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庫侖定律
所屬欄目:高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物理人教版選修3-1第一章《庫侖定律》江蘇省蘇州中學校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物理人教版選修3-1第一章《庫侖定律》江蘇省蘇州中學校
《庫侖定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點電荷的概念
(2)理解真空中的庫侖定律,知道靜電力恒量
(3)根據探究實驗目的,學會觀察,實驗數據分析,歸納得出結論等物理學基本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庫侖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的比較,認識“類比”的科學方法
(2)通過探究庫侖定律的過程,感受提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等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認識研究物理規律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庫侖定律發現過程的介紹,領略科學家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完成科學的艱辛,感悟科學研究的長期性,連續性和艱巨性。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應用類比的方法推測出靜電力的數學表達式。
難點:分析在電荷量一定的條件下,靜電力的大小與距離之間的定量關系。
三.設計思路
1.通過靜電小實驗回顧電荷間存在靜電力的事實,引導學生定性猜測靜電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2.通過比較靜電力與萬有引力之間的相似點,應用類比的方法猜測靜電力大小的數學表達式; 3.通過回顧庫侖對靜電力的研究歷史,并應用庫侖當年實驗所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得出庫侖定律。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通過小實驗:起電棒使金屬箔帶點后相互排斥,回顧電荷間相互作用的規律
(二)定性探究
1.猜想:影響靜電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在學生猜測的基礎上歸納影響靜電力大小的因素 2.設計實驗
(1)如何測量兩帶電體的間距? 建立點電荷的模型; (2)如何改變電荷量?
增加電荷量--可用起電棒多次接觸帶電,減少帶電量--用不帶點的金屬球與帶電的金屬球接觸;
(3)如何體現靜電力F的變化?
用細線懸掛金屬箔,懸線與豎直方向的偏角大小可體現靜電力的大小。
3.實驗演示
用控制變量法,分別演示靜電力與距離,電荷量的關系
實驗裝置的改進:為了觀察到懸線張角的變化,可在背景上畫上等間距的數值線,并標上刻度。
4.實驗結論
距離r增大,靜電力F減小;電荷量q減小,靜電力F減小。 (三)定量探究 1.猜想
設問:電荷間靜電力的表達式?
啟發:靜電力與同學熟悉的哪個力有相似的特點?
通過靜電力與萬有引力相似之處的類比,猜想靜電力的數學表達式; 2.介紹歷史上對靜電力的研究也是通過也萬有引力的類比提出猜想;
3.回顧庫侖對靜電力研究的歷史,并分析庫侖的實驗數據,得出靜電力的大小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1)實驗困難 a.電荷量的測量
當時處于電學發展的初期,連電荷量的單位都沒有,更不用說測量電荷量了。 b.微小靜電力的測量
靜電力非常小,難以精確測量。 (2)如何解決測量困難?
利用類比的思想啟發:通過與《探究功和速度的關系》中表示橡皮筋做功方法的類比,可以不測量具體物理量的大小,而通過比值的方法確定各物理量之間的定量關系。
a.庫侖的巧妙方法之一:利用電荷守恒定律和電量均分原理,讓不帶電的金屬小球去接觸完全相同的帶電小球,可使帶電小球電量減半;
b.庫侖的巧妙方法之二:用扭秤的扭角變化簡潔測量靜電力的變化。扭力與扭角的正比關系是實驗原理的關鍵,而學生對這一關系從來沒有接觸過,為了解決這一難點,設計一個實驗讓學生體會金屬絲的扭力與扭轉角度成正比的關系。
然后通過庫侖扭秤的動畫,展示庫侖扭秤的基本原理與操作方法。 (3)庫侖的實驗數據 A.C兩球距離 距離比 扭秤轉角 轉角比 第一次 36個刻度 4 360 1 第二次 18個刻度 2 1440 4 第三次
8.5個刻度
1
575.50
16
讓學生通過實驗數據分析得出:電荷間靜電力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再介紹,在歷史上,庫侖通過扭秤實驗研究了同種電荷間相互作用的規律,而異種電荷間的作用,用扭秤研究還存在困難:電荷相互吸引會是兩球相碰,電荷重新分布,導致無法研究。庫侖又發明了電擺裝置,研究了異種電荷間相互作用遵循平方反比規律。
這樣,既讓學生體會庫侖精妙的物理思想,又體驗了科學研究的艱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