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急救
所屬欄目:高中主題班會優質課
視頻課題:高中安全教育10-12年級《CPR現場急救之胸外按壓》四川省 - 成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安全教育10-12年級《CPR現場急救之胸外按壓》四川省 - 成都
逃生與救護知識
------CPR現場急救之胸外按壓
一、設計背景
主題背景----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僅是教孩子學習與考試,更多是教會孩子生活,教會孩子思考,教會孩子掌握自己的命運。命運的根本首先在命,我們怎么掌握自己的命呢?如何面對我們身邊的突發事件呢?我們知道,隨著時代的發展,類似心肌梗死等突發疾病或心臟驟停事件越來越普遍,很有可能哪天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甚至發生在我們學生的家庭中。而醫生不會隨時出現在我們身邊,與其把希望寄托在別人手里,為什么不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呢?就成都而言救護車到達現場的平均時間超過10分鐘,而猝死留給我們的搶救時間可沒有那么長!面對這種情況,就需要盡可能的讓我們身邊的孩子和家長都學會院前急救,學會在救護車到來前的保命技術!
政策背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2017年10月1日施行,第一百八十四條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這一善意救助者責任豁免規則,被稱作"好人法",其用意是鼓勵善意救助傷病的高尚行為。
學生背景----本節課授課對象是高中年級學生。本節課在設計中充分考慮高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把握住青春期的孩子渴望長大,渴望獨立的心理,讓學生明白作為一個獨立人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與擔當。同時充分考慮高中學生生理因素,強調急救原則是保己救人,立即呼救,協同救人等基本原則。本節課的設計上更強調接近孩子的生活實際,強調實際操作與標準考核。
學校背景----“萬源歸本,修己達人”這是我校一直以來的育人理念,我們不僅強調學生成績,更強調追尋學生發展的本源,強調修身齊家。“萬紫千紅,德才兼達”是我校的培養目標,我們立志培養學生做一名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會、有益于國家的德才兼達的七萬人。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明確現場急救程序,學會心肺復蘇中胸外按壓操作要領。 2、能力目標:樹立搶救意識,責任心,同情心。
3、素質目標:具有仁愛精神,能夠對患者進行相關的宣傳教育,具有慎獨精神注意保護患者的病情隱私。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現場安全評估,胸外按壓頻率、按壓深度。 難點:
1、強化學生急救意識。2、心肺復蘇中胸外按壓具體操作要領。
四、教學方法
情境導入法、理論講授法、問題探究法、圖片展示法、實踐操作法
五、教學設計
六、教學過程
活動主題
CPR現場急救之胸外按壓
顯示中美兩國心臟驟停死亡率和救活率的比較,以及我校救護知識現狀調查分析
針對我校急救現狀,引導學生一起回顧急救步驟
視頻呈現我們遇到突發情況的急救手段
針對剛才的急救視頻,提出問題并討論,形成正確的急救措施,并練習操作心肺復蘇之胸外按壓
朗誦關于《生命》的詩句,再次感悟生命,升華主題
數據導入
回顧急救步驟
現場急救
胸外按壓
主題升華
活動對象 高一學生
活動目標
安全意識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救助觀,不盲目進行急救,銘記保己救人、立即呼救、協同救助等基本救助原則。
安全知識目標:通過教學能讓學生了解急救的成人生存鏈和急救的基本程序。
安全技能目標:通過教學促使學生能夠掌握有效急救方法以及急救步驟和急救標準。
活動重點 現場安全評估,胸外按壓頻率、按壓深度。
活動難點
1、強化學生急救意識。2、心肺復蘇中胸外按壓具體操作要領。
活動準備(典例準備、教具選擇、場景營造、隱患控制)
救護知識現狀調查、心肺復蘇模型、秒表、個人防護裝置、教學PPT、助理糾正指導等 活動過程
活 動
環 節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數據案例導入 利用中美心臟驟停和救活率餓數據差異比較,增加學生對急救知識的興趣,強化學生急救意識,尊重生命,拯救生命,同時用我校救護知識現狀引導學生思考: 1、如果我們身邊的朋友親人遇到了突發性猝死,難道我們也只能哭泣嗎?
2、如果你在急救現場,你會怎么辦?
引導學生回顧:作為中學生,面對身邊突發性事故的正確
操作
數據比較,并思考,遇到突發性猝死,我們作為學生可以做什么?
回顧評估現場并呼救的知識點并實踐操作
通過啟迪學生思考,把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實踐生命價值的理念在孩子的心中先埋下伏筆。
二、急救步驟了解 由現場評估繼續延伸初步認知急救步驟 初步了解急救的步驟,對CPR有一個整體認知
整體上認知CPR的流程 三、引出課題-----心肺復蘇之胸外按壓
引出課題
講解什么是心肺復蘇
認知心肺復蘇不能在活人上面操作,只能是拯救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
了解心肺呼吸的概念 認知心肺復蘇應該在什么場合使用!
充分認知心肺復蘇的使用條件,正確對待生命 四、急救現場 針對部分學生以前學過心肺復蘇,進行現場操作并觀看視
頻
播放一個學生急救視頻并針對剛才的視頻進行問題討論
現場展示以前學的CPR 通過觀看視頻,認知拯救生命的意義,更認識到規范化的高質量的CPR更能拯救生命
通過實操和視頻,強調高質量的CPR才是有效的 五、胸外按壓 (一)擺放體位,解開上衣
被救者不會躺在地上呈正確姿勢等待我們急救,所以擺放體位是關鍵:
地面或床板(硬的平面) 仰臥位
整體轉動、保護頸部
了解急救體位,不是什么地方什么姿勢都可以,其次學會保護被救者,避免造成二次傷害
尊重生命,避免二次傷害
(二)明確按壓部位及尋找方法
明確按壓部位和正確的尋找部位方法
尋找方法:劃肋弓方法胸骨中下1/3處
按壓部位:胸部正中,乳頭連線水平
通過理論聽講和圖片認知,熟悉按壓部位及尋找部位方法,掌握要領
明確錯誤的位置會導致的傷害
通過聽、看初步掌握胸外按壓的部位和尋找部位的方法,為下一步實際操作做好鋪墊
(三)按壓方法
和姿勢 結合圖片講解示范 1、明確掌根按壓
2、雙手姿勢:十指相扣,雙掌根重疊,掌心翹起,手指離開胸壁
3、身體前傾,三點一線 雙臂伸直,垂直向下 用力、有節奏地、連續按壓30
次
通過圖片、文字和教師示范,掌握正確的按壓姿勢
了解按壓原理,操作的目的
掌握正確的按壓方法,明確按壓原理。
(四)按壓實操 按壓頻率100--120次/分 按壓深度5--6厘米(成人) 按壓與呼吸比30:2 每次按壓胸廓回彈恢復。 盡量避免按壓停頓。
(按壓時要讀出按壓次數01、02、03……30,約在17秒)
小組實際操作胸外按壓,教
師分別指導并糾正動作要領(尤其按壓頻率)
通過在模擬人上實際操作幫助學生掌握動作要領 六、總結 明確心肺復蘇中胸外按壓的重要性 通過分享心臟驟停后每分每秒時間導致的身體變化引導學生明確急救的時間緊迫性
認知到及時簡化的CPR,胸外按壓對患者是有積極作用的。 通過心臟驟停后的身體表現認知到急救的緊迫性和
必要性
強化對胸外按壓的重要性理解急救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七、珍惜生命,強化學習急救的神圣感 請學生朗誦有關《生命》的詩句,進一步理解生命、強化學習急救的神圣價值 理解生命的價值,無論是為了親人好友還是陌生人,對他人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讓每一個生命都有意義 明確救人不是一時新奇,而是一種堅
持,生命的價值在于我們的恒心。
板書設計
七、主題活動反思
本節課主要講解和實際操作的是心肺復蘇最重要的步驟----胸外按壓,本節課在設計上比較合理,在活動過程中給予學生的操作時間大于15分鐘,而本節課在設計之初也是滿足我校《生命健康》校本課程設計的,下節課還會繼續學生實踐操作,并不是單獨存在的一節內容。如果要單獨作為一節課內容來普及,需要側重學生實際按壓操作的時間和老師的及時糾正指導,最好有一名助理老師協同指導。學生通過實踐和老師及時的指導,學會了更準確的把握胸外按壓位置、按壓頻率、按壓深度等重要安全技能知識。
八、資料鏈接
1、類似案例
2017年4月清明遇上好天氣,上山游玩或是祭祖的人特別多,假期第一天在蕭山衙前與坎普交界的一座山上,就發生了一件讓人感動的事,浙江省中醫院90后的急救女醫生朱云飛跪地為一個暈倒的大爺做了20分鐘的心肺復蘇,挽救了他的生命。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戈登·艾維博士表示,采取心肺復蘇術要區分不同病情。因心臟病發作導致的呼吸終止、心臟停頓,實施心肺復蘇術時,人工呼吸并非必需步驟,反而會干擾胸外按壓,浪費寶貴的搶救時間,最終貽誤搶救時機。戈登和其同事呼吁,將人工呼吸從搶救心臟病人的心肺復蘇術指南中刪除。登·艾維博士說,盡管人工呼吸對溺水或異物堵塞呼吸道等導致的呼吸終止、心跳停頓
急救效果不錯,但是對突發心臟病患者卻并不適合。他研究發現,接受人工呼吸的心臟病患者在專業救治后的存活率為6%,而不接受人工呼吸的心臟病患者救治后存活率也能達到5%。然而那些只接受胸外按壓的心臟病患者存活率達到了11%。
2、安全知識
生存鏈:(1)迅速識別急癥并撥打當地急救電話;(2)實施著重于胸外按壓的早期心肺復蘇;(3)立即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4)(5)為專業醫務人員提供的高級生命支持。
心肺復蘇:是指對心跳、呼吸驟停的患者采取緊急搶救措施(C胸外按壓、A開放氣道、B人工呼吸、快速除顫等)使其循環、呼吸和大腦功能得以控制/部分恢復的急救技術。
心肺復蘇步驟:(1)評估現場安全;(2)輕拍并呼救患者(檢查患者有無反應);(3)呼救求助,檢查呼吸;(4)胸外按壓;(5)開放氣道;(6)人工呼吸;(7)以30:2的比例給予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一共五個循環;(8)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器。
3、技能
擺放體位:仰臥位,整體翻轉身體,保護好頸部;充分暴露胸部、松開腰帶。 按壓位置:胸骨下段,即兩乳頭連線與胸骨交界處。
按壓手法和姿勢:一手掌根部置于按壓部位,另一手平行重疊置于此手背上,十指相扣,手指翹起,只以掌根部接觸按壓部位;雙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雙肘關節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壓;放松時胸廓充分回彈,掌根不離開胸壁,但手掌不要倚靠在患者胸廓上。
頻率:100~120次/分(約17秒按壓30下)。
按壓與放松比例:1∶1(按壓和放松的時間比差不多)。 按壓深度:5~6cm。 按壓間隔:不能大于10s。 4、安全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2017年10月1日施行,第一百八十四條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
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九、設計亮點(簡述此教學設計最有新意、有實效或者有推廣意義的1-2點)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側重在胸外按壓,力求教會學生最簡單有效的急救方法,課程是以中美心臟驟停人數和救活率差異性為導入,向學生渲染我國心肺復蘇普及率很低,向大家提出思考:遇到心臟驟停,作為高中生,逐漸成人,我們難道只能等待或者哭泣嗎?圍繞學生青春期的特點,強調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后面的操作和教學中,學生能保持認真負責任的態度。
本節課在胸外按壓的教授中,以一個學生被急救的視頻向學生表明我們也可能需要被急救,大家希望被規范的方式急救還是不規范的方式,引起大家討論胸外按壓的標準。
本節課的亮點是貼近學生生活,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實際操作為主,教師指導糾正為輔,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責任意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