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體量與力量,雕塑的美感
所屬欄目:高中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一美術《體量與力量-雕塑的美感》臨沂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一美術《體量與力量-雕塑的美感》臨沂
體量與力量|雕塑的美感
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屬于“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課程。主要講授中外雕塑藝術作品的體量與力量感的內容。在課堂設計中,從引導學生觀察、欣賞、解讀教材所提供的各種雕塑作品入手,通過分組討論或教師表述的形式,讓學生暢所欲言對不同雕塑作品的看法,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分組合作探究為主,講、練相結合等。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搜集相關的視頻和圖片資料;
(2)進行教學設計與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本節課內容
授課年級 | 高一年級 | 授課教師 | 徐寧 | 出版社 | 人民美術出版社 | ||||||||||||||||||
教學內容 |
體量與力量|雕塑的美感 |
||||||||||||||||||||||
教 學 目 標 |
知識與技能:學會運用四步法從空間、造型、主題、表現手法等方面鑒賞雕塑作品,感受雕塑的美。 過程與方法:選擇經典作品為樣本,通過小組合作,反復比較,探究雕塑作品的形態、體量與力量的不同表達方式,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自我表達能力和創新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雕塑作品的鑒賞,體悟中外藝術家不同的表現情懷,提升文化認識和審美價值觀。 |
||||||||||||||||||||||
教學重難點 | 教學重點 | 讓學生認識和感受中外雕塑作品中呈現的體量美和力量美。通過對不同主題雕塑作品的解讀,提高學生對雕塑的價值和藝術魅力的審美修養。 | |||||||||||||||||||||
教學難點 | 讓學生能夠學會分析不同雕塑作品內容的呈現給人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以及實用價值。能夠從不同角度分析評價雕塑的體量美與力量美,提升文化認識。 | ||||||||||||||||||||||
教學環節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
圖片導入出示課題 |
1.上節課我們了解了什么是雕塑,雕塑與材料的關系,雕塑的功能和意義。 2.欣賞圖片《維林多夫的維納斯》、《斷臂的維納斯》,教師提問:同樣都是表現維納斯題材的作品,有哪些不同之處? 3.教師小結:我們可以看到第一件作品給人的感受是抽象的美,第二件是真實的美,同樣題材的雕塑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面對那么多的雕塑作品,我們如何去欣賞它,一尊雕塑作品美在哪里,不足之處又在哪里?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雕塑的世界,一起感受雕塑的美感。教師板書雕塑的美感。 出示課題《體量與力量|雕塑的美感》 |
學生1思考回答:胸部突出,腹部寬大,女性特征抽象夸張,頭部和四肢雕鑿的十分粗糙,這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學生2思考回答:造型高度寫實,頭發微微卷曲,迷人的眼睛,高挺的鼻梁,橢圓的臉,集中了人間女性的一切美。 |
通過兩張表現內容相同但是風格不同的作品,給人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從而激發學生對雕塑作品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
||||||||||||||||||||
新授 |
1.教師播放視頻《擊鼓說唱俑》 教師提問:他和真實的人物的形象一樣嗎?你看他的身材怎么樣?這樣的一個形象給大家怎么樣的第一感受? 2.教師出示圖片《擊鼓說唱俑》引導從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動勢、節奏與韻律來感受作品的形態美 3.教師總結: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并沒有過多地精細雕琢,卻把瞬間動態刻畫的惟妙惟肖,著重說唱者那種特殊的神氣,注重神和韻的傳達,他沒有高大的身材,健美的肌肉,相反他都是身材短胖相貌滑稽有缺陷的表演者,通過形體產生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韻味,但是他們的美有強烈的感染力,這種美就體現了雕塑的形態美。 4.了解形態的含義:是形象詞,形式或狀態。指事物存在的樣貌,或在一定條件下的表現形式。 |
1.邊放邊讓學生講解《擊鼓說唱俑》:眼睛如同彎月,笑容蓄滿一池秋水,兩顆突出的蘋果肌,仿佛熟透的冬棗,構成我可愛的面容,人們叫我說唱俑,雖然我無名無姓,咱可是國家博物館里萬人朝覲的大明星,我是東漢時期四川盆地的說唱藝人,左手持鼓,右手握棒,演出即將進入高潮,我頭往前伸,后脊拉成一張弓,腿部韌帶受到拉扯,高高抬起,露出寬大扁平的腳底板,我正要瞬間發力逗翻場上所有觀眾。經過兩千多年的時間洗禮,腹部的贅肉沒有半點松懈,哎減肥真難。 學生思考回答:不一樣,身材非常短小,詼諧幽默、滑稽、夸張、憨厚。 2.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進行感受。并進行表達互動。 得出關鍵詞:夸張、陶醉 手舞足蹈 舞的姿態 |
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能闡述自己獨特的觀點。 |
||||||||||||||||||||
新授 |
二.如何感受作品的體量美 過渡語:雕塑還有哪些美感呢? 1.教師播放視頻《龍門金剛》,提問都看到了什么?有怎樣的感受? 2.教師出示圖片《盧舍那佛像龕》引導學生從材質、體積、衣紋、人物形象、表達思想等方面感受雕塑的體量美 3.教師總結:我們都知道唐代是以胖為美,相傳這尊雕塑是以武則天的形象來塑造的,這尊雕像是唐代典型的雕塑風格,體現了大唐盛世國力的強大、文化的繁榮。 這種大體量的強調,神性與人性在藝術上的完美結合,讓大佛有一種天人合一的高大感,自然會產生令人敬佩的宗教力量。 4.了解體量的含義:指事物的體積、尺度,在藝術領域也指作品的秉性和氣量。 5.思考:雕塑的美感與體量的大小有關系嗎? 教師提問:同學們還記得上課剛開始欣賞的《維倫多夫的維納斯》嗎?它有多高呢?采用了什么樣的手法表現了女性的特征? 教師總結:回顧剛開始上課欣賞的雕塑《維林多夫的維納斯》,采用了夸張的手法,造成了視覺上的差異,就是這種夸張的形體才更具張力,表現了對女性生殖的崇拜,象征著旺盛的生命力。所以體量無論大小,都充滿張力。 過渡語:正如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所說:“一件雕塑作品可以比真人高大好幾倍,但在感覺上卻是小的,而幾英寸高的小雕刻卻可以給人很大的像紀念碑那樣宏偉的印象”。所以體量并不等于體積和尺度。 |
1.學生思考回答:飛天,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人物定格的姿勢都是從洞窟中已有的雕塑金剛像中拓印而來。整個形象非常莊嚴雄偉,站在大佛面前讓我們感覺自己非常渺小。 2.學生思考回答: 材質是:山石開鑿 體積: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4米 衣紋:身披袈裟,衣紋簡潔飄逸,薄薄的衣紋下顯示出健碩的身體。人物形象:面容飽滿,眉清目秀,目光慈祥,嘴角微微上翹,呈現微笑狀,顯示出內心的的平靜。 3.學生思考回答 1.學生表演實踐 2.學生分組思考回答任務單問題 3.學生思考描述:拉奧孔、兩個兒子、兩條蛇。希臘人攻打特洛伊城十年,始終未獲得成功,后來建造了一個大木馬,并假裝撤退,希臘將士卻暗藏于馬腹中。特洛伊人以為希臘人已走,就把木馬當作是獻給雅典娜的禮物搬入城中。特洛伊城的祭司拉奧孔,他識破了木馬計,并告誡特洛伊人勿將內藏精兵的木馬拖入城中,拉奧孔一怒之下把長矛向木馬擲去而觸怒了暗中佑助希臘的雅典娜。于是,雅典娜派出兩條巨蛇,纏死了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 4.學生分析回答: 身體結構:符合正常人的身體比例 構圖:三角形構圖 肌肉:胸部肌肉高拱,腹部肌肉緊縮,兩條胳膊上和腿上的青筋盡顯 表情:非常猙獰,扭曲夸張的五官,眼神非常的絕望 身體動勢:拉奧孔在空間中扭曲著 5.學生思考回答:看到了一位雄赳赳氣昂昂,很有氣勢的韋陀形象,坐落于山西平遙古城雙林寺,材質是彩塑,高176厘米。 表情:眼睛很大,很威嚴 姿態:左腿垂直站立,右腿稍稍抬起,向右前方伸出,腹部和胸部向左向后停頓,頭部隨著動勢向右,眼睛向左注視 服飾:線條流暢 |
|||||||||||||||||||||
新授 |
三、如何感受雕塑的力量美 1.了解力量的含義:雕塑除具有體量感以外,同時也是一種“力”的藝術。從內容上看:表現生命的力量感。從形式上看:通過形體結構產生一種視覺上的張力。雕塑作品都以傳達外在的力和內含的力來構成作品。 2.教師出示圖片《拉奧孔》和《韋馱像》 實踐表演:根據對畫面的理解設計臺詞,模仿人物形象的動態。 3.要求:小組討論,對比兩件作品,思考東西方雕塑在力量的表達上有什么不同?前后四人一組討論賞析完成任務單。
(1)描述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件作品,并進行描述。 教師總結:西方雕塑以神話故事為題材 (2)分析 身體的結構 構圖 肌肉 表情 身體動勢 教師總結:西方雕塑大部分是半裸或者全裸,注重比例結構的真實 (3)解釋:表現了人與神的抗爭,外在與內在的力量美的結合 (4)評價:被譽為古希臘最著名最經典的杰作之一。 過渡語:出城十里看雙林,彩塑泥金奪形神,梵凈人間如白雪,流連幾度亦銷魂 5.具體運用四步法賞析《韋馱像》 (1)描述 (2)分析 表情:緊閉的嘴,緊蹙的眉毛,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動不動的望著遠方 教師總結:這是中國雕塑特有的特點,注重神和韻的傳達。 姿態:這一左一右,一左一右,形成非常強烈的S型動勢 服飾:手上的飄帶又把不動的拳頭作了很好的襯托,能承載這么厚重的鎧甲,這位護法的體格一定非常健壯 教師總結:這也是中國人表達力量的一種方式,不一定非得把肌肉露出來才有力量,表現手法非常含蓄內斂。色彩非常豐富,整個服飾給人一種流動的感覺,這是中國古代雕塑區別于西方雕塑的又一特點,中國古代雕塑與繪畫是相通的,雕塑中常常會出現許多與繪畫相似的因素,這座韋馱像就有著唐代畫家吳道子的那種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藝術效果。 (3)解釋 (4)評價 教師總結:中國雕塑以寫意為主,注重寫意傳神,氣韻生動,形神兼備,注重內在精神氣質的永恒。 過渡語:美是中西方雕塑藝術的共同追求,但由于文化和審美的不同,造就了中西雕塑的不同。教師總結:西方雕塑表現的力量以寫實為主,注重比例結構的真實,造型嚴謹,關注外在世界的永恒。 中國雕塑以寫意為主,注重寫意傳神,氣韻生動,形神兼備,注重內在精神氣質的永恒。 |
||||||||||||||||||||||
課堂練習 |
教師出示圖片《馬踏匈奴》、《擲鐵餅者》,分組選取一件自己喜歡的雕塑作品,談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學生自由討論欣賞 |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 ||||||||||||||||||||
課外拓展 |
臨沂有非常多的公共藝術品,如《山高水長》、《沂蒙精神群雕》等等,同學們可以課下走進美術館、雕塑公園,近距離觀看雕塑,可以畫一畫、拍一拍,體會雕塑的美感,提出自己的困惑,下節課我們一起探討。 |
學生體驗知識的運用 |
課堂知識拓展、知識延伸 | ||||||||||||||||||||
總結 |
1.同學們今天有什么收獲? 2.教師總結:有人說雕塑是“立體的詩,動態的書,有形的音樂”它非常形象的歸納了雕塑藝術的獨特魅力,中國乃至世界上有很多的優秀雕塑作品等待著你去品讀,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慢慢發現,理解雕塑藝術所承載的文化,會被他獨特的藝術形式所感染。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雕塑作品的形態美、體量美、力量美有了深入的了解,期待大家能用心解讀,感受其中的魅力。 |
學生思考并總結 |
鞏固本節課的重點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