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一語文 我國處理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教學視頻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一語文:我國處理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教學視頻 李興梅
[教材分析]
1.本課內容安排在“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之后,是對國家主權以及國家的國際基本權利和義務的深化,也對今后學習“時代的主題”和“我國的外交政策”有鋪墊作用;
2.本課中,“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是教材的知識性重點,“堅定地維護我國的利益”是國情教育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的重要平臺。
[學情分析]
1.通過前一框的學習,學生對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有了一定的認識,提高了學生對國際關系的關注度,這是順利進行本課教學的知識基礎和心理基礎;
2.在日常生活中,相當數量的學生關心國際國內時事,初步積累了國際活動的感性的片段性的時政材料,這是本課教學可以依靠并且不能忽視的活性資源;
3.學生有能力透過國際活動素材歸納出“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的規律,但對維護國家利益手段的正義性要求需要教師著重啟發引導,這也涉及到我國一貫堅持的國際準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初步了解國際關系的含義、主體、內容和基本形式;
②深刻理解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并學會運用這一規律辯證分析國際活動和國際關系的根源,理解維護國家利益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別;
③理解并認同我國把堅定維護國家利益作為首要外交目標的正義性和緊迫性。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分析朝鮮六方會談的組成和風雨歷程,總結出國際關系的主體、內容、形式和諸多影響因素,重在培養學生分析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②透過2003年伊拉克戰爭及其后續國際活動,歸納并理解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重在培養學生綜合思維和理解運用能力,培育學生合作探究精神;
③通過分組討論南海爭端的緣由和發展趨勢,真切感受并認同我國維護國家利益的正義性,理解我國的外交政策合理性,重在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品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在三個國際時政的探討中,樹立關心時事的現代公民意識;
②對比分析國際活動中的霸權行為和我國的外交活動,特別是分析南海爭端,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引導樹立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發展的價值取向;
③讓學生及時百度搜索時政背景和知識,在課堂探究中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學品質,促進學生獨立人格的發展。
[教學方式]
1.把課堂教學與百度搜索結合起來,借助百度搜索的強大功能充實教學內容,把研究性學習方式引入課堂教學,為學生知識的延展構建一個立體的場景;
2.本課采取“情境引導——主題探究”的教學模式,充分實現學生的課堂參與,利用學生已有的時政素材積累,調動學生的學力資源以推動學生知識的動態生成;
3.對教材知識實施篇章分塊教學,不拘泥于教材陳述性知識的逐一呈現過程;同時,力求不因為零星的板書阻隔學生探究和思維的完整性和連續性;
4.“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是重點知識,愛國情感和價值取向是主要的人文引導。
《學習的革命》告訴我們,無論任何形式的學習,都包含有三個基本的要素——狀態、策略和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且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探究的習慣;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課教學要努力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的價值取向和具有愛國情懷的現代公民意識。本課選取三個時政教學情境,如伊拉克戰爭、南海沖突等,力求接近學生的關注范圍,增強教學的親近感和生活化,目的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在潛移默化和主動感悟中接受知識,實現情感價值觀的升華。
教育的智慧表現在教師動態把握教學秩序、促進學生的健康生長。本課教學盡量減少教師的生硬灌輸,主要通過教師利用一定情境對學生的進行大膽啟發,讓學生大膽探究大膽發言,既有利于提高學生自己的能力素質,又可以讓學生在與同學分享思索成果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本課的陳述性知識(板書提綱)從產生過程上依賴于學生的探究活動的動態生成,能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學生成長的尊重。
從個體上看,學生的思維具有連貫性;從整體上看,學生的發言往往能形成思想的交鋒。基于此,本課不采用頻繁的陳述性知識的板書,通過實行三個篇章的分塊教學,減少教學過程的中斷,力圖維持學生思維的連貫,促進學生思想的交鋒。我認為,這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培養和情感的培育。
最后指出的是,在政治課教學中引入百度搜索,大大充實了教學內容,為我們的政治課堂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研究、爭鳴的“真實”場景,使教學行為和教學過程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生的思維習慣。這樣的教學更有實效性,是達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效手段。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