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竇娥冤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4-1《竇娥冤》河北省優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4-1竇娥冤-河北省省級優課
教學目標
1.了解戲劇及元雜劇的有關常識。
2.理清情節結構,把握雜劇內容。
3.賞析竇娥人物形象,概括雜劇的主題。
2學情分析
高中二年級的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元雜劇,對于元雜劇的知識沒有多少了
解。
本課
《竇娥冤》
由中國古代戲曲代表人物關漢卿寫成,
作為元雜劇的代表作,
同時也作為中國古典悲劇代表作,具有極高的悲劇美學價值。
高二年級的學生由于缺乏戲劇方面相關的知識,
對戲劇的矛盾沖突以及本課
極具價值的悲劇意義的理解都具有一定的難度。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時數設置為1個學時
3重點難點
1.鑒賞個性化的人物語言,把握雜劇內容,賞析人物形象。
2.準確把握戲劇沖突,歸納概括主題。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導入
在我國古代文學的人物殿堂里,有這樣一些奇女子:“舉身赴清池”的劉蘭芝、“感天動地”的冤竇娥、“怒沉百寶箱”的杜十娘、“質本潔來還潔去”的林黛玉。她們以其鮮明的個性和抗爭精神,在溫存嬌柔的背后閃耀著中國古代女子桀驁不馴的鋒芒。《竇娥冤》是中國古代戲曲的頂峰之作,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 盛贊該劇“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學習本文,要在了解元雜劇相關知識的基礎上,理解戲劇的“本色”語言,了解竇娥形象的典型意義。
活動2【講授】簡介戲劇與作者
中國古典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她以富于藝術魅力的表演形式,為歷代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而且在世界劇壇上也占有獨特的位置,她與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劇”。
中國古典戲曲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曾先后出現了宋元南戲、元代雜劇、明清傳奇、清代花部等四種基本形式。其中元代雜劇是我國戲曲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雜劇創作十分繁榮,創作體制亦較嚴格。
1、結構:元雜劇一般是四折一楔子演一完整的故事,依次寫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楔子”,一般置于第一幕之前,類似現代劇的序幕,有時也置于兩折之間,具有過場戲的性質。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
2、角色:扮演的角色主要有生、末、旦、凈、丑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外旦、貼旦、老旦、花旦等;凈: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丑: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次要人物。此外還有以劇中人物職務身份為名的雜角:如駕(皇帝)、孤(官員)、卜兒(老年婦女)、孛老(老年男子)、潔郎(和尚)等。
3、劇本構成: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
唱詞(即曲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
科(即科范):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動作、表情、舞臺效果)。也稱“介”。
白(即賓白:唱為主,白為賓):是劇中人物的說白部分,分別為對白、獨白、旁白、帶白(唱詞中的插話)。
4、音樂:雜劇的每折戲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每套曲子,是用不同的曲調組成的、曲調的多少不一)。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宮調,即調式,相當于現代音樂的C調D調等。我國古代音樂以宮(相當于簡譜1)、商(相當于簡譜2)、角(相當于簡譜3)、徵(相當于簡譜5)、羽(相當于簡譜6)、變宮(相當于簡譜4)、變徵(相當于簡譜7)為七聲,以其中任何一聲為主,均可構成一種調式。凡以宮聲為主的稱“宮”,以其他各聲為主的稱“調”,合稱“宮調”。曲牌,是曲調的名稱,每個曲牌都屬于一定的宮調。劇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標明宮調。如《竇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標示的【正宮】【端正好】,表示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屬【正宮】。
5、雜劇的主要作家作品
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
四大愛情劇:《拜月記》(關漢卿)、《西廂記》(王實甫)、《倩女離魂》(鄭光祖)、《墻頭馬上》(白樸)
6、作者
關漢卿,號己齋叟,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他不僅寫作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精音律,會吟詩,能吹蕭彈琴,歌唱舞蹈,也會下棋射獵,多才多藝。他一生創作雜劇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現僅存15部。《竇娥冤》《救風塵》《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活動3【講授】自由誦讀,初步感知:
1、學生結合注釋自主閱讀劇本,疏通疑難字詞(見課本注釋)
(1)字音
親眷(juàn) 嗟(jiē)怨 杳(yǎo)無音信 埋怨(mán)
煞尾(shā) 尸骸(hái) 負屈銜(xián)冤 罪愆(qiān)
古陌(mò)荒阡(qiān) 甘霖(lín) 亢旱(kàng) 萇弘(cháng)
羊肚(dǔ) 盜跖(zhí) 湛湛(zhàn)
(2)詞語
恓惶:煩惱不安的樣子。
燕侶鶯儔:比喻年輕的女伴,也比喻相愛的青年男女。
浪蕩乾坤:本義指天下太平,文中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意思。
鰥寡孤獨:泛指沒有或喪失勞動力而又無依無靠的人。
負屈銜冤:即含冤,承受委屈。
杳無音信:遠得不見蹤影,也沒有音信。
舉案齊眉:送飯時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后形容夫妻互敬互愛。
順水推舟:順著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順勢行事。
孤身只影:孤單一人,只留影子。形容孤獨一人。
古陌荒阡:指荒涼的地方,即荒郊野外。古代田間小路東西為“陌”,南北為“阡”。
萇弘化碧:形容受冤而死或忠心不泯。
望帝啼鵑:常指悲哀凄慘的啼哭。
2、概括《竇娥冤》劇情。
⑴竇娥被抵作童養媳。 ⑵竇娥拒絕改嫁。 ⑶竇娥蒙冤入獄。
⑷竇娥含冤被斬。解赴刑場,指斥天地; 訣別婆婆,至善至孝;
三大誓愿,昭示清白,有反抗精神。(板書)
活動4【活動】賞析文本,問題研討:
1、為什么說竇娥冤,她冤在哪里?
冤:屈枉,無故受到指責或處分。即無辜受屈。竇娥怕連累婆婆而屈招,可恨的是官府竟偏聽偏信,毫不作調查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嚴刑逼供,草草結案。
2、身陷冤情的竇娥有什么表現?
(1)引導學生將課本中第二折中【隔尾】【牧羊關】中有關內容進行勾畫、朗讀。
明確:堅信自己清白的竇娥情愿和張驢兒去見官,讓官府為她洗冤。可是她萬萬沒有想到,太守桃杌是個將告狀的看成“衣食父母”的主兒,他偏信張驢兒一面之詞毒打竇娥。
(2)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本第二折中【罵玉郎】【感皇恩】【采茶歌】【黃鐘尾】三個唱段,體味竇娥蒙冤被打的怨恨、憤怒、堅強和最初的反抗。
(3)桃杌毒打不成又生計要打竇娥的婆婆,竇娥“忙云: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罷,是我藥死公公來。”一個“忙”字,更見竇娥善良。
(4)引導學生學習第三折戲,再找出幾處體現竇娥善良的情節。
明確:為不讓婆婆受罪,主動承擔罪名的情節和赴刑場時要求劊子手不走前街走后街的細節以及【快活三】、【鮑老兒】等唱段,都表現出竇娥善良、孝順的美德。作者一再寫竇娥善良,越是寫她善良,就越能激發讀者對她的同情和對桃杌、張驢兒的痛恨。善良與命運形成對比,更見其“冤”。
3、引導學生反復誦讀第三折戲中最能表現竇娥無奈和反抗的唱段【滾繡球】。
(1)哪一句表現出對現實的不滿?
明確:“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
揭示出好人遭殃壞人橫行的社會不公平,這是竇娥用生命換來的認識,流淌著包括自己在內的善良不幸者的悲痛,洶涌著對作惡多端卻不遭報應之徒的無比憤怒,讀時要用一慢一快,一低一高,一泣一喊的聲調,流瀉出竇娥一怨一恨的情感激流。
(2)哪一句最能表現竇娥的反抗精神?
明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作天!”
善良的竇娥雖無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卻決不屈從上天的安排,她指天罵地、痛斥是非不分的天地,她不屈的反抗精神在閃光。這是竇娥在生命的盡頭用盡全力吼出的一句,多么悲恨,多么無奈,又多么痛快淋漓。
(3)本唱段表達了竇娥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表達了主人公悲極、憤極、怨極、怒極、無奈之極的思想感情。(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本唱段)
4、竇娥希望用什么來表明冤情?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明確:三樁誓愿
第一樁血濺白練:她希望刑場上的人們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樁六月飛雪:希望自己的冤屈在上天得到反應;
第三樁亢旱三年:她不僅希望個人的冤屈得到伸張,而且希望上天能懲治邪惡。
5、竇娥所發的三樁誓愿能否交換一下順序?
明確:三樁誓愿,從時間的延續上,一樁比一樁更久長;從空間范圍上,一樁比一樁更擴大。三樁誓愿依次遞進的過程,也是竇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過程,是她斗爭的矛頭更加明確的過程。
6、第三樁誓愿讓楚地亢旱三年,是否擴大化了?
明確:善良、孝順、安守本分的竇娥蒙冤入獄、含冤被斬,發下這樣的誓愿是當時情感的自然流露,符合人們的審美需求,并沒有擴大化。
7、竇娥的三樁誓愿與第一部分中對天地的指責是否矛盾?
明確:對天地的指責和要感動天地顯然是矛盾的。她訴說冤屈的過程中對天地的懷疑和依賴始終交織在一起,這正反映了作者的歷史和階級的局限。一方面,他通過竇娥指斥天地鬼神從根本批判封建統治階級,表達自己變革現實的愿望。另一方面,他又不能從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辦法,只能靠感動天地鬼神來昭雪竇娥的冤案。
8、竇娥臨刑前發下三樁誓愿,并且這三樁誓愿都實現了(第四折里交代楚州大旱三年),怎樣看待這樣的超現實情節?
明確:這一超現實的情節首先是表現竇娥反抗精神的需要。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竇娥是無力辯白自己的冤屈的,她的故事到她被斬就結束了。這樣,她強烈的反抗精神便不能充分體現出來,為了突出竇娥的反抗精神及其巨大力量,作者安排了這樣的超現實情節。其次,這種安排也符合普通百姓的審美心理。在古今中外文學作品中,被毀滅的主人公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表現出強大的力量的例子屢見不鮮,這反映了人民對美好的、進步的事物的肯定和支持,也寄托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再次,超現實的情節使作品既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又富于奇異的浪漫色彩。
活動5【講授】五、鑒賞人物,歸納主旨:
1、竇娥與現實生活有哪些矛盾沖突?這些矛盾沖突表現了什么?
明確:竇娥與現實生活的矛盾沖突有:
(1)張驢兒誤把自己的父親毒死,卻誣陷清白的竇娥;
反映當時社會上強欺弱、惡欺善的現實;
(2)竇娥本想依靠衙門洗清自己的冤枉,卻被判以死罪;
反映了當時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貪贓枉法;
(3) 竇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著,卻怕連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擔當死罪。
表現了竇娥的孝順和善良。
2、分析竇娥人物形象,竇娥是怎樣的一個人?
(1)竇娥被父抵債做蔡婆婆的兒媳,卻喪夫早寡,她與婆婆的關系怎樣?
(2)竇娥為什么會被屈打成招?
(3)竇娥與婆婆訣別的場景表現了她什么性格?
(4)張驢兒父子逼婚,竇娥處境孤立,她的表現如何?
(5)張驢兒進而要挾竇娥,她又是怎樣應對的?
(6)對簿公堂,竇娥被打得皮開肉綻,昏死三次,她是用什么的行為來回敬張驢兒的?
明確:善良,孝順;不甘屈辱,不畏強暴,不甘于命運的擺布,對親人細致體貼,對多舛命運勇敢抗爭。在竇娥身上,既有封建思想的烙印,又有反抗性格的影子。
其他人物:
張驢兒:無賴狠毒、卑劣可憎的惡人。
桃 杌:貪婪成性、圓滑老練、自以為是、主觀武斷的昏官。
蔡 婆:膽小、糊涂。
3、是什么造成了竇娥的冤情?竇娥一個近乎完美的人,剛剛度過20個苦難的春秋,生命的大樹就被攔腰斬斷;如花的年齡,但生命之花卻被無情折落,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劇?是誰讓善良流淚?是誰讓高尚流血?
(1)淺層次認識:兇手是貪婪、昏庸、兇殘的太守桃杌,是他的貪財、毒打讓竇娥蒙冤被斬;是無恥、狡猾、狠毒的地痞流氓張驢兒,是他糾纏、逼迫、陷害、誣告竇娥。
(2)認識誤區:竇娥善良高尚的品行把她推向刑場,高尚成了高尚者的墓志銘,錯在善良;竇娥如果不反抗,順從張驢兒,就不會如此悲慘,錯在反抗。(組織學生討論,澄清錯誤認識)
(3)深層次認識:作品中的理想結局正說明在當時社會中可能有一兩個張驢兒(地痞流氓)被正法,但更多的張驢兒卻逍遙法外,可能有一兩個桃杌(貪官污吏)被懲罰,但更多的桃杌卻升官發財。“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造成悲劇的根本原因是那個無賴逞兇,官吏枉法的黑暗社會,是那個弱小百姓血淚橫流的非人社會。這是一出典型的社會悲劇。
4、本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歸納概括主旨。
明確:“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這是主人公認識的結晶,是劇本的點睛之筆,一語道破造成竇娥冤案的社會根源,揭示了封建官吏壓迫人民、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的腐朽黑暗本質。表明,竇娥的悲劇是社會悲劇。
主題可這樣概括:通過寫竇娥被押赴刑場殺害的悲慘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敗、殘酷,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歌頌了竇娥的善良心靈和反抗精神。
活動6【講授】想象、夸張的藝術手法
課文寫竇娥臨刑發出三樁誓愿,她的冤屈和抗爭感天動地,是運用了大膽的想象,使悲劇氣氛更濃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節更生動,主題更深刻,既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又充滿奇異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活動7【作業】七、作業
1、熟讀第三折,背誦《滾繡球》。2、預習《雷雨》。
3.嘗試寫一篇文章,可以是故事改編,可以是對曲辭的鑒賞,也可以是讀后感……
活動8【導入】板書
冤:矛盾沖突
怨:人物性格
愿:作品主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