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的民族
所屬欄目:初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四節中國的民族 -重慶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四節中國的民族 -重慶市南岸區長江初級中學校
“中國的民族”教學設計
一、對課程標準的理解
1、2011版課程標準要求:運用民族分布圖,說出我國少數民族的分布特征。 2、對“標準”的理解:
課標要求學生“運用民族分布圖,說出我國少數民族的分布特征。”我國是一個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大家庭,不可能讓學生在圖上落實每一個民族的分布情況,主要查找漢族,和那些人口在100萬以上的民族的分布,明確少數民族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東北”地區,漢族主要在東部、中部地區。我國的民族分布呈現“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
二、對教材的理解
《中國的民族》位于湘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的最后一節(第四節)。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我國的疆域與行政區劃,認識了我國的人口增長、人口分布與人口政策之后安排的。《中國的疆域》使學生認識了我國的地理位置,我國的陸上與隔海相望的鄰國,我國遼闊的領土、領海。《中國的行政區劃》使學生了解了我國的三級行政區劃,熟悉了我國的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輪廓、分布、簡稱、省級行政中心的名稱與分布。為學生后來所有中國地理的學習打下地圖基礎。我國不僅是一個領土大國,也是人口大國,更是民族成分復雜的國家。各民族的語言,文化,經濟水平,宗教信仰、風土人情均有很大差異。國家的穩定團結,繁榮發展,離不開各族人民的拳拳愛國心與努力奮斗。
本節教材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56個民族”介紹了我國是一個團結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漢族人數最多,其余55個民族因人數少被稱為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數最多的是壯族,最少的是珞巴族。各民族一律平等。配了一組少數民族的圖片要求連線。第二部分“中國的民族分布”,通過一幅民族分布圖,設計了讀圖填表活動,重點培養學生在地圖上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總結出我國的民族分布特點。第三部分“獨特的民族風情”,詳細介紹了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傣族的潑水節,中華民族的賽龍舟三個傳統節日。
本節教材的開放性較大,課本上關于民族的圖片,節日只是一些例證,教師可以選加其他內容,我在這節課中增加了民歌欣賞。
三、學情分析 這節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近,很多民族的形象,節日活動,歌曲在各種媒體中經常出現。本節內容讓學生感到有趣,熟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使學生既學到知識,又掌握方法,拓展視野,感受民族的服飾美,樂器美,風情美,教師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圖表、文字資料,教學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較好地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 四、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達成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我國的民族構成,會辨認一些民族的圖片
(2)會讀圖分析民族分布特點,培養學生分析地圖的能力 (3)欣賞獨特的民族風情,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的觀察圖片,地圖,看視頻,聽民歌,教師適當引導,師生共同完成設計的活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激發起學生對祖國大家庭的熱愛,各民族要情同手足,團結互助,共同努力建設美好家園。 五、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我國少數民族的分布特點 (2)感受獨特的民族風情。
2、難點: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
六、主要的教法、學法及教學手段
1、主要的教法和學法:“教師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自主學習法”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八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本節教學內容難度并不大,但對學生讀圖和分析比較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采取“教師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自主學習”的教法和學法。 2、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七. 課前準備
教師:教材,教學設計方案,獨立制作的PPT,與教材配套的地理圖冊。
學生:課本,學生通過互聯網或報刊收集和整理的 “民族風情”資料,與教材配套的地理圖冊
八.課時安排 1課時 九.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為主的活動 學生為主的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欣賞課件中民族大家庭的合影照,欣賞“愛我中華”的歌曲。 1. 我國共有多少個民族? 2. 我們在座的都屬于哪個民
族?
3. 哪個民族的人數最多? 4. 其余的55個民族為何稱為
少數民族?
5. 我國56個民族有一個共同
的名稱叫什么?
學生欣賞民族大家庭的合影,欣賞歌曲《愛我中華》。
調動已學或平時積累的知識回答。
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活動一:讀圖辨析
部分民族圖片的辨識
1.過渡:各民族服飾多彩多姿,好似朵朵鮮花盛開在祖國的大花園。請大家來識別以下人物所屬的民族。
2.用課件分別呈現以下民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苗族、土家族、壯族、彝族、傣族、高山族、朝鮮族、滿族、珞巴族、赫哲族 3.講述:點明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少數民族。
學生利用平時積累的知識回答。 培養學生
對民族服飾美的欣賞和觀察能力。
活動二:讀圖分讀圖分析我國的民族分布特1、 引導學生觀察重點圖例。教材16頁“中國民族分布” 2、 用課件呈現活動內容 1、學生讀教材16頁的
“民族分布圖”,結合地圖冊第5頁“中國政
培養學生閱讀地圖,快速
析主要民族的地區分布
點
3、 學生練習反饋與矯正 4、 呈現填圖游戲:教師先做一
個示范,把民族的名稱拖入圖中的正確分布區。
區圖”完成老師設計的填空與填表題。有疑問的可以問老師,或請教鄰居。
2、學生展示學習效果。 3、幾位學生做填圖游戲,部分民族分布。
歸納提取信息的能力 活動三:民族風情之民族樂器
辨識一組少數民族的樂器
1、 過渡: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給我們美的感受。
2、 你能認出以下樂器的名稱
和所屬的名族嗎?
3、 用課件呈現長鼓、馬頭琴、
冬不拉、合歡蕭、蘆笙、神鼓 學生利用平時積累的知
識回答。若不能回答,教師給出結果。 感受獨特的民族樂器之美,體會多元化的民族文化。
活動四:民族風情之民族節日
了解我國的一些民族傳統節日
1、 過渡:我們漢族有哪些傳統
節日?
2、 你對少數民族的節日知道
多少?
3、 教師用課件展示:那達慕大
會、古爾邦節、火把節、蘆笙節的視頻。
4、 教師用課件呈現關于節日
的連線題
學生自由發言
學生據收集的資料講述
學生觀看視頻,欣賞別樣的民族節日。
學生做連線題反饋學習效果。
欣賞民族傳統節日的慶典活動,感受多樣的民族風情。
活動五:民族風情之民歌
了解我國的部分經典民歌
1、 過渡: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離不開音樂的滋養,歌里有我們的悲傷、快樂、與希望。我國的民歌非常豐富,你對我國的民歌知道多少呢? 2、 播放一些耳熟能詳的民歌
的片段,請學生判斷其所屬的民族。(將全班分成兩組比賽,看看哪一組的同學了解最多。)
學生傾聽并欣賞民歌,
利用平時積累的知識回答。 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感受民歌多樣的特色,感受民歌的沉醉之美。 結束全課
師生同唱《愛我中華》第一段
強化我國是一個團結友愛的多民族大家庭
十、板書設計:
中國的民族 一、識民族
二、看分布 三、賞風情
十一、教學反思:
新課程的一個基本理念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利于提升學生的生活品味,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電視,電影,網絡,書籍給了學生豐富的關于我國民族的不同角度的認識。我充分利用他們已有的認知經驗,點燃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在和諧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有愉悅的情緒體驗。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手段,使本課的信息量更大,更直觀,更形象。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與學習工具,日常教學中我一直注重對學生地圖能力的培養,大部分學生使用地圖提取信息的能力還不錯,但仍有部分同學的閱讀地圖的速度與效果欠佳,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很好完成任務。在每節課的學習中,將繼續加強對閱讀使用地圖的能力培養提升,并對困難的學生多做個別輔導。
現在的學生更喜歡聽流行歌曲,對民歌了解不算太多,有的同學了解多一些的來自父母親的影響,來自音樂課的學習。民歌是中華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我們有責任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欣賞我國的優秀民歌。在今后的教學中,恰當的時機,還可以介紹欣賞其他的民歌。 教師設計的活動中的練習題: 一、填空:
1、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是 ,少數民族成分最復雜的省是 。
2、漢族主要分布于 部和 部 。少數民族集中分布于我國的 、 、 。
3、我國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 。 4、重慶的少數民族主要有 、 。 二、填表
民族名稱 主要分布省區 民族名稱 主要分布省區 壯族 彝族 滿族 傣族 回族 蒙古族 維吾爾族
藏族
三、連線題
將下列節日與民族相連:
那達慕大會 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 潑水節 蒙古族 賽龍舟(端午節) 傣族
古爾邦節(宰牲節) 南方地區的各民族 蘆笙節 彝族
火把節 苗族、侗族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