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全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說課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五屆全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說課視頻《粉塵燃燒及其爆炸—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識》-河北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第五屆全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說課視頻《粉塵燃燒及其爆炸——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識》-韓冬河北民族師范學院附屬中學初中化學
《粉塵燃燒及其爆炸》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附屬中學 韓 冬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和滅火》的第二課時《粉塵燃燒及其爆炸‑‑‑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二、實驗創新
(一)實驗器材
水杯,橡膠管,金屬篩網,蠟燭,暖水瓶塞,面粉,打氣筒,三角架,打火機
(二)實驗儀器裝置圖
面粉燃燒創新實驗裝置 面粉爆炸創新實驗裝置
(三)實驗創新要點
(1)制作簡單 (2)面粉普通 (3)安全方便
(4)可視性好 (5)成功率高 (6)實用環保
(四)實驗原理
先向金屬篩網內加入適量的面粉,點燃蠟燭。將水杯的杯罩與杯底擰緊連接好,固定在三角架上,然后迅速用打氣筒向水杯內打氣,金屬篩網中的面粉通過金屬篩網迅速沖出,瞬間彌漫在水杯內與空氣充分接觸,劇烈燃燒,剎那間水杯內火焰熊熊;演示面粉爆炸實驗時需將杯子蓋好暖水瓶塞,組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面粉先燃燒,產生的熱量不能及時散失,氣體體積膨脹,暖水瓶塞被高高彈起,效果非常明顯。
三、實驗教學內容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是在了解可燃物燃燒條件基礎之上的深入探究,與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知識聯系非常緊密,為了讓學生能親自感知這一部分的內容,本節課我新增了多個學生和教師的創新實驗,從學科與生活的結合點入手, 對本課的教學進行了簡單的調整。
(二)學情分析
對于本課,學生已具備一些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1.對燃燒的條件有了初步的認識 2.在氧氣性質的學習中知道一些物質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會出現的不同的現象3.前幾單元中學生也多次感受了實驗探究、對比、歸納等方法,這為本課的實驗探究打下了基礎4.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和教師的演示實驗,加上教師的引導,不難完成對爆炸定義及條件的歸納和理解。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對于燃放爆竹等簡單爆炸已有所體驗。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可燃物燃燒劇烈程度的影響因素;
(2)理解爆炸的原理;
(3)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設計面粉燃燒實驗和觀察、分析教師的鐵粉燃燒和面粉爆炸實驗體會科學探究的過程、領會科學探究的思路、學會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活動中體驗樂趣;
(2)利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問題;
(3)增強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災害的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影響可燃物燃燒劇烈程度的因素;理解爆炸的原理及學會一些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識。
難點 理解爆炸的原理;利用化學知識樹立安全意識,避免爆炸災害的發生。
(五)教法與學法
教師:啟發探究、質疑釋疑、深化探究 ;
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四、實驗教學過程
實驗教學過程,共分為五個環節:
教學環節一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通過前面知識的學習,大家都知道鐵絲在空氣中不燃燒,今天老師帶來的鐵粉在空氣
中能燃燒嗎?我們一同來見證一下。(鐵粉燃燒實驗),同學們看到火樹銀花的場景很是驚奇,其他可燃物的粉塵也容易燃燒嗎?帶著疑問,共同進入教學環節二。
教學環節二 實驗探究,體會成功
我為學生提供了生活中熟悉的面粉和以下實驗儀器:洗耳球,玻璃管,膠頭滴管,噴粉瓶,酒精燈,火柴,燃燒匙,銅片,三角架,以小組為單位,進入實驗探究一:面粉能燃燒嗎?
燃燒匙中的面粉微弱燃燒 鐵片上的面粉發胡變黑
(學生小組實驗效果圖片)
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只能看到面粉微弱的燃燒或者發胡變黑,不能看到面粉劇烈燃燒起來。如何讓面粉劇烈的燃燒起來呢?學生經過思考后一致認為:應增大面粉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想辦法讓面粉飛揚起來。思路確定好,同學們又踏上了他們的探究之旅,實驗探究二:面粉能劇烈燃燒嗎?這是不同小組同學所做的實驗
①玻璃管+洗耳球 ②洗耳球 ③膠頭滴管 ④噴粉瓶
(學生小組創新實驗圖片)
不同小組的同學通過合作探究都看到了明顯的實驗現象,同學們在體會成功喜悅的同時,我展示了教師的創新實驗裝置,選用一只旅行水杯,在杯體上打一個小孔,在原來裝茶葉的金屬篩網內裝入面粉,上面安裝一段蠟燭,在杯子底蓋上打孔,用來連接橡膠管和打氣筒,大家請看演示實驗,這一實驗在課堂教學中同學們很是驚奇,同學們看到面粉劇烈的燃燒起來,我馬上提出問題:通過大家已經掌握的化學知識和剛才的實驗探究,你能得出影響可燃物燃燒的劇烈程度的因素是什么? 小組討論后很容易得出準確答案:與氧氣的濃度和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有關。至此,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問題迎刃而解,回顧本節課開始時看到的火樹銀花的場景,學生也能容易的理解其中的奧秘了。這時,有同學提出一個新問題:面粉燃燒能發生爆炸嗎?這一問題的提出,我們又共同進入教學環節三。
教學環節三 深入探究,獲取新知
向學生展示了教師設計的創新實驗裝置,在剛才面粉燃燒的實驗裝置上蓋上暖水瓶塞,組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下面我來進行實驗,這一實驗在課堂教學中同學們發出了尖叫聲(教師演示實驗),隨著砰地一聲的響起,同學們的情緒也高昂了起來,這時有同學質疑:暖水瓶塞的彈起會不會是因為打氣筒鼓氣,氣流作用的結果呢?這一說法得到少數同學的認可,我馬上請這位同學參與完成一個對比實驗,在不點燃蠟燭的情況下向裝置內鼓氣,因為在設計實驗裝置時將杯體上打了一個小孔,所以在鼓入氣體時,氣流全從小孔跑掉了,而暖水瓶塞不會有任何變化,這時學生會清晰地明白剛才的實驗現象是因為面粉先在杯子中急速燃燒,產生的熱量不能及時散失,而后暖水瓶塞才被高高的彈起,這就是爆炸的原理,我馬上引導學生思考一個新問題,爆炸的發生需要滿足什么條件呢?小組討論歸納得出爆炸發生的兩個必要條件:1. 燃燒必須發生在有限的空間內;2.可燃物需急速燃燒,我給與充分肯定。教師設計的創新實驗具有以下優點:1.制作簡單:實驗器材來源于生活用品,獲取方便、容易制作;2.面粉普通:不需提前進行干燥處理;3.安全方便; 4. 可視性好:采用透明的水杯增強直觀性;5.成功率高:用打氣筒打氣,增加了空氣的量,能使面粉在金屬篩網內均勻噴出,大大增加了面粉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成功率極高;6.實用環保:該實驗廣泛適用于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且能夠循環使用,既經濟又環保,有利于突破重、難點。化學是來源于生活的,我們如何將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呢?共同進入教學環節四。
教學環節四 走入生活,拓展應用
展示在生活中合理應用爆炸的圖片:樓房爆破,燃放煙花爆竹,滅火彈進行滅火,開山修路。合理利用爆炸,為我們人類造福,不注意安全防范,爆炸也會給我們帶來災難,展示臺灣彩色面粉爆炸事故,使學生能清晰地認識到如果那些年輕人學會了我們這節課的化學知識,就不會發生那樣的意外事故了。一般在空氣中不燃燒的鋁、鋅、鐵等金屬,如果變成粉塵,也能夠劇烈燃燒甚至發生爆炸,除了金屬粉塵,還有一些其他粉塵也會爆炸,所以能產生這些粉塵的加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金屬銅的粉末在空氣中加熱只能明顯的變黑,而顆粒更小的納米銅粉接觸空氣后很容易發生爆炸,開拓學生的視野,而這些生活中常用的日用品會燃燒嗎?問題一提出,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要親自實驗,我們以花露水為例,同學們驚奇的發現花露水以霧狀形式噴出也會劇烈燃燒,因此生活中在使用這些日用品時一定要正確使用,注意安全,因為這樣的生活用品易燃燒,所以在乘坐火車時,為了安全,一些類似的日用品只能限量攜帶(展示乘坐火車時限帶禁帶物品的圖片),而初中化學中接觸到的一些易燃易爆物在乘坐火車等交通工具時被禁止攜帶。由此,同學們更清晰地認識到可燃性的氣體、可燃性的固體粉塵、可燃性液體的蒸氣及霧狀液滴與空氣混合,當其濃度達到爆炸極限時,遇到火源都會發生爆炸,所以學好化學知識可以保障我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最后,進入教學環節五。
教學環節五 盤點收獲,歸納總結
通過本節課收獲的化學知識,同學們暢談如何防止爆炸的發生?小組的討論很是熱烈,紛紛匯報討論結果,普及有關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識,展示課后實踐作業和板書設計,至此,本節課在教師和同學們的實驗探究中圓滿結束,同學們不僅收獲了化學知識,還感受到了安全知識教育的重要性。
五、實驗效果評價
本節課從學生熟悉的面粉入手,以環環相扣的問題為主線,以教師和學生的創新實驗貫穿始終,從化學知識深入到生活,使學生在實驗情境中探究、在合作互動中共進、在親身體驗中感悟、在創新中升華,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也使學生深刻的認識到化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只有學好化學知識,把學到的化學知識安全合理地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才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作者: 韓冬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附屬中學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