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修辭無處不在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二梳理探究《修辭無處不在》天津市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二梳理探究《修辭無處不在》天津市 - 靜海
《修辭無處不在》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掌握“語音修辭” “詞語修辭” “語句修辭”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2、展示、交流生活中的修辭現象,感受修辭的無處不在,從而樹立“大修辭”的觀念。 3、激發我們對祖國語言文化的熱愛,從而在平時的語言實踐中運用修辭提高自身的語言魅力。 教學重點:修辭“無所不在”,建立“大修辭”觀念。 教學難點:把握“詞語修辭”及其效果。
學情分析:高一年級學生對于煉字詞、 常見的修辭格、特殊句型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只是不清楚原來這些都屬于“大修辭”的范疇,通過本節課的引導、分析與訓練,結合對學過的修辭知識的串聯、梳理和探究,讓學生樹立“大修辭”觀念并掌握三種修辭的使用是完全能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說起修辭大家肯定不會陌生,現在我們就來欣賞錢鐘書先生寫在《圍城》里面的一段話,看看其中運用了什么修辭?
上來的湯是涼的,冰淇淋倒是熱的;魚像海軍陸戰隊,已登陸了好幾天;肉像潛水艇士兵,會長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紅酒無一不酸。——錢鐘書《圍城》
錢鐘書正是運用了比喻才把非常普通的東西描寫得如此形象,讓人讀來幽默風趣,由此看來啊使用修辭是有極大的好處的,那除了比喻我們還經常提到哪些修辭呢?(生齊說:擬人、夸張、排比„„)的確這些修辭都美化了我們的語言,使我們的語言更加生動形象,不過,同學們提到的這些修辭嚴格地來說是屬于狹義的修辭,叫做修辭格,而我們今天主要來說的是廣義大修辭,它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無處不在。 二、走進新課:
昨天大家已經預習過課文了,下面想請大家回答兩個問題,第一:什么是修辭?第二:修辭分為哪幾類?
學生回答:修辭是對語言材料進行選擇、調整和組合的過程,目的是為了使語言表達得鮮明、生動。
師:明確:簡單來說,“修”就是修飾;“辭”就是言詞,“修辭”就是修飾言辭。只要能夠對我們的語言起到修飾作用,我們都可以把它稱之為“修辭”。因此修辭不僅包括修辭格(比喻、比擬、夸張„„)還包括音節調配、煉字、煉句等。
師:那么修辭可分為哪幾類呢?
2
生:語音修辭、詞語修辭和語句修辭三類。
師: 這節課我們的任務就是體會修辭的妙處,并學會使用修辭。
(一)語音修辭:排比、對偶、反復、頂真、聯綿詞,疊音詞、押韻等。 探究:下面的句子在語音的調配上具體用了什么方式,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此部分內容由學生自己體會并說出修辭的妙用,教師只做一下引導和總結。
1、來吧,來吧,來吧。一起舞蹈,什么煩惱可以將我打擾;來吧,來吧,來吧。多么逍遙,歌聲悠揚,哦,激情蕩漾„ —韓紅《來吧》
明確:此段歌詞運用了反復的手法, 反復,就是通過重復使用一個詞語或者句子的方式,來增強節奏感,加強情感的表達。 還使用了連綿詞能使韻律優美動聽。
2、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你 (疊詞、押韻) 炊煙裊裊升起 隔江千萬里
明確:押韻,自古以來人們作詩寫詞都講究押韻,這樣會使韻律和諧優美,讀來朗朗上口。疊詞,聽起來有一種語音的美感和節奏感,而且疊詞不但增強了的音樂美,還增強了形象性,把炊煙模擬得惟妙惟肖。
3、北京潭柘寺的彌勒佛兩邊的楹聯:
大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明確:頂真是用前一句的結尾來做后一句的起頭,使鄰接的句子頭尾蟬聯遞接下去的一種修辭格。讀來有一種連綿不斷的氣勢,描寫了彌勒佛的形象:大肚子,而且常常微笑著 ,另外也勸人要像彌勒佛一樣有容天下之事的寬廣的胸懷,樂觀微笑著面對人生。
頂真修辭不但使語句讀起來如行云流水般暢通,而且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顯得周密嚴謹。
通過以上的探究,我們發現語音修辭的妙處:富有節奏感 ,優美動聽。(齊讀)所以說語音修辭給人帶來的是一種聽覺上美的享受,下面我們再來探究一下詞語修辭的藝術魅力。
(二)詞語修辭:①煉字;②詞語超常搭配;③比喻、借代、比擬、夸張、通感、雙關、仿詞等修辭格。
以下語句運用了那種修辭,效果怎樣?學生思考作答,老師指點。 1、紅杏枝頭春意鬧。 —宋祁《玉樓春 春景》
明確:“鬧”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具體形象的寫出了春天到來,萬物復蘇的場景。還使用了通感的手法,春天花兒綻放,春景是我們眼睛所看到的,是視覺,它是一種靜態之景,但是一個鬧,又可以使我們想象出春光明媚,鶯歌燕舞,百鳥嬉鬧,萬物爭春的這些動態的景象,所以這個鬧用了通感之后就起到了一種化靜為動的作用,更加讓我們體會到了春天的生機勃勃。
2、提著昨日種種千辛萬苦,向明天換一些美滿和幸福。 ——周華健《風雨無阻》
明確: “千辛萬苦”,詞語的超常組合,也是煉字。千辛萬苦而用提,不用背,不用負,也不用拖,可見一中舉重若輕、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而后句的“換”字用得好,有付出才有回報,幸福的前提是付出千辛萬苦。用詞非常準確并且富有新意,
3、雙關: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詞的多義和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 雙關又分為兩種:諧音雙關和語意雙關。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明確:此句屬于諧音諧音。東邊日出西邊雨,表面意思是說是沒有晴,但是東邊又出太陽了,很難說是晴是雨,更深層的意思是那位姑娘覺得那位男子對他好像沒有感情了,可現在又為她唱歌,好像對她還有感情,描寫出這位女子內心當中的焦慮,疑惑和擔憂。雙關使這種情感表達的更含蓄了。
·旗桿上插雞毛,你好大的撣(膽)子。 明確:歇后語,諧音雙關。 ·要想皮膚好,早晚用大寶。 明確:語意雙關
4、仿詞:就是更換現成詞語中某些詞臨時仿造出新詞語。仿詞給人的是一種新奇感和生動感。
·宋丹丹:那錢兒不是有個罪名叫—— 崔永元: 挖社會主義墻角!
宋丹丹: 是,給我定的罪名就叫薅社會主義羊毛。
·仿歌名《都是月亮惹的禍》的例子 都是太陽惹的禍
明確:仿詞效果:新穎,風趣。
小結:以上僅列出了詞語修辭中不常學的幾類修辭,我們就已經能感受到詞語修辭無處不在。其效果:準確、簡練、生動、形象。所以我們以后要多運用詞語修辭,來使我們的語言錦上添花。當然生活中我們不僅在在詞語上要錘煉,在句式的變化上也要創新。避免單調、呆板和散亂。接下來我們來研究一下語句修辭。
(三)語句修辭:對句子的選擇、組合與錘煉。如倒裝、整散句、長短句、反問句、設
4
問句等。
體會語句修辭的妙處,以學生分析為主,老師略做點撥。 1、“祖國啊,我愛你!”
明確:倒裝句,把要強調的部分提到前面,進行突出。使表達的情感更為強烈。 2、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并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 (郁達夫《故都的秋》)
明確: 結構相同,語句整齊,有一種整齊的美感,讀起來,聲韻鏗鏘,語勢貫通,具有很強的音樂感。整散結合,語氣舒緩,給人一種美感。 3、做人要是沒有理想,那和咸魚有什么區別呀?——《少林足球》
明確:反問能夠加強語氣,顯得更有震撼力。 小結:語句修辭的效果:靈活,不呆板,重點突出。
語音修辭,詞語修辭,語句修辭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這些修辭的運用可以讓我們的語言優美和諧,生動靈活,起到了非常好的表達效果。接下來通過下面的練習讓我們進一步欣賞這些修辭的妙用。
三、綜合練習:學生討論,然后作答。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3、中國平安,平安中國。
4、妹妹你慢慢地往“錢”走。(《光明日報》) 5、青龍臥雪—菜肴 絕代雙驕—菜肴
6、 說說這條公益廣告之妙 愛我,追我,千萬別吻我!
7、海上( B )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A、升 B、生
小結:通過這些練習,相信大家確實感受到了修辭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只要咱們留心生活,我們就會發現它的影子。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會發現同樣的一句話不同的人說出來會有不同的感受,甚至一字之差可能謬之千里,比如,大家正在上自習的時候老師走進來,有同學就說了一聲“老師怎么又來了”老師聽到這樣的話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啊?高不高興啊?生:不高興。師:會感覺到很傷心,同學們都不歡迎我啊,那我改一個字就一個字馬上讓老師的心情愉悅起來,改哪個字啊?“老師,您怎么才來啊?”千呼萬喚始出來,等你等得好
5
辛苦。∵@樣老師聽了之后就會比較開心。所以錘煉我們的語言,妙用修辭,能夠使我們的語言化腐朽為神奇。下面我們就拿起我們手中的修辭這根魔杖,來美化我們的語言。
四、課堂練兵 下面兩道題任選其一
1、 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描寫你的某一個學科的學科特點,也可以寫出對某學科的感悟。
2、 如果你是某粉筆產品的代言人,請運用修辭為粉筆設計兩句廣告詞。
總結:古人常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說的是講話的時候要講究辭令,寫文章要講求文采,而今我們要能夠妙用修辭,就能夠使我們的語言化平淡為生動
(板書)通過今天的學習希望同學們能夠關注修辭,關注生活,關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修辭,記得妙用修辭,處處花香滿徑。
• 五、課后作業: • 課本P72課外延伸
據傳說,一天晚上,云淡風輕,蘇軾和黃庭堅對月賞梅。蘇軾的妹妹走過來,笑著說:我有一聯,只是有兩個關鍵字未找妥,想請教你們。這一聯是:輕風細柳,淡月梅花。”蘇軾知道妹妹喜歡出難題,但又不能拒絕,只好仔細琢磨起來。黃庭堅稍一思索,便回答道:“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小妹搖頭說:“太俗了!”蘇軾接著說道:“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小妹還是搖搖頭。黃庭堅著急地說:“加何字為妙,愿洗耳恭聽!”蘇小妹笑著輕輕吟道:“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這三聯涉及動詞的選擇,你認為哪一聯最好?為什么?另外,請搜集古今中外“推敲”的故事,并與同學交流。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