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想象世界,學會虛構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二《想象世界 學會虛構》教學-西安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二《想象世界 學會虛構》教學-西安市西航一中
化實為虛進入想象的世界
——《想象世界 學會虛構》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教學設想:
語言學家馬林諾夫斯基曾區分出兩類語境: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其中文化語境是飽含說話者生活于其中的社會、文化。于是,我想如果我們的創作中能有效地融入說話者生活學習于其中的社會文化,我們的文字就不會思想蒼白,無病呻吟,難引共鳴了。有了這個想法,我就開始思考如何把語言學中文化語境這個抽象的概念生動形象通俗地傳達給高一的中學生。恰逢講到李白的《蜀道難》,詩人瑰麗神奇的想象給我啟發,我思考可以用化實為虛法,通過構建想象世界作為整體框架,將文化語境的“場域”“人物”“作者角色”滲入其中,以達到學生從通俗自在的想象出發,自然而然地構建出有思想有文化有個性的文化語境的效果。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嘗試運用有指向性的化實為虛,創造一個有文化有思想有個性的想象世界。
過程與方法目標:聞思行相與為一,感受想象的世界,創造想象的世界,體悟進入想象世界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想象力是智慧的源泉。體驗想象的樂趣,培養想象的能力。 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知積累,但邏輯聯想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正
在形成中,本節課,將由淺入深,從感性認識出發,在體驗與思悟中不斷歸納整理進入有品質的想象世界的具體方法,以期從學會到會學且會用,提升學生的邏輯聯想和分析歸納能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嘗試加入“何人”“何處”兩個有指向性的要素,化實為虛,進入有文化的想象世界。
教學難點:嘗試融入“我”這一要素,化實為虛,進入有思想有個性的想象世界。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①敢想,敢說,敢笑,敢鼓掌,敢救場!②帶作文本和筆。 一、導語設計
三個男生讀《蜀道難》,全班和。
《蜀道難》,以神奇豐富的想象,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瑰麗的山水長卷,讓我們看到了李白笑傲人生的飛揚靈魂,今天讓我們借詩仙之靈氣,用化實為虛的手法,進入想象的世界。
實:眼前所見,具體存在。虛:心底所想,意中所求,情之所托。 這是什么?——手指。不,這分明是不周山上共工直入云霄的天梯,可以一覽九重天的勝景;這分明是盛世中華天眼望遠鏡上的一根鋼釘,可以鎖住宇宙星際的來電;這分明是會稽山頂一支雨后的春筍,頂天立地,節節分明!
這還是一根手指嗎?這還是一根手指,一根因化實為虛的想象而變得
界!
設計意圖:何處——場景設置,何人——人物設置,通過何人、何處二要素,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文化語境。 四、難點突破
選擇黑板或屏幕上的任一形象,將“我”(可以是真實角色——自己,也可是虛擬角色,比如我把自己當成楊貴妃)想成這一形象,寫下“我”會做些什么,想些什么,體現出關于人生的思考。
教師舉例:
有時,我真愿意做那繡娘巾帕上的一只飛鳥,永遠停留在上面,忘記飛翔的天空,只愿與你不離不棄,擦盡你所有思念的淚水。
我是停留在圓頂教堂塔尖上的一只飛鳥,低頭透過那些五彩斑斕的玻璃,望見神圣十字架上痛苦而幸福的神情,我要安靜地駐留在這里,與人們一起做一次虔誠的祝禱。
評語: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最堅實的信仰!(動筆創作,5分鐘)
操作方法:全班6人組交流修改,個別同學展示,老師從個性、文化色彩、想象的豐富新鮮、手法的多樣變化、句式的整散交錯、眼睛見識、思想的深度等方面,見機點評。
設計意圖:當“我”進入文化的語境,想象的世界將富有鮮明的個人色彩,我們追求的有思想有文化有個性的語境將初步形成。 五、歸納總結:
化實為虛,虛中一定要飽含思想文化的氣質,要有富有個性的的獨特
的“我”,如此化文入境,才能造出一個光華四射的想象世界。 六、訓練落實: 1.局部訓練
嘴上說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一位攝影師的微信朋友圈。他寫到:
如果你看到這位攝影師的朋友圈,你會怎么回復?(建議回復時用化實為虛法進行想象,并出現“何處”“何人”“我”三要素,化文入境表情思。)請賜文。 拋磚引玉,教師示例:
月光流放了天宮的背叛者,將其幽禁于再也沒有桂香的牢籠,而這就是嫦娥散落人間的發帶,或是她望向人間的最后一滴淚水。既然對繁華永生的渴望深入骨髓,又何必當初義無反顧追逐平凡的可悲!(人性復雜,管好本我,堅守追求)
設計意圖:有意識地構建富有想象力的文化語境,寫出有內涵的文字。
個別學生展示,推向高潮。 2.整體訓練:
想象力是智慧的源泉。無論是科技還是文藝創作,都離不開想象
力。今天,聞思行相與為一,已讓我們懂得運用有指向性的化實為虛,我們將進入一個有文化有思想有個性的想象世界。所謂精益求精,讓我們繼續前行„„
請大家齊讀:以“蛛絲”“柳絮”“水沫”“煙”等為題材,運用化實為虛的方法,做一篇關于“輕”的作文,體現自己的情懷或哲思。不少于700字。
課代表簡要提醒:書寫工整,紅筆自評優點100字左右,上交時間,全體鼓掌通過。
設計意圖:行動不如行動,把思想落實在行動上,進入有思想有文化有個性的極富想象力的文化語境,更好地反饋,更好地完善,更快地進步。
《化實為虛進入想象的世界》教學反思
語言學家馬林諾夫斯基曾區分出兩類語境: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其中文化語境是飽含說話者生活于其中的社會、文化。于是,我想如果我們的創作中能有效地融入說話者生活學習于其中的社會文化,我們的文字就不會思想蒼白,無病呻吟,難引共鳴了。有了這個想法,我就開始思考如何把語言學中文化語境這個抽象的概念生動形象通俗地傳達給高一的中學生。恰逢講到李白的《蜀道難》,詩人瑰麗神奇的想象給我啟發,我思考可以用化實為虛法,通過構建想象世界作為整體框架,將文化語境的“場域”“人物”“作者角色”滲入其中,
以達到學生從通俗自在的想象出發,自然而然地構建出有思想有文化有個性的文化語境的效果。
關于文化語境中的“我”:榮維東《交際語境寫作》中提到寫作四要素:作者角色、讀者角色、方式格式、話題主題。具體地說,“我”的真實角色與自然、社會、家庭、學校構成真實的人生,因此,“我”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我”的虛擬角色是可以熟悉體驗,合理聯想的。2015年全國高考“給警察先生的一封信”,沒有規定寫作者的角色,我們就可以按自己的需求構想一個適合自己表達的或真實或虛擬的“我”的角色。因此在文化語境中出現“我”之后,文字就會個性鮮明、色彩紛呈、情致盎然。
結合設計的初衷、學生的實際,完成教學的的整體設計。其中為了達到通俗平易、由淺入深、訓練寫作思維的目的,我對大量的材料進行了取舍剪裁,最后確定課堂的流程:第一,實景導入,烘托課堂氣氛;第二,入境體驗,化實為虛,激發想象,創造形象,為文化語境的創建提供磚瓦;第三,方法導引,化實為虛中加入“場域”“人物”,構建有文化氣質和個性風采的文化語境;第四,難點突破,加入作者角色,強化文化語境的個人情懷或哲思,以實現思維的深化;第五,歸納總結,明確在化實為虛中只有融入思想文化氣質和個性獨特的“我”,才能完成化文入境,寫出有內涵的文字。第六,訓練落實,通過局部訓練和整體訓練,進一步落實在化實為虛中創設有內涵的文化語境。
從學生積極發言的效果來看,本節課22人、39人次發言,可見
教學的設計是符合學生的心理和學習實際的。同學們能很快地入境,并能在一步步地提示中逐漸實現思維的深化,能用有的放矢、內容豐沛、形式多樣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很順利地用化實為虛的方法完成各自文化語境的構建,達到提升創作品質的目的。
從課堂創作的情況看,除了個別同學,其他人作品中的東方文化特質或西方文化色彩還不分明,文字中因文化的氣息不濃郁,因而創作還是趨于平淡呆板,還需要在創作中繼續浸潤文化的氣息。
從教學完成的個人體驗看,教學的設計理念沒有得到完整清晰的表達,易給人輕淺之感。這主要是我個人雖看懂了理論,摸清了事實,但還是沒有找到一條明晰的溝通二者的橋梁。教無止境,我還要繼續求索,探尋那更美的教育康衢。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