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全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說課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五屆全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說課視頻《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陜西省西安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第五屆全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說課視頻《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任競昕陜西省 西安市長安區第一民辦中學初中化學
《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說課稿
西安市長安區第一民辦中學 任競昕
一、 使用教材
科粵版九年級《化學》第二章第一節
二、 實驗儀器
50mL針筒、單孔橡膠塞、玻璃導管、橡膠導管、吸管、
100ml錐形瓶、50mL量筒、止水夾、鑷子、濾紙
三、 實驗藥品
白磷、紅墨水、熱水80ºC
四、 實驗改進創新點
1. 對教材傳統實驗進行部分改進。
①將藥品“紅磷”換成“白磷”,采用水浴加熱引燃,增加針筒部分的設計,改進了空氣由于受熱膨脹引發的逸出問題和燃燒時的白煙污染,這樣既減少原來實驗的裝置的誤差,也具有環保意識。②用帶有精密刻度的量筒代替燒杯,直接讀出精確數值,提高實驗的準確性。
2.在正式實驗之前,增加學生分組實驗一:針筒抽氣實驗。常規的理論分析,對于部分學生理解實驗原理還是有難度的,而這個小實驗的設計,給學生提供了宏觀事實,直接讓學生感受客觀規律,加深理解。
3.實驗教學過程中以問題作線索,以實驗為依托,層層遞進,學 生“快”又“樂”地通過“問題引領探究”掌握知識。
五、 實驗教學價值
從教材知識結構來說,空氣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非常熟悉的氣體,教材選擇了空氣作為初中化學中接觸物質知識的開端,不僅承接了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及小學科學課程學習中對空氣知識的認識,并且為后續混合物純凈物概念、氧氣、二氧化碳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啟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而化學實驗教學,本身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宏觀事實依據,創設真實的科學探究情景,引發學生認知沖突,從而培養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實驗課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①知識構建方面,本節課要求學生會用科學方法定量地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同時了解空氣中重要氣體的性質,教會學生分析混合物組成的實驗方法。②學習方法指導方面,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實驗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途徑,發展了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等能力,轉變了學習方式。③情感科學價值方面,科學探究的整個實驗過程,帶給學生從未有過的科學體驗。
六、 學情分析
1.知識儲備:學生在小學科學和初中生物的學習中對空氣有一些認識,但缺乏深入系統的學習。
2.能力儲備:已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但利用實驗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需提高。
3.心理特點:求知欲強,渴望自主探究、展現自我;但多以經驗型的思維能力為主。
七、 實驗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聯系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對空氣的成分進行合理地推測猜想。
2.通過利用教師提供的實驗儀器,對空氣成分進行科學探究,進而認識空氣組成。
3.通過科學探究實驗,提高觀察現象、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等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科學探究實驗,熟練掌握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
2.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學會描述實驗現象、獲取信息的方法,并且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3.在探究過程中,能主動與人交流、討論,清晰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索欲,進一步發展對化學學習的興趣;
2.初步樹立科學的物質觀,科學的看待科學家的實驗過程及結論;
八、 實驗教學設計思路
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實驗原理,本節課首先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證明空氣的存在,學生會想到打氣使車胎膨脹、扇扇子會有風等方式來感知空氣的存在,有利于知識的進程和發展。
再通過“針筒抽氣”實驗,讓學生直觀感知氣壓的變化引發的定量改變,采用轉化法,明確瓶中消耗掉的氧氣體積即為進入瓶中水的體積。最后通過白磷燃燒消耗氧氣實驗,觀察現象、收集數據、從而得到最終結論。
九、 實驗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首先利用課前小游戲導入新課,讓學生感受到空氣對生命生活的重要性。進而接連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通過教師提供的實驗器材:塑料袋、扇子等,讓學生用已有經驗來證明這種看不見又摸不著的氣體的存在;引導學生從物質性質的角度認識空氣;明確空氣是多種氣體的混合體;最終提出本節課所要研究的關鍵問題——空氣中到底有多少氧氣?
2.實驗設計
就此展開實驗設計——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提出問題1:怎樣才能測出一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利用多媒體演示結合學生討論確定理論方案:只要消耗掉瓶中的氧氣,測出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就可以達到目的。為了讓學生更直觀的理解該原理,我設置學生分組實驗一。指導學生用教師提供的實驗儀器,進行實驗,驗證理論方案是否正確。通過視頻,我們觀察到,當針筒抽走10mL氣體后,隨之量筒中的液體就會有10mL進入錐形瓶當中。說明進入錐形瓶內水的體積恰好等于瓶內損失掉的氣體體積,理論方案可行。這種轉化法也可用于其他混合物中某一成分的測定。
于是很自然地過渡到問題2:如何才能消耗掉瓶中的氧氣?根據已有的化學知識,學生很自然地會想到用燃燒的方式來消耗氧氣,于是按照學生的思路給出四個有關燃燒消耗氧氣的化學反應,讓學生以小組展開討論,是否四個燃燒反應都可以用于該實驗消耗氧氣,到達最終實驗目的。通過討論,學生很快發現本實驗的關鍵點在于氣壓的變化,因此反應原理需滿足既消耗氧氣,還不能產生新的氣體,由此確定了最佳實驗反應原理。
3.小組實驗
引導學生分組展開學生實驗二。
①先用水測量出錐形瓶內所能容納的空氣總體積約為127.5mL。
②指導學生搭建實驗裝置,安全進行水浴加熱白磷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③待裝置冷卻到室溫時再打開止水夾,收集數據,計算得出結論。
十、 實驗效果評價
1.分析能力的提升:通過指導學生設計理論方案,培養學生將物理知識與化學知識相結合的思維能力;通過針筒抽氣實驗,明確客觀規律,設計實驗方案,最終分析本質解決問題。
2.操作能力的提升:從連續設計的三個學生分組實驗中,需要學生具備實驗探究能力越來越高,需要考慮的問題越來越復雜,實驗用到的儀器越來越多,操作步驟更多,創新空間也更大。
3.思維方式的提升:從課本實驗改進的對比角度,力爭用最簡約、最便捷、最環保的方法解決問題,將復雜的問題簡約化。提高學習、探究效率。增強實驗的準確性。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