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動畫基礎知識
所屬欄目:信息技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動畫基礎知識》課例視頻(二)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動畫基礎知識》課例視頻(二)
《做快樂的小編導——剪輯視頻素材》教學設計
一、學習內容分析
本課取材于江蘇鳳凰科技出版社七年級信息技術教材,第7章音視頻制作與應用的第3節視頻作品制作。課程的主要內容是用愛剪輯軟件制作生活中的精彩視頻作品,本課是其中第3課《剪輯視頻素材》,主要內容是對獲取到的原始視頻素材進行剪輯加工,為后面進一步學習視頻編輯技術進行知識與技術上的鋪墊。隨著智能移動設備的普及,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已成為可能,所以本課用手機平板設備獲取視頻,通過特效視頻作品的創作,掌握剪輯視頻素材的方法,體驗做小編導的成就感,感受學習帶來的樂趣。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性格特點:天性愛玩,好奇心強。經過小學階段的學習,已經具備較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通過對本校七年級學生的調查,對于電影新片上映的關注率達到89%,對電影特效的關注率達到81%,對本課程有選修意向的同學達到87%,說明了視頻及相關知識深受學生的歡迎,存在學習的需求。另外,學習中用到的素材來源于自己身邊,學生更會對學習感興趣,注意力會高度集中,但必竟剛接觸新的剪輯軟件,創作意圖與軟件操作的融合會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需要一個明確方法、探索實踐、反復調試、熟練鞏固的過程,比較困難的是根據需要對素材進行準確截取,剛開始學生容易出現拼接點截取不準確,難實現畫面的連續性,從而達不到滿意的剪輯效果,對于出現的問題,教師應及時指導、鼓勵學生多觀察思考,反復調試,解決問題。
另外,由于學生的認知特點及個體差異,在教學過程中安排的學習內容是有層次性的。先是通過范例視頻激發好奇,分析出視頻剪輯的方法,然后嘗試體驗做中學,學會截取與拼接的操作,再是通過實踐應用,根據自己的構思創意去剪輯,鞏固技能,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去拓展探究,嘗試用字幕等為作品添彩,體現個性,給學生一個更廣的發揮空間。學生在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學得技能,在具體的作品創作中應用技能。
三、教學目標
1. 通過現場拍攝視頻,了解用硬件設備獲取視頻素材的方法。
2. 通過體驗探究,學會準確的截取、拼接視頻,掌握愛剪輯的基本技能。
3. 通過創作作品的過程,體驗做小編導的成就感,感受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截取、拼接視頻素材。
教學難點:能根據需要準確的截取視頻。
四、總體思路(方法策略)
本課采用梅里爾的五星教學模式(首要教學原理),即在“聚焦解決問題”的教學宗旨下,由不斷重復的四階段循環圈——“激活原有知識”、“展示論證新知”、“嘗試應用練習”和“融會貫通掌握”構成高效課堂。本課圍繞著現實生活中的視頻素材展開,在導入部分,用教師主演的籃球視頻,讓學生感覺到有趣,產生好奇心,同時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去思考分析神奇效果的形成原因,引出本課學習任務。接下來與學生一起分析出剪輯思路,再遷移到“愛剪輯”軟件中生動形象地展示論證特效實現的方法。然后去嘗試應用剛剛理解的方法放手操練,學生嘗試探索,反復練習,掌握新技能。接著現場創意拍攝素材,做小編導創作作品,最后通過展示評價作品,總結學習的收獲,展望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達到融會貫通掌握。整課的學習內容設置有趣生動,層層遞進,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快樂思考,積極實踐,發展能力。
五、教學準備
1.教師表演的籃球視頻;
2.拍攝用的手機,支架,數據線,道具;
3.導學案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活舊知
學習內容與師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1.課前熱身:學生欣賞老師表演的籃球視頻,引發思考與討論? 2.上課交流: 問:通過視頻獲取到什么信息?(教師的愛好特長,視頻效果神奇) 分析出真相,利用電腦進行剪接,經過后期的編輯加工讓人產生視覺上的錯覺,從而形成的一種視頻特效。 4.引出課題,揭示本課任務,做好玩的視頻作品。 |
初次見面,老師通過神奇的籃球視頻傳遞信息,以運動、陽光的形象增進師生親切感,通過視頻特效引發好奇,激活原有的知識經驗,去思考特效形成的原因。 |
學習內容與師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1.分析剪輯思路:以教師視頻中排球變籃球的片斷為范例,學生觀察分析原始素材,思考如何剪接出視頻特效? 方法:先構思截取到什么畫面,再確定片段區間(時間點),然后載取視頻中需要的部分,去掉不要的,拼接出效果。 2.遷移方法到愛剪輯軟件。 |
師生互動,展示論證新知,梳理思路方法。 將得出的方法形象地遷移到軟件界面中,是直接、有效讓學生快速了解陌生軟件的方法。 |
學習內容與師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剪一剪,接一接,炫一炫:根據需要從范例素材中截取出片段;拼接出神奇效果;向同桌炫一炫。 1.反復嘗試,練習技能。 (1)添加籃球范例素材。 (2)在預覽截取窗口,根據之前的分析定位到要截取的畫面時間點。 (3)設置截取排球片斷的開始時間與結束時間。 (4)預覽拼接效果,反復修剪,炫出特效。 2.集中反饋技巧: (1)先預覽,想好需要截取的畫面區間; (2)用微調按鈕可以精確定位到畫面; (3)用快速獲取時間點按鈕可以快速取到當前預覽畫面的時間點。 |
學生做中學,教師做中教,在學生有了嘗試的體驗以后,通過集中反饋提要點,然后再練習,學生通過反復的嘗試、觀察、思考、練習的過程,領悟技巧,攻克難點。 |
學習內容與師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議一議,做一做:自拍素材,做小編導,創作特效小作品。 1.構思創意,拍攝素材 (1)一起討論構思作品的創意,期望達到的效果 (2)剖析實現特效需用到的內容,確定拍什么畫面。 (3)選取學生進行拍攝,注意拍攝技巧,前后畫面連續。 (4)將素材拷入計算機,分發給學生。 3.用愛剪輯處理素材,制作作品,實現創意。 (1)自己梳理思路,確定截取內容; (2)截取所需片斷,熟練鞏固技能; (3)預覽合成效果,反復調試,實現創意。 4.完成的同學互相欣賞成果,學有余力的同學嘗試添加字幕、音效美化作品。 5.導出作品,提交作業。 |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動手做一做,親自拍攝一段素材,比單純的“拿來主義”要來得更具體、更全面,能切實地增強學習情境與任務的真實性,體驗更深刻。 組織學生討論,構思創意,有利于學生明確目標,理清思路,推進學習。 學以致用,提高能力。 任務設計具有開放性,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了進一步發揮的空間。 |
學習內容與師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1. 展示評價: 通過作者自評、他評、師評,從作品實現的效果、制作技術等方面評價。 2.小結學習收獲,交流做小編導的體會。 3.愛剪輯軟件除了對視頻進行剪輯,還能有哪些功能?我們除了制作特效作品,還能用來做什么? 4.教師寄語: 視頻編輯的魅力遠不止于此,今天只是進行了初步的體驗,同學們可以繼續深入學習,將多媒體技術用于生活,構思更有創意的作品,記錄更多的精彩,分享更多的幸福快樂! |
通過對不同作品展示評價,能讓學生有更多展示、交流、學習的機會。養成總結學習收獲的好習慣,也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引導學生對視頻編輯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并思考如何將學到的技術應用于生活,體現本課學習的意義。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