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全國高中物理,教師說課視頻
所屬欄目:高中物理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五屆全國高中物理教師說課視頻《生活中的圓周運動》遼寧省大連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第五屆全國高中物理教師說課視頻《生活中的圓周運動》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高級中學高中物理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豎直面)
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高級中學 齊放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七節《生活中的圓周運動》。
二、實驗器材
自制圓周軌道、自制平拋軌道、改裝的光電門、數字計時器、金屬小球、水平尺、刻度尺、細繩、釘子、輕桿、螺旋測微器、水平氣泡儀。
三、實驗創新要求/改進要點
(1)模擬過山車實驗分析單層軌道內側(繩球模型)最高點速度的極值。通過自制的圓周軌道,用光電門和數字計時器進行定量計算,測定小球在最高點時的最小速度。
(2)用平拋運動解釋單層軌道內側最高點速度最值問題,使知識融會貫通,對曲線運動達到更深刻的認識。
(3)繩球模型與桿球模型的對比實驗,桿球模型在最高點速度可以為零。
實驗有待改進之處:精確最高點速度以及圓周半徑的測量,可以提高實驗的精確度。應用數顯半徑測試儀可以使圓周運動軌道半徑任意改變,獲得多組數據,描繪
v2-R圖像,使定量計算更加完善。
四、實驗原理/實驗設計思路
整體設計思路是:把物理模型的建構過程與實驗探究相聯系,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利用學校現有的實驗器材定量分析,盡可能提高實驗的精確程度。
實驗原理如下:
(1)單層軌道內側最高點,對小球的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

,當

時,

。
(2)雙層軌道最高點對小球受力分析,分類討論
①

,如果材料允許,速度無上限。
②

,

,此時物體受到重力作用。
③

,當

時,

。
五、實驗教學目標
(1)物理觀念:進一步加深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的理解,能夠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豎直面內圓周運動最高點速度最值問題。
(2)科學思維:通過科學的推理,經歷對繩球模型和桿球模型的建構過程,能夠選用恰當的物理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3)實驗探究:通過學生對問題的猜想,設計實驗,獲得數據,與已學知識相結合,分析實驗。
(4)科學態度與責任:尊重實驗數據,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六、實驗教學內容
(1)模擬過山車實驗分析單層軌道內側(繩球模型)最高點速度最值。
(2)用平拋運動分析繩球模型最高點速度最值。
(3)雙層軌道(管球模型、桿球模型)與繩球模型對比實驗。
七、實驗教學過程
(1)模擬過山車實驗分析單層軌道內側(繩球模型)最高點速度最值。
①定性分析:從斜坡上不同高度釋放小球,觀察什么情況下,小球能夠通過不同半徑的圓周軌道,做完整的圓周運動。
②定量計算:用最高點光電門的記錄的時間來計算小球的速度,通過數據分析小球速度的特點,找到最小速度,并記錄對應的小球釋放的位置,與理論推導相結合,探究小球最小速度和軌道半徑的關系。為后續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學習做鋪墊。
(2)利用半圓軌道和平拋軌道分析,首先從平拋軌道較低的位置釋放小球,小球做平拋運動后,落入圓周軌道中,然后提高平拋運動的釋放位置,小球打在圓周軌道的位置會升高。引導學生猜想:如果釋放位置再提高,小球會壓在圓周軌道上做完整的圓周運動。進而得出結論:做完整的圓周運動,單層軌道側最高點速度存在最小值。
(3)雙層軌道(管球模型、桿球模型)與繩球模型對比實驗。
從同一高度分別釋放 “純繩”小球和“繩桿”小球,通過下方釘子處,桿球以幾乎為零的很小的速度通過了最高點,而繩球模型沒有通過。可以得出結論:桿球模型最高點的最小速度是零。
八、實驗效果評價
通過理論推導和實驗,學生能夠明確小球在豎直面內圓周運動最高點的最值問題。能夠分清桿球模型和繩球模型的運動特點。用已經熟練掌握的平拋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平拋運動和圓周運動相互結合,知識融會貫通,拓展學生思維。通過實驗的設計,重點知識多角度學習,學生能夠比較容易接受,從而突破教學難點。提高學生物理學科素養。
作者齊放,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高級中學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全國高中物理,教師說課視頻”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第五屆全國高中物理教師說課視頻《生活中的圓周運動》遼寧省大連”,所屬分類為“高中物理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第五屆全國高中物理教師說課視頻《生活中的圓周運動》遼寧省大連”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