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own decision
所屬欄目:初中英語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Unit 7 Section B閱讀課 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江西省 - 南昌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Unit 7 Section B閱讀課 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江西省 - 南昌
Unit 7 Section B閱讀課
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教學設計
一.教學分析 1.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九年級unit7“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SectionB 2a-2c閱讀課,文本內容是介紹了一名叫劉宇的男孩,他希望實現自己成為職業運動員的夢想,為此和父母之間產生分歧。本課通過描述劉宇與父母之間的爭論,讓學生了解父母與孩子對待未來夢想的不同態度。
本單元核心話題是規則。在Section A 部分,學生已經討論了日常生活中青少年能做的和不能做的事情,學習了情態動詞后接被動語態的用法。針對學生學習狀況,本課在Section B 部分的教材處理上稍微做了一些調整,著重以培養閱讀技巧和語言知識學習策略為核心展開教學,同時引發學生對未來的思考。可鼓勵學生積極地為夢想努力,但同時也應了解在通往夢想的道路上可能存在的風險和失敗。2a為讀前討論;2b-2c要求學生閱讀并根據課文回答問題,是對閱讀技巧的引領;2d要求學生用閱讀中出現的幾個短語和句型完成句子,是對語言知識學習策略的引領—在用中學。為了檢查學生對閱讀材料中的語言掌握情況,2e設計了一個表達自由度很高的口語訓練活動:讓學生談自己的夢想及父母對自己夢想的支撐。
2. 學生分析
本課是九年級教學內容,這一階段的學生在經歷兩年多的初中英語學習后,具備了一定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在閱讀方面,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閱讀技能,在閱讀習慣、閱讀策略方面有一定基礎。加之,文章也沒有什么太多的生詞,因此就不難理解文章的大意。
九年級的學生自主意識很強,有自己的想法,對未來也有一定的思考。在中考步步逼近,學業加重的情況下,大部分的同學確實不得不面臨學習和愛好的選擇。因此對于這個閱讀話題,學生也有話要說,有感要發。
3. 教學目標
基于對于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本節課閱讀文本的語言對學生來說難度并不大,但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技巧之外,還要求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按照文本結構用閱讀中出現的幾個短語和句型完成口頭輸出,即做到在用中學,這就成為了本節課的一個難點。所以,我預設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在語境中正確使用閱讀中所學詞匯和句型,如:get in the way、serious about、worry about、have nothing against等。
(2)能通過預測、略讀策略獲取文章大意,用細讀策略了解詳細信息,獲得閱讀樂趣。 (3)能對文章進行梳理,根據文章內容熟練運用英語表達觀點,闡述理由,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
(4)能引發學生對未來進行思考,學生可以積極地為夢想努力,但同時也應了解在通往夢想的道路上可能存在的風險和失敗。
4. 教學設計思路 (1)備課思維過程
閱讀的過程是讀者與文本互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要讓學生自始自終處于積極、主動狀態。在閱讀教學中,重視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使學生不斷對視覺信息進行解碼、加工和處理;
重視閱讀策略的學習,是學生能運用一系列閱讀策略理解文本,獲取信息;重視語篇知識和文章結構分析,同時幫助學生提升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因此,教師在課上不僅要教會學生怎么讀,還要引領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得體、準確地交流,使學生讀出弦外之音,并表達自己的看法。
本課文描述了一位青少年與父母對待未來夢想的不同態度,文章第一段開門見山地闡述父母與孩子就學業與愛好有著分歧,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面對父母的干涉,你贊同么?
本課在對文本進行深入解讀之后,設計了讀前熱身預測、讀中分層推進、讀后討論升華三個環節,在通過讓學生總結出劉宇與父母在對待愛好與學業的不同論點之后,希望學生能辯證地評析文章中的兩方,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
在課堂的導入階段,先通過學生表演的一段情景對話,引發學生進行討論,因為話題圍繞自身生活,學生有話可說,能夠做到積極參與,暢談想法。在討論問題的同時,教師對課文個別單詞做一定講解,使學生更易接受閱讀文本,為閱讀降低了難度。
經過導入階段的引導,學生已經對閱讀文本的內容產生興趣。接下來安排一系列任務,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再加入一些刺激和新鮮元素,有效地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例如,讀前要求學生根據標題和圖片預測文章內容,訓練學生預測的閱讀策略;讓學生迅速瀏覽文章,獲取文章大意、通過尋找關鍵句完成結構圖,讓學生對略讀策略產生直觀的印象。結構圖簡單易懂,既能讓學生對文章脈絡清晰明了,還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同時也為之后的細讀做好鋪墊。在此之后,引導學生根據結構圖通過挖掘文章細節練習掃讀策略。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兩張表格,以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接下來是一個對文章深入閱讀的過程,教師設計了三個問題,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深入思考回答問題。在對文章整體和細節都進行處理之后,要求學生進行就文章沖突問題進行辯論,一方面可適當運用文章所學詞匯、短語、句型和結構,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以此問題引學生深思,開拓學生思維,生生之間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
讀后活動可以說是一節課的靈魂所在,讀前、讀中都只是對文章表層信息的認知,要想使學生對文章有深刻的理解,必須要通過合適的活動促進學生對文本深層次的挖掘。本文是由夢想引發的分歧,因此在讀后,設計一個夢想分享活動,引導學生敞開心扉,暢談夢想以及父母對自己夢想的支撐。在此過程中,鼓勵學生運用之前所學的詞匯、短語、句型和結構,使學生做到在用中學。通過分享夢想,引起學生情感迸發,接著分享電影臺詞和歌曲向學生傳遞本文教師希望學生理解的精神,將文章內涵彰顯出來。 (2)教學內容處理
課堂教學要注意目標優化和教材處理,本節課的教學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適當處理:(1)讀前為文本閱讀做了一定鋪墊和單詞的處理;(2)并沒有完全采用書上的閱讀任務(2c、2d),而是進行了一定的改編,將教材上的2c、2d隱性地融合到教師設計的任務里。在閱讀中的各個任務進行精心設計,環環相扣,是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依托文本,逐步有序自然地學習并運用預測、略讀、掃讀等閱讀策略,學習和積累相關語言知識;(3)設計了一些口語表達自由度很高,較開放性的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學生的思維不斷發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他們積極的情感態度。
二.教學過程
Step 1:Warming Up Duty report&free talk
在每節課正式上課前都會安排學生做一個簡短的duty report。這次的表演與往常不一樣的是,教師提前布置學生任務,讓他們表演孩子與父母之間就規則這個話題而進行討論或沖突的一個對話。學生在觀看對話后,老師拋出問題:What happened to this boy?有學生回答:The
boy isn’t allowed to play basketball,he can’t make his decision. 由這個對話引伸到學生身上,圍繞生活經歷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
(1) Are you allowed to make your own decisions at home? What kind of decisions?
(2)What is the one decision you want to make most now? Do you think you might be allowed to make this decision? Why? 設計意圖
課前的表演和由表演延伸而來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作用:在學習過Section A之后,這個關于規則的對話即可以算是一個review,喚醒學生之前的學習記憶,同時也能較好地舒緩學生的緊張情緒,而且學生在看過表演后,面對隨之而來的問題能用切身的生活經驗表述對新知識的了解,學生有話可說,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也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Step 2: Pre-reading
1. 教師讓學生討論Do you think you might be allowed to make this decision? Why?這一問題讓學生了解將要閱讀的文本,同時介紹新詞:get in the way。 設計意圖
此部分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知文本信息。這篇文章生詞并不多,教師預估學生會對get in the way這個單詞的理解有點障礙,因此在閱讀前做一個講解,降低了閱讀的難度。
2. Predicting
教師用ppt呈現文章標題和課文插圖,同時引導學生通過瀏覽標題和插圖猜測文章的內容。由此,訓練學生一個閱讀策略—預測。 設計意圖
通過預測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使學生對文章內容形成初步期待。標題和圖片的運用易于激活學生腦海中的已有圖式,有助于學生準確理解文章內容。
Step 3:While-reading
1. 略讀,獲取文章大意,完成文章結構圖。
(1)Look through the passage, get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2)Read quickly, complete the mind- map.
設計意圖
學生在快速閱讀中了解文章大意及段落結構,尤其是文章結構圖有助于幫助學生梳理文章脈絡,為之后的細節信息尋找環節做好鋪墊。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了解略讀策略,并在實踐中主動使用該策略。
2. 掃讀,找出特定信息。
學生在上一個活動中已得出文章結構,接下來根據結構圖,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查找相關信息,完成桌上的兩張表格:在2,4段中找出父母的觀點,在3,5段中找出劉宇的觀點。學生四人一組,小組合作,完成表格。鼓勵學生先在表格中寫下關鍵詞,然后展示部分小組表格,同時讓小組成員利用關鍵詞說出文章的原句,或者用自己的話來陳述。
設計意圖
學生通過查找相關信息,可以加深對文本框架和內容的了解。此環節是為讓學生了解掃讀策略,并運用這種策略獲取信息。同時,幫助學生為下一活動辯論搭好支架,做好準備。
3. 精讀,深入思考回答問題
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整篇文章,認真思考,然后回答老師設置的三個問題 1. Do Liu Yu's parents care about him? How do you know? 2. How do Liu Yu's parents feel about his dream?
3. Should Liu Yu be allowed to make his own decisions? 設計意圖
學生在仔細研讀文本之后,認真思考回答問題。這三個問題在原文中都不能直接找到,需學生仔細閱讀,理解之后才能找到答案。這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精讀能力,理解能力。同時最后一個問題在學生回答之后,引發出接下來的環節-辯論。
4. 辯論,運用文章內容表達自身觀點 在閱讀完整篇文章之后,要求學生回答“Should Liu Yu be allowed to make his own decisions?”學生對于這個問題答案很不一致,由此要求學生對此話題進行辯論。做出Yes選擇的同學坐到左邊,成為Liu Yu’s team。反之則坐到右邊代表Liu Yu’s Parents’ team。學生分好組后,進行辯論。 設計意圖
此環節旨在給學生提供一個鞏固文本知識,進行語言練習的機會。學生可以引用書上父母和劉宇的觀點進行辯論,層次好的同學還可以適當用自己的話闡述自身觀點。一方面可以熟悉文章詞匯,短語,句型及結構。更重要的是教師希望學生能各抒己見,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鼓勵學生多樣的課堂呈現,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
Step 4:Post-reading 1. Share your dreams
分享夢想活動。教師展示堂弟的圖片并將他的夢想分享給全班同學,他一直以來想成為一名籃球選手,但父母并不支持。由此引發學生討論,兩人一組,進行交流:What is the dream job? Do your parents support your dream? 教師利用ppt展示文章中有用的詞匯和句型(2d),鼓勵學生充分運用所學詞匯句型。在學生做好準備,思路和表達較為清晰流暢后,請不同學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和心愿。 設計意圖
這是一個表達自由度很高的口語訓練活動,教師先分享了自己身邊人的夢想及他父母的態度,一方面在語言上給學生一個示范,另一方面在情感上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愿意說出自己的計劃、心愿和理想,向大家敞開心扉。同時,教師給出的詞匯和句型提示,希望學生能及時運用文章中所學詞匯,短語,句型及結構,進行語言練習,做到在用中學。
2. 教師通過展示the pursuit of happiness這部電影中的經典臺詞,引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要積極地為夢想努力。 設計意圖
學生在學習完這篇閱讀之后,對文本內容已經有了充分的了解,但在情感上還需要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情感融合,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部分學生曾經看過,里面的經典臺詞十分觸動心靈。希望由此鼓勵學生如果有夢想,就努力去實現它。
Step 5:Homework
要求學生把自己的夢想寫下來,并與父母分享。最后,在這節課的最后,將Be What You Wanna Be這首歌送給大家,在歌曲欣賞中結束這堂課。 設計意圖
這是對課堂內容的延伸,要求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復習和拓展。同時,希望學生能對父母敞開心扉,與父母進行一個良性的溝通,接受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和教導。
三、教學反思
1. 本課力求通過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話題,激發學生參與英語課堂活動,教師也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如辯論,四人小組填表格,使用一定影視資源和視聽拓展等,給學生帶來一定視覺沖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團結合作的能力,同時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情景交際,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等方式實現人物的目標,感受成功。 2. 教學過程中注意環節與環節之間的有機聯系,精心設計,努力導入自然,做到環環相扣,步步為營,使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3. 閱讀策略的顯性化教學,閱讀課中要把閱讀策略的獲取作為重要的學習目標,在課堂上設計的每項任務,從讀前預測,讀中的略讀、尋讀、細讀等活動都為了培養學生一定的閱讀策略,積累一定的語言知識,是學生在用中學。
4. 英語教學應以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導向。關注學生的語言能力、語言思維、語言文化及學習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以語篇為載體,在理解語表達的語言實踐活動中,融合知識學習和技能發展;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品質,形成文化理解,學會學習,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本節課想要達到上述教學目的,在一些環節中也有所體現,但仍有不足之處。例如,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處理得不夠細致。同時學生可能由于第一次課堂實錄,較為拘謹,有些緊張。上課時教師可適當舒緩學生緊張,使學生在一個輕松活躍的氣氛中學習發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