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湖南省,七弦古意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湖南省中學音樂高中音樂賽課教學競賽暨觀摩課《七弦古意》周璐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2017年湖南省中學音樂教學競賽暨觀摩課《七弦古意》周璐
《七弦古意》教學設計
【執教老師】 長沙外國語學校 周璐
【教學年級】 高一
【教學內容】高一《華夏音樂之光》
【教材分析】
教材選自高一鑒賞《華夏音樂之光》。本單元旨在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音樂的發展線索,并能聆聽古琴作品。
【設計意圖】
古琴曾在中國歷史上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文人階層。而現代人,特別是年輕人對古琴知之甚少。在半小時內,要使學生對古琴有一定了解,了解古琴深刻的文化內涵,及傳承文化的意義,在琴曲方面,我選擇了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琴曲之一《平沙落雁》,因為這首曲子和湖南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琴歌方面,我選了一首《陽關三疊》的片段,也是學生耳熟能詳的詩,讓學生在吟唱中感受琴歌的魅力。
【教學設計亮點】
課程開頭用音樂雅集而不是音樂課的形式,希望學生能很快融入古典環境中來,所有音頻示范全由教師演奏,讓學生能更好的近距離體會古琴的藝術魅力。
【教學思路】
本課重點在于感受音樂作品的人文內涵,所以教學思路設計為:
琴人和文人關系 → 琴的構造體現人文內涵 → 琴的音色體現人文內涵 → 作品中體現的人文內涵。(“天人合一”貫穿始終)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了解古琴基本知識及音色特點。
2.技能目標:通過聆聽和分析作品,結合已有歷史和文學知識,感受和體作品的情感;能跟隨音樂演唱琴歌。
3.情感目標:拓展音樂視野,增強對中國民族音樂的熱愛。
【教學重點】
感受古代音樂作品厚重的人文內涵
【教學難點】
體會琴曲的意境和琴歌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雅集
首先我們來看兩幅圖片。(古箏和古琴)
圖片上的古琴叫大圣遺音,這把琴可不得了,在2011年拍賣會上,曾經拍出過天價,你們知道當時最后的成交價是多少嗎?(1.15億人民幣)
大圣遺音是唐朝皇室用琴,流傳到現在的唐朝古琴非常稀少。古琴拍出這么高的價格并非首次,這也可以看出古琴的珍貴。古琴有價,但古琴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體系確實無價的。今天我們雅集的主角就是——古琴。
二 古琴概述
1 琴的典故
古琴在古代就叫琴,現代人為了跟西洋樂器做區分,所以加了一個“古”字。古代關于琴的成語和典故有很多,你能說出一些嗎?
2 琴的來歷
在這些關于琴的來歷典故之中,最著名的的應當就是高山流水的故事了。高山流水出自《呂氏春秋》,但其實早在春秋戰國之前,古琴在中國就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尚書》中記載,“舜彈五弦之琴,歌南國之詩,而天下治”,最初的古琴有一弦琴、十弦琴,但最多的還是五弦琴,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也有說代表“宮商角徵羽”五音的。后有周文王為了思念兒子伯邑考,加上一根文弦,武王伐紂加上一根五弦,所以古琴又叫“七弦琴”或“文武七弦琴”。當然它還有一些其他的比較雅致的別稱,“瑤琴”(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素琴”(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玉琴”(江上調玉琴,一弦清一心.唐-常建)
3 琴的構造
琴的基本長度為三尺六寸五分,暗合一年365天;琴面有十三徽,代表十二月加一個閏月。琴身上面拱圓,下面平坦,象征中國“天圓地方”的宇宙觀,琴上承弦的地方叫岳山,琴底部兩個出音孔大的叫龍池,小的叫鳳沼。一把古琴,有天有地有山有水,人在彈琴時,就達到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
4 琴的音色
“天人合一”,這是古人追求的一種極高的境界。古琴的構造體現天人合一,古琴的音色也體現天人合一。
有三種基本音色。分別代表“天地人”。
聽三段旋律,連線
《滄海一聲笑》 主題 散音 厚重深沉 地聲
《梅 花 三 弄》 主題 泛音 空靈輕盈 天
《良 宵 引》 片段 按音 自由隨性 人
(走手音:古琴有效弦長特別長,因此余音綿長,走手音可以將一個個點狀的音連城一條線,使聲音產生游動感,產生綿延不斷的音樂感染力)
②音量特點
清微淡遠,中正平和。音量不大不小,適合一人或者與三五好友,在書房中、竹林里,松濤下,小溪邊,焚香沐浴、端正衣冠,優雅地彈奏。
5 《文人與琴》
在文人四大雅好——“琴棋書畫”中,古琴居于首位,此足見琴在文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歷史上許多文人,也為古琴留下了不朽的詩篇,現在,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到底有哪些文人和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呢?
微視頻:《文人與琴》
三、 琴曲作品欣賞
1琴曲(韻) 所以歷代文人都對古琴情有獨鐘。所謂“琴者,情也”,古琴應該是最能體現文人內心情懷的一種樂器了。古有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今天我們也來 聆聽樂曲,你能感受到“是魏巍呼若泰山”還是“洋洋乎若流水”呢?選擇一幅最符合樂曲意境的畫。(看來大家都是我的知音了)
《平沙落雁》
(樂音緩慢深沉,每個音之間都有大量留白。“大音希聲”“此時無聲勝有聲”,給人無限遐想的空間。讓我們能充分體現中國傳統美學里面的意境美,神韻美。)
背景:又名《雁落平沙》。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書畫》中提到過《瀟湘八景圖》,后來元代畫家張遠根據意境重做瀟湘八景圖。瀟湘八景中有以“平沙落雁”命名的,此景在衡陽回雁峰。古人認為雁到衡陽不再南飛,所以有“山到衡陽盡,峰回雁影稀”的說法。
②作者:傳說此曲作者不一,有唐代陳子昂、宋代毛敏仲、明代朱權等,而陳子昂的說法似乎更可信,此曲意境更符合他的“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意境。
③ 此曲描寫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雁群橫江而來,大雁依次落下,鳴叫嘻戲,翻飛擊翅的情景。(演奏時展示三段內容,疏密有度)
④ 借景抒情,“借鴻鵠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
2 琴歌(韻)
①琴歌概述:
歷代文人中,像李白、白居易、蘇軾這樣的大家都對古琴有著特殊的感情,這是因為琴往往與詩歌密不可分,古詩詞一般都能弦歌之。古琴的音色和音量都適合來淺吟低唱,而詩歌和琴樂的韻律和頓挫是完全統一的。這種用琴伴奏演唱的形式,叫做琴歌。其實詩經、漢樂府、唐詩、宋詞,都是可以吟唱的。
示范兩首:1 《鳳求凰》 2 《陋室銘》
②作品《陽關三疊》:請大家聽一聽,我唱的是哪首作品呢?
背景《陽關曲》《渭城曲》,唐人送別多用此曲。
③ 琴歌特點
a人聲和琴聲所表現的意境渾然一體,大部分琴歌曲調和人聲一致,“人琴合一”,共同展現“天人合一”“清微淡遠”(字頭唱腔)
B 咬字上 講究歸韻“棗核型”
3 思考:琴為何能留下來那么多真正的古曲?你贊成古琴演奏流行音樂嗎?為什么
三 、結語
古琴聲緩緩流淌了數千年。在點與線、虛與實之間,我們能領略到中國傳統的意境美、神韻美。“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隨自愛,今人多不彈”。這是詩人劉長卿發出的感喟。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中國古琴進入“世界級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這“大音希聲”,領略其無窮的神韻和深遠的意境。同學們,讓我們去除一些輕狂和浮躁,透過這古奧之曲,悉心體驗蘊藏在琴聲中的詩情畫意吧!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