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二《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深圳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二《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深圳大學師范學院附屬中學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學設計
深大附中肖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概括馬克思一生的功績;
過程與方法——品味文章語言,體會文字背后的深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馬克思的人格魅力,汲取精神營養。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理解冷靜理性的情感表達方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我想了解一下,在你心中,馬克思是一個怎樣的人? 過渡——這是我們對馬克思的第一印象
二、梳理結構,概括功績
2、那么,恩格斯心中的馬克思是怎樣的呢?請迅速瀏覽課文,從文本中找到答案。
明確:功——思想家、科學家(三大發現)、革命家(革命實踐活動) 德——無私
過渡——對于馬克思在科學和革命領域的貢獻,恩格斯用了一句話來總述,哪一句?
這樣我們相當于梳理了文章的結構。
這就是恩格斯心中的馬克思,他是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革命家。 三、品味語言,體會情感
過渡:請設身處地地想想,這樣一位偉大的巨人逝世了,你會是什么心情?如果他恰好是你最真摯的朋友,你又會是什么心情?
3、恩格斯與馬克思相識40余年,他們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并肩戰斗,不離不棄。列寧評價他們的友誼超過了古人關于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對于馬克思的突然去世,恩格斯在悼詞中表現出怎樣的心情呢?
請再次回到文本,細細品讀第一段。先自己揣摩語言,然后同桌間交流看法。 明確:
兩點三刻——時間交代得如此具體,可見作者對這個時刻的刻骨銘心,可見悲痛之深。
最偉大的思想家——高度評價,可見崇敬,崇敬中又有惋惜。
停止思想——不直說逝世,而是委婉地道出這一事實,不忍說,可見悲痛之深。 生命不息,思想不止,暗含敬仰,由敬仰而見悲痛
還不到兩分鐘——時間之短,去世之突然,未能見最后一面,遺憾惋惜悲痛。 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永遠地睡著了——暫時;用轉折強調永遠離去的事實;滿
2
含不舍與哀痛。
小結:我們分明感受到了字里行間蘊含著濃濃的哀思,但是作者并沒有借助哪怕一處直接表明哀痛悲傷的字眼,而是將巨大的悲痛藏在平靜的敘述背后。如果只是粗略地讀,我們很難體察到背后的深情。這正是這篇悼詞耐人尋味的地方。
我們還能從文中其他段落找出一兩處這樣的句子嗎?
這位巨人逝世以后形成的空白,不久就會使人感覺到——損失的無可彌補,地位的無可取代;于頌揚中見惋惜、悲痛。
四、對比閱讀,認識特殊性
過渡:所以,這些文字言簡而意豐,值得我們細細品味。那么一般的悼詞大多怎么寫呢?我們對比另外兩段文字,來進一步認識這篇悼詞的特殊性。
雨果《》——兩人均為法國文學史上有名的作家,而且私交甚好。這里,雨果的情感表達有何特點?而恩格斯呢?
左拉《》——兩人的身份也是作家,雙方也是好友。這段文字在內容的選材上有何特點?恩格斯呢?
五、思考探究,理解特殊性
4、那么,恩格斯為什么完全不提及一絲一毫的生活細節?為什么要選擇這么理性的方式來表達最悲痛的情感呢?
明確:
身份——內容——情感表達方式; 時代背景——最遭忌恨、最受污蔑——是的,偉大也要有人懂。最偉大的人,遭遇最惡劣的環境,遭受最惡意的歪曲,作為他最親密的戰友,恩格斯沒有停留在個人情誼的抒寫上,而是站在公共性、時代性、歷史性的高度,客觀評述馬克思的功績,讓人們理解他、尊重他。
以其對馬克思主義的無比堅定的信心,對有關馬克思的種種歪曲做出的堅決回應。這正是恩格斯根據特定場合、特定環境,結合特定身份,
而,最理性的表達恰恰是最深切的告白。 5、拓展延伸
時間印證了恩格斯的預言, 1999年在英國廣播公司組織的評選中,馬克思當選為千年最偉大的思想家。 2005年,馬克思再度榮登全球十大哲學偉人的榜首。100多年前,恩格斯說,而今天,我們可以堅定不移地說。
六、以誦悟情
現在請大家自由誦讀第一段。
好,給大家10秒鐘,整理心情,保持安靜。現在讓我們回到1883年3月14日的下午,通過有感情地朗誦,來緬懷這位偉大的巨人。請XX同學朗誦第一段。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