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大青樹下的小學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課《大青樹下的小學》安徽省 - 安慶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課《大青樹下的小學》安徽省 - 安慶
1 大青樹下的小學
教學目標
1.會認“壩、漢”等10個生字,會寫“晨、漢”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早晨、鮮艷、打扮”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大青樹下的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和贊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3.初步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含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大青樹下的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和贊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2.初步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含義。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歌曲引入,介紹資料。 1.(課件)播放音樂
2.引導交流: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飾,更有不同的風俗。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哪些民族?介紹給大家聽聽。
3.學生展示介紹,教師提示學生著重介紹少數民族的服飾特征、生活習俗。教師利用課后資料袋中的圖片,補充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的情況。
4.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
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課件)板書課題:1.大青樹下的小學。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大青樹下的小學有什么特色呢?讓咱們一起走進這所大青樹下的小學,去認識一群少數民族的孩子,去感受這所小學的魅力。
1.聽課文朗讀,邊聽邊思考,你感受到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一所怎樣的小學?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3.(課件)復習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
(一)品悟大青樹下的小學的美麗。
1.剛才同學們再次品讀了課文,那么,“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一所怎樣的小學呢?哪個小朋友最勇敢,敢第一個站起來,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2.你從什么地方看出“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一所美麗的小學? (學生講到哪句,教師就順勢指導哪句。視課堂生成情況靈活地駕馭課堂。)
預設1:
(1)生:我是從這里看出的。(課件)“那鮮艷的服裝,把學校打扮得絢麗多彩。”各式各樣的服裝鮮艷奪目,使學校更加美麗。(板書:服裝:鮮艷 絢麗多彩)
(2)你知道句子里哪個詞直接說明了它的美麗嗎?(絢麗多彩)(課件)“絢麗”的近義詞就是——美麗
(3)讓我們一起讀出它的美。
如果此時學生不能準確地說出“大青樹下的小學”是一所美麗的小學,教師可這樣處理:
老師來讀一句話:“那鮮艷的服裝,把學校打扮得絢麗多彩。”你們覺得這句話寫出了學校的什么呢?
句子里哪個詞直接說明了它的美麗?(絢麗多彩)“絢麗”的近義詞就是——美麗。
讓我們一起讀出它的美。
3.還有什么地方寫出了大青樹下的小學的美麗? 預設2:
(1)生:我從這里看出“大青樹下的小學”很美麗。(課件)
“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干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墻上搖晃……”
(2)這句話在課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其他同學同意他的觀點嗎?那我們一起來讀讀。
(3)誰能來說說,這后面的省略號說明了什么?那么你們認為校園里還有哪些景物呢?
(4)現在我們閉著眼睛,一邊聽老師念,一邊想象校園的美景:操場中間有一棵高大粗壯的大青樹,粗壯的枝干上掛著古老的銅鐘。校園的四周是婀娜多姿的鳳尾竹,鳳尾竹的腳下是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各種野花,蜜蜂在花叢中采蜜,蝴蝶在花叢中飛舞。一陣風吹來,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墻上搖晃……
(5)同學們,這樣的校園美嗎?你想不想去看看?那就帶著對美麗的大青樹下的小學的向往,再讀這句話。(板書設計:校園美)
(6)教師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
4.還有什么地方寫出了大青樹下的小學的美麗? 預設3:
(1)生:我從這里看出“大青樹下的小學”很美麗。“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課件)
(2)為什么認為這句話也寫出了大青樹下的小學的美麗?(學生闡述) (3)我聽明白了,這句話說明大青樹下的小學矗立在山花爛漫的環境中,所以說它很美。我們把它的美讀出來吧!(板書:山花爛漫)
5.小結,過渡。
確實,校園外山花爛漫,校園內高大粗壯的大青樹,婀娜多姿的鳳尾竹,千姿百態的各種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還有在校園里各式各樣的鮮艷的服裝構成了一幅絕妙的美景圖。
(二)品悟大青樹下的小學的團結。
1.課文僅僅寫了大青樹下的小學的美麗嗎?你認為“大青樹下的小學”還是一所怎樣的小學呢?
(方法和“品悟大青樹下的小學的美麗”類似。) 預設1:
(1)生:我認為“大青樹下的小學”還是一所團結的學校。我是從這里看出的。“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
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課件)(板書:多民族)
(2)其他同學找到了這句話嗎?我們一起來讀讀。
(3)為什么從這句話中能看出“大青樹下的小學”還是一所團結的學校? (4)生:因為這句話說明各個民族的孩子,雖然“大家穿戴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說這是一所團結的學校。
(5)講得好。誰來讀這句話? (6)他讀得怎么樣? (7)我們一起超過他,好嗎?
2.還有什么地方寫出了大青樹下的小學的團結? 預設2:
(1)生:我還從這里看出“大青樹下的小學”很團結。“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大家一起朗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課件)
(2)找到這句話了嗎?我們一起來讀讀。 (3)聽老師怎么讀。(師范讀)
(4)說說“不同民族”“同一間教室”“一起”這幾個詞語,老師為什么要讀重音?(這幾個詞說明孩子們雖然民族不同,但他們團結友愛,不分彼此。)
(5)你們可不可以像老師一樣再讀這句話? 3.小結,過渡。
是啊,雖然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他們團結友愛,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實的一家人。這是一所多么團結的小學啊。其實,小作者為我們呈現的大青樹
下的小學不僅僅是美麗、團結,它還具有什么特色呢?請同學們繼續讀課文,你一定會有所發現!
(三)品悟大青樹下的小學的歡樂。 預設1:
(1)生:我認為“大青樹下的小學”還是一所歡樂的學校。我是從這里看出的。“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貍也趕來看熱鬧。”(課件)(板書:唱歌、跳舞)
(2)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我們一起來讀讀。 (3)大青樹下有多熱鬧?請同學們用下列句式來說說:
(課件)大青樹下多熱鬧啊!有( ),有( ),還有( )。他們的歡笑聲把( )都吸引過來啦。
(4)誰能把孩子們的歡樂讀出來?他讀得怎么樣?認為比他讀得好的站起來讀。
(四)品悟大青樹下的小學的祥和。
1.這是一所多么歡樂的學校啊!還有誰有新的發現? 預設1:
(1)生:我認為“大青樹下的小學”還是一所祥和的學校。我是從這里看出的。“大家一起朗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最有趣的是,跑來了兩只猴子。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樣好奇地聽著。”(課件)(板書:安靜 學習)
(2)好,我們一起讀這段話。
(3)你們認為大青樹下的小學的小朋友是如何上課的? (4)他們是怎樣讀課文的?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