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新文化運動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歷史人民版必修3.2新文化運動 _浙江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歷史人民版必修3.2新文化運動 _浙江省優課
教案設計
地區 杭州淳安
課題名稱
二 新文化運動
課題來源
□年級:高一 □教材版本: 人民版 □所屬章節:專題三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
設計思路
《新文化運動》一課主要介紹了辛亥革命失敗以后,北洋軍閥掀起尊孔復古逆流,直接引發了以陳獨秀等人為代表的激進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掀起的以“民主科學”為旗幟的抨擊封建思想的文化啟蒙運動。
本課主線索有兩條,明線為《新青年》雜志到新青年養成,一、緣起《新青年》:新邦舊民;二、再造新青年:新藥醫民;三、塑成新青年:新民新象 三個方面介紹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內容、影響。暗線圍繞著中國國民性改造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
課標與學情分析
課程標準: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學情分析:本課的基本內容,學生在初中已進行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在學習的深度上還有所欠缺,歷史學習的思維和方法還有待加強。因此本課主要利用史料教學和問題設計的方法對新文化運動前因后果進行挖掘、學習。
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1.知識與能力:
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問題引導、討論“打孔家店”口號來培養學生解讀、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對材料的分析和解讀得出結論,做到論從史出,以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及概況的學習,使學生體會陳獨秀等人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體現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家國情懷。通過對新文化運動所倡導的民主與科學的內涵和意義的學習與探究,使學生認識民主與科學的傳播對于改造中國的積極影響,并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對民主和科學的追求是作為中國未來存在和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個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確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主要體現,以此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難點: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影響和現實意義。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以大眾雜志——《讀者》、《青年文摘》引入民國時期的《青年雜志》,并且對封面結構進行解讀,了解這份雜志的創辦歷史。
展示課題:《從青年》到新青年——回顧早期新文化運動。 【講授新課】:
(一)緣起《新青年》:新邦舊民(背景) 1.圖片:京師大學堂和出國留學生合影
問題思考: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出現哪些新氣象? 學生回答:新式學堂的出現的留學風氣的盛行。 2.圖文史料:
現象一:天生孔子為萬世師表,„„所謂反人心而安,放任四海而皆準者。 ——《通令尊崇孔圣文》
現象二:民國二年,某地農村百姓家的春聯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民俗演義》
現象三: “包好!包好!這樣的趁熱吃下。這樣的人血饅頭,什么癆病都包好! ” —
—魯迅《藥》
問題思考:概括辛亥革命后國內的政治和國民的思想狀況?
學生回答:政治上袁世凱妄圖復辟帝制,國民帝制觀念根深蒂固,封建迷信思想仍殘留。 3.背景展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新邦與舊民的巨大反差中,因為理解當時的先進青年們為救亡圖存必須在思想文化領域發動一場徹底反封建思想文化斗爭,以彌補辛亥革命的不足的必要性以及新文化運動的實質。
(二)再造新青年:新藥醫民
1.史料閱讀:如今要鞏固共和,非先將國民腦子里所有反對共和的舊思想,一一洗刷干凈不可。——陳獨秀《舊思想與國體問題》(1917年5月1日《新青年》第三卷第三號)
問題思考:陳獨秀認為中國出現如此亂象和什么有關呢? 學生回答:舊思想是根源,要改造國民的舊思想 【設計意圖】閱讀史料,增強史感,自然過渡。 2.圖片展示——新文化的代表人物
3.史料閱讀: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內容——科學與民主
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陳獨秀《敬告青年》1915年《青年雜志》1卷第1號)
舉凡一事之興,一物之細,罔不訴之科學法則„„一遵理性,而迷信斬焉,而無知妄作之風息焉。——陳獨秀《敬告青年》(1915年《青年雜志》1卷1號)
民主國家,真國家也,國民之公產也,以人民為主人,以執政為公仆者也„„真國家者,犧牲個人一部分之權利,以保全體國民之權利也
——陳獨秀《今日之教育方針》 1915年10月15日《新青年》第1卷第2號 問題思考:據材料并結合中國學習西方的歷程來認識科學民主的內涵
學生回答:民主指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學指自然科學法則和科學精神 4.史料閱讀: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舊道德與新道德
到了如今,我們應該覺悟!我們不是為君主而生的!不是為圣賢而生的!也不是為綱常禮教而生的„„我們如今應該明白了!吃人的就是講禮教的!講禮教的就是吃人的呀!——魯迅《狂人日記》
我有手足,自謀溫飽;我有口舌,自陳好惡;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絕不認他人之越俎,„„一切操行,一切權利,一切信仰,唯有聽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斷無盲從隸屬他人之理。---陳獨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15日《青年雜志》1卷1號
問題思考:舊道德和新道德的內涵有哪些?
學生回答:舊道德:封建倫理道德,核心是三綱五常;新道德:指男女平等、個性解放等 5.圖文資料: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舊文學和新文學
問題思考:什么要進行文學革命?、
學生回答:新文化、新思想需要借助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眾中去。因此,白話文的提倡成為推動新文化運動的有力武器!
【設計意圖】充分閱讀歷史資料,通過層層設問,深入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三)塑成新青年:新民新象(影響) 1.史料閱讀:
現象一 各種主義都被看做是救國良藥,蜂擁般地被輸入中國„„先驗主義、經驗主義、實驗主義、尼采主義、國家主義、無政府主義、民主主義、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等,„„尤其是各種社會主義,一律受歡迎。——任世江《高中歷史必修課程專題解析》
現象二 “當我在師范學校做學生的時候,我就開始讀這一本雜志”“有很長一段時間,看書,看《新青年》;談話,談《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問題。” ——毛澤東
“振作少年精神,研究學說,發展社會事業,轉移末世風氣”——少年中國學會
現象三 胡適說:這一年(一九一九)之中,至少出現了四百種白話報„„時勢所趨,就是政客軍人辦的報也不能不尋幾個學生來包辦一個白話文附張了 ---《 <新青年>從創刊到終刊》
現象四 “世界潮流排山倒海直向東方而來,中國青年受此深刻刺激,頓成一種不安之象,對于舊社會、舊家庭、舊信仰、舊組織以及一切舊制度,處處皆在懷疑,時時皆思改造,萬口同聲要求一個“新生活”。——少年中國學會 王光祈
問題思考:據材料,概括新文化運動有哪些 “新”的地方?有何局限?
學生回答:新思想:各種思潮的涌入,促進思想解放;新青年:喚醒青年人對國家政治事務的關心;新文化:一場全面的文化轉型運動。
局限:對東西方文化絕對肯定或否定。
【設計意圖】史料教學的方法培養學生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學史思維和方法,并理解“新”的內涵以及這場運動局限,進而認識到分析評價歷史事件的方法。
四、總結提升:探討:新文化運動啟蒙思想的當代價值
為紀念新文化運動100周年紀念,解放日報上一段評述:那是一個生靈涂炭、救亡圖存的動蕩
亂世。那是一個“偌大中國,容不下一張安靜書桌”的時代。可那樣的絕境恰恰成為契機,使他們絕地反擊,奮起探索國家民族的出路。所謂朝氣蓬勃、激情燃燒的時代氣質,并不是春風得意、一帆風順的如歌行板,而是向死而生、鳳凰涅槃的精神和勇氣。
問題思考:在新的時代語境下,青年人如何繼承新文化啟蒙思想的薪火資源?
【設計意圖】滲透愛國主義教育,體現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家國情懷。提升本課立意。 五、課后作業(二選一)
1.孔子與儒家思想在維新變法和新文化運動中的命運為何截然不同。 提示:可從時代背景、思想狀況、經濟基礎等角度進行分析。
2.有學者認為,新文化運動堪比西方的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稱其為“中國的文藝復興運動和啟蒙運動”。你的理解是什么?
提示: ①《 新青年》1915年在上海創刊,1926年停刊,前后不過10多年。 ②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內在的連續性。(14-18世紀)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