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部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5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廣東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部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5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廣東省 - 珠海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 第5課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課文簡析】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篇課文,課文描寫了“我”在上學的路上看到的風景:深秋,雨初晴,道路兩旁的樹葉飄落下來,緊緊地粘在濕漉漉的水泥道上,像一個個金色的小巴掌,整條道路就像鋪上一塊色彩絢麗的地毯。“我”第一回覺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課文以兒童的視角觀察身邊的事物,發現平常生活之美,并展開豐富的想象,平凡之中透著美麗,樸素之中盡顯詩意。 【設計理念】
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讀中品味。以“美”為主線,讓學生在美美的讀中感悟美、品味美、深化美、積累美 。 【教學目標】
1.會認“洼、印”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排列、規則”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體會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 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3.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熨帖、凌亂”等詞語的意思,并與同學交流理解的方法。能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4、能仿照課文或者“閱讀鏈接”,用幾句話寫出自己上學路上或者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學重點】
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熨帖、凌亂”等詞語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 【教學難點】
體會細致觀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細心地觀察,才能發現事物的本質,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美、學習作者善于觀察事物,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梧桐樹葉圖片多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水泥道圖片,說:水泥道,見過嗎?灰禿禿的。可經過一夜秋風,一夜秋雨之后發生了奇妙的變化——(相機出示樹葉從梧桐樹上紛紛落下的視頻)
學生交流完變化后,教師追問:知道這是什么樹葉嗎?在黑板上張貼一張法國梧桐葉圖片。
走在這樣的水泥路上心情也一定是美美的,讓我們一起美美地朗讀課題吧。齊讀課題: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復習朗讀兩組詞語:亮晶晶 濕漉漉 棕紅色 金黃金黃
緊緊地粘 熨帖地粘 排列不規則
二、初讀課文,讀中理解。
過渡語:看來詞語的字音難不住大家,可是在文中有些詞語的意思很難理解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提出學習要求:大聲地、自由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用“ ” 劃出你認為難理解的詞語。
學生邊讀教師邊巡視,在黑板上板書孩子們最難理解的詞語:熨貼、凌亂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明朗”的詞義,相機歸納出理解詞義的幾種方法:找近義詞、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等。并把“明朗”這個詞語放入文中,指導感情朗讀一二三自然段。
【設計意圖:“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是本單元語文要素。在課文的學習伊始,先讓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 “明朗”這個稍微容易理解點的詞語,總結出一些理解詞語的方法為后面的舉一反三,理解更難懂的詞語作鋪墊。】
三、再讀課文感悟美
(一)學習課文五——七自然段。 過渡語: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帶來了明朗的天空,也帶來了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課文的五六七自然段集中寫了這條水泥道,這三個自然段描寫了三幅不同的畫面,下面我們就重點來學習這三個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提出學習要求: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這三個自然段,把你認為最美的那個畫面多讀幾遍。然后我們來交流交流。
交流分享:
(1) 五自然段:描寫落葉掉落的畫面。
邊朗讀邊重點引導孩子們想象落葉掉落的畫面:說一說,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畫面?
讓孩子們說想象后齊讀這一段。
(2) 六自然段:描寫整條鋪滿落葉的水泥道。 這一段特別美,側重指導孩子多種形式的朗讀,個人讀、指導再讀、教師示范讀、齊讀。
(3) 七自然段;描寫水泥道上的每一片落葉。
a、 指導朗讀
b、 引導孩子們用“聯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熨帖”的意思。
c、 運用上面歸納的方法理解“凌亂”后,讓孩子們從柜桶里拿出老師事先準
備好的梧桐葉隨意地貼在黑板上,讓孩子們進一步理解“凌亂”。
進一步追問:是誰創造了這種凌亂美? 總結: 是一夜秋風,一夜秋雨。更是大自然。
2、找三個讀的最好的孩子,配樂朗讀三個自然段,后問:此時此刻,如果你走在這條水泥道上,你最想干什么呢?
【設計意圖:重點學習課文的主體內容,每個自然段又各有訓練側重,第五自然段重點引導孩子們邊朗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訓練孩子們的想象能力。第六自然段引導孩子們讀出水泥道的美。第七自然段朗讀中側重引導孩子運用之前總結的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在這一環節中培養孩子們有感情朗讀、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理解的能力。】
(二)學習第8自然段
過渡語:讓我們跟隨著作者一起到那條水泥道上走走吧。
教師引讀第8自然段。讀出愉快的心情。
【設計意圖:第8自然段寫“我”走在水泥道上的愉悅心情,采用引讀,師生配合讀的方式來進行,在讀中感悟作者的心情。】
(三)學習第9-11自然段
這么美的水泥道,為什么作者要在結尾說:當我背著書包去上學時,第一回覺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水泥道天天在,秋葉年年有,為什么作者說是“第一回覺得”呢? 引導孩子們總結出“善于觀察才能發現美”。
【設計意圖:觀察是創作的第一要素,在課上巧妙地滲透“善于觀察才能發現美”這一觀點,讓孩子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對于小學生寫日記、寫作文都是不無裨的,同時也為后文讓孩子們完成小練筆埋下伏筆。】
四、三讀課文品味美
過渡語:文中其實美的不只是那條水泥道,因為作者善于觀察,文中到處是美美的詞語,美美的句子,到文中的字里行間去看看吧。
1、學生默讀課文,學習要求:用波浪線畫出你認為寫得美的詞語、句子。 然后同桌交流一下你喜歡的原因。
2、全班交流:三處比喻句,一處擬人句,多個ABB、ABAB式的詞語。
教師通過語言點撥讓孩子們認識如何運用比喻手法,運用比喻手法的好處。 【設計意圖:“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是第一單元語文要素。在這一單元,這是一篇美美的寫景散文,文中多處出現好詞佳句是一篇鞏固這一學習能力的好素材。學生會找會賞后才會用呀。】
五、拓展寫話深化美
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再加合理的想象,生活中處處是美景。在你上學放學的路上有許多的美景都等著你去發現它的美呢。請同學們拿出作文紙,用幾句話寫寫你上學放學路上看到的美景吧(課件出示上學的美景圖片)。
學生試寫后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閱讀是“吸收”,寫作是“發表”。三年級是寫作的起始階段,每個單元的語文要素都有寫作內容,在第一單元安排了“體會寫作的樂趣”這一要素,第二單元又安排了“學寫日記”。這節課上學生先總結出了善于觀察才能發現美的寫作方法,而且剛剛欣賞完好詞佳句,趁熱打鐵讓孩子們寫一寫,孩子們更容易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
六、抄寫佳句積累美
作業: 1、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2、完成小練筆。
【設計意圖:兩項作業是課后習題。第一題是讓學生繼續積累喜歡的句子,厚積才能薄發。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