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全反射
所屬欄目:高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物理人教版選修3-4第十三章《光的全反射》北京市 - 海淀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物理人教版選修3-4第十三章《光的全反射》北京市 - 海淀區
展示活動——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者基本信息
物理
教學設計基本信息
課題 全反射 年級 高二 模塊 選修 3-4
教科書版本
人教版
學習主題
全反射的現象和條件
1.整體設計思路(教學設計的思路與學習價值分析)
按照物理概念的形成過程,以實驗現象研究為主線進行教學:直觀感受→引導學生探索、質疑→經過分析形成假設→學生探究性實驗驗證猜想→通過概括形成概念→深化知識加以應用。通過學生間的討論、動手、合作及歸納,使學生對全反射的概念和條件的理解更加準確、豐富和全面。最后通過全反射的應用,實現知識延伸,開拓學生的視野,浸潤科學推理論證的科學思維,培養提出問題、解釋、交流和合作的科學探究能力,滲透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的核心素養。
2.目標設計(指向學生素養發展的目標設計)
1. 通過VR體驗和實驗,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
2. 通過理論探究和實驗探究,認識光的全反射現象,理解全反射的條件和臨界角的概念,培養科學推理、科學論證的科學思維,培養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 通過30°和60°的量化過程,鞏固折射定律,滲透量變引起質變的辯證思想,建立不同問題間的聯系與差異。
4. 通過解決邏輯困惑的過程,滲透質疑創新的科學思維,提出問題、收集證據、交流評估的科學探究精神,潤透學科本質和科學態度。
5. 通過解釋生活中的現象,理解臨界角的概念并能定量應用;初步了解光纖的工作原理,開闊視野,緊密聯系現代科技和社會問題,滲透社會責任;
3
3.學習內容分析(教學內容及內容結構分析,重點難點分析)
“全反射”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課標教材《選修3-4》第十三章《光》第2節的內容,這一節是在學生學習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之后編寫的,是反射和折射的交匯點。本節從光的折射入手,在直線傳播、反射、折射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和應用折射定律和折射率,探討了光發生全反射的條件以及相應的應用。全反射現象研究,既是對反射和折射知識的鞏固與深化,又為下一節“幾種光具對光路的控制作用實驗”的學習作了鋪墊。
全反射現象及發生全反射的條件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本節的重點。全反射現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緊密相關,體現了課堂知識與生產、科技的緊密聯系,是實現課堂知識學習走向課外、走向生產、走向科技的重要教學內容,體現STS思想。所以,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重點:
(1)全反射條件;(2)臨界角的概念及其應用。 2、難點:
臨界條件時的光路圖及應用。
4.學情分析(學生現狀與需求分析)
1.知識層面:
在初中學生已經初步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而且通過本章第一課時的學習,可以定量的運用折射定律和折射率解決一些問題。 2.能力層面:
我校高二學生具有很好的學習理解能力,能通過觀察從情境中提取信息,將信息與學習過的知識進行對應。能將內化的知識應用到比較熟悉的物理情境中解決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敢于探索。 3.學生的思維障礙
學生對物理現象和知識的理解、判斷、分析和推理常常表現出一定的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分析解決問題偏于感性,運用幾何知識解決物理問題較為困難。 4.教學策略:
通過直觀、感性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理性的假設猜想和科學推理,實現從感性認 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通過“設疑→猜想→實驗→分析→結論→應用”的研究過程突破重難點。通過畫光路圖的方式幫助理性的分析解決問題。
4
5.教與學的過程設計(課堂教與學的每個步驟的情境任務及其意圖分析) 教學環節
教師為主的活動
學生為主的活動
設計意圖
環節一: 現象情境 導入新課
【美景欣賞】
彩簾水幕噴泉夜景 【演示實驗】
模擬彩簾水幕實驗—水流導光。
引發思考:光為什么會沿彎曲的水流傳播?光的傳播過程?
欣賞美景 觀察實驗 思考問題
1. 激發學習興趣,學
生體會到物理與美
的有機結合。體會“原來美可以如此
簡單。” 2. 為認識光導纖維做
鋪墊。
3. 現象激發疑問:“光
的傳播過程?
環節二: 知識回顧 假設猜想
【知識鞏固】 ① 一束光從空氣中斜射 到與玻璃的分界面處,入射角與折射角相比,哪個角較大?若已知玻璃的折射率為
1.5,入射角為30°和60°,如何求此時的折射角? 【制造邏輯困惑】
② 光再從玻璃斜射到與 空氣的分界面處,入射角為30°和60°,求出對應的折射角? 【引發猜想】
當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入射角為60°時折射角的正弦值大于1,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邏輯困惑?
【學以致用】
用現有知識解決問題①; 【邏輯困惑】
在解決問題②的時候出現困惑:計算出折射角的正
弦值大于1,出現了與數學常識相悖的情況,嘗試
解決的過程中大膽猜想。 【假設猜想】
說出自己對“折射角正弦值大于1”的猜想。
1. 對上節課內容鞏
固,為后面全反射現象和條件、臨界角計算做鋪墊。 2. 通過邏輯困惑引發
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3. 滲透全反射的理論探究驗證過程。 4. 通過畫光路圖,培
養抽象思維能力。
5
環節三: 學生實驗 驗證猜想
【提供實驗器材】 激光筆、半圓形玻璃磚、量角器、A3白紙。 【實驗任務】
1.逐漸增大入射角,觀察兩
次實驗并比較兩次實驗現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觀察到的現象如何解釋折射角正弦值大于1?
【做實驗】
實驗a:一束激光從空氣射向半圓形玻璃磚的直邊圓心。
實驗b:一束激光對準圓心從空氣射向半圓形玻璃磚的半圓面。
【觀察實驗,完成實驗任務,驗證猜想】
1. 學生實驗,可以獲
得直觀感受,能充分揭示出全反射的本質特點。 2. 滲透量變引起質變
的辯證思想,加深對全反射現象產生條件的理解。 3. 活躍課堂氣氛,學
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發揮,完成“假設-實驗-結論”的學習探究過程。
環節四: 總結結論 知識新授
【畫龍點睛】
對學生的結論進行總結,引出“全反射”、“臨界角”的概念。
【引發思考、規律推廣】 需要滿足什么條件才會發生
全反射現象?
【總結現象】
根據實驗中看到的現象,總結出全反射現象和條件。 【理論推理】 1. 由玻璃射向空氣的 結論推廣到光密介質射向光疏介質。
2. 推導臨界角的表達 式。 【解釋原因】
解釋“折射角的正弦值大于1”的原因;解釋“光沿彎曲的水流傳播”原因。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研究,發現其物理規律,再上升為理論。提升語言表達、歸納總結的能力。在觀察中猜想,在操作中驗證,在思考中發現,在交流中完善。
6
環節五: 學以致用 知識升華
【演示實驗】 滿天星玩具光纖; 放大版滿天星; 光導纖維。
【引發思考】
1. 如何解釋看到的現象? 2. 若光導纖維的折射率
為n,在端面上入射光滿足什么條件,才能使光在光導纖維中不斷發生全反射,從一端傳到另一端?(要求:畫出光路圖。)
3. 生活中還有哪些全反 射現象? 【VR欣賞】
當然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可能要更復雜,需要我們不斷學習。
【觀察演示,解釋現象】 體會光導纖維與“滿天星”“水流導光”的本質是相同的。
【定量應用】 臨界角的定量應用。
【生活中應用舉例】 水晶燈 光纖通信等。
【VR欣賞】
欣賞生活中一些全反射現象:海市蜃樓、馬路蜃景等。體會物理與美的有機結合,物理就在身邊。
1. 通過滿天星深化 對彩簾水幕和全反射的理解,通過放大版的滿天星,直觀觀察光的傳播,為光導纖維的理解做鋪墊,光路解釋現象。
2. 通過列舉生活中 的現象和解釋生活中現象的過程,再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實現知識再運用。
3. 通過不同的方式 進入同一學習內容,從而獲得對學習內容更加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4. 通過視覺上的震 撼刺激,激發學習欲望。
環節六: 課程小結 效果評價
【課程小結】
物理之美不止于感動,更在于感悟。感動于我們周圍的美好,感悟于美好背后的物理原理。
【效果評價】 課堂觀察量表 課后作業
【學以致用】
1. 列舉并解釋生活中的“全反射”有關現象。
2.解釋“海市蜃樓”現象,嘗試簡單畫出原理的光路示意圖;
3.如果你是一條魚,你眼中“岸上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畫出光路圖,定量化。 【課外延伸】
查閱資料:光導纖維在各領域的應用。
1. 通過作業,感受人
類的認識仍在不斷前進。
2. 注重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3. 加深鞏固學習成
果,并能對本節內容學以致用。 4. 浸潤科學態度和科
學責任。
7
板書設計
全反射
【主板書】 一. 全反射現象 二. 臨界角:
SinC=1/n 三.條件: 1.光密射向光疏;
2.入射角大于等于臨界角。 四.應用: 光導纖維
【副板書】
解:SinC=1/n,
Sini= 𝑛2−1,i≤arcsin 𝑛2−1
6.教學設計特色分析(教學設計的特色或個人風格分析)
從現象到本質,再從本質到現象,體現學科特點; 假設—驗證—結論的思維過程,體現學科方法; 理論推理與實驗探究相輔相成,體現認知規律; 學習形式多樣化突破重難點,提升思維深度。
8
7.實踐反思(生成性成果與具體問題及改進措施)
本節課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教學,理論推導和學生實驗的交替進行,兩個實驗的對比,更容易揭示出全反射現象及其產生的條件,并從學生的親自動手實驗中,合作歸納出全反射概念,使學生體會到人們探索自然規律的過程:提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教學表明,這樣做有利于學生理解全反射概念,獲得概念形成的方法,整個教學過程體現新課程的核心素養,也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突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眾多來源于生活的事例、圖片及VR技術,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課后的自主性學習打下了基礎。
但是生活中一些的現象,往往要更復雜,不是僅用“全反射”三個字就能解釋清楚的,我們畫的光路圖也僅是示意圖,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學習,用知識武裝我們的頭腦,不斷的去探尋自然的奧秘,科學的真諦。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