排出二氧化碳。在分析比較圖時,為了節約時間,讓學生分析重點,部分直接可見信息由教師帶著學生梳理如:顏色代表什么?橫縱坐標各代表什么?
安靜狀態下,一分鐘呼吸次數統計,盡管強調了放松身體,正常呼吸,一次呼
吸是指:一吸一呼或一呼一吸,但還是出現了越是強調放松,學生越無法放松的情況,還有個別學生呼吸次數在30次以上。給出了安靜狀態下,7-14歲兒童一分鐘呼吸的正常值18—20次左右作為參考值后,情況有所好轉。但第二次第三次測之前,還需要再次強調何為一次呼吸,放松自然呼吸。運動后,一分鐘呼吸次數統計,分為三個運動,原地快走;原地跳動;原地深
蹲,當運動量不夠時,運動完測量不及時時,個別孩子出現了原地快走與安靜狀態下呼吸次數一樣的情況,原地快走比原地跳動呼吸次數多的情況。在運動量的安排上調整為原地快走4個八拍,原地跳動6個八拍,原地深蹲30個后,橫向分析數據:運動后呼吸次數增加,運動量越大,呼吸次數增加的越多,學生很容易就得出發現,縱向分析:每個人運動后呼吸次數增加的不是一樣多。引出加強鍛煉可以讓肺功能變強大。但這里不展開講,不然時間不夠。
運動后呼吸次數的增加與身體健康的關系,學生往往不易把呼吸的意義與后者聯系起來,可以引導學生反向思維:如果運動后呼吸次數不增加會如何?
拓展環節,保護呼吸器官的具體做法,時間合適的話可讓學生來說,時間不夠就教師說,靈活調整。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呼吸與健康生活”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教育科學四年級上冊《呼吸與健康生活》成都”,所屬分類為“小學科學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教育科學四年級上冊《呼吸與健康生活》成都”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