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創新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十八屆全國中學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創新教學比賽說課_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我對誰負責+誰對我負責》+說課展示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十八屆全國中學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創新教學比賽說課_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我對誰負責+誰對我負責》+說課展示
學校名稱 |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新橋學校 | ||||
課例名稱 | 《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 | 教師姓名 | 章穎潔 | ||
學段學科 | 初中道德與法治 | 教材版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章節 | 第三單元第六課第一課時 | 年級 | 八年級 | ||
教學目標 |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明確自身應該承擔的責任,增強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 感;對履行社會責任卻不言代價和回報的人心懷感激之情,并努力向他們學習。 能力目標:能夠正確區分負責任的行為和不負責任的行為,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 知識目標:了解責任的含義和來源,知道不同角色承擔不同責任;了解承擔 責任的意義,理解對自己負責和對他人負責的關系。 |
||||
教學重難點 |
教學重點:責任的含義及來源;角色與責任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分析責任的含義及來源;不同角色有不同責任;認清對自己負責的意義。 |
||||
學情分析 | 八年級的學生思維敏捷、勇于進取,具備初步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初步認識到不同場合、不同角色需要承擔不同的責任但是受到認知水平和生活閱歷所限,初中生的責任意識還不夠強,意志還不夠堅定,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以自我為中心、強調自我滿足、缺乏奉獻精神等問題,因此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在享受權利的同時要履行一定的義務,承擔相應的責任,最終引導學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自覺主動的承擔自己應盡的責任。 | ||||
教學方法 | 利用智慧平板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充分運用微視頻等信息技術促進知識深度理解與體驗、感悟與探究,以及基于數據的教學調控與個性化學習;運用榜樣感染法、小組討論法來開展交際式教學。 | ||||
教學過程 | |||||
教學環節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
導入 | 微視頻導入并提問,由此導入“責任”話題。 | 川航的安全降落得益于誰?是什么讓他們有如此抉擇? | 用現實生活導入新課,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的導入本課主題。 | ||
一、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感知責任) |
1、播放川航視頻,提問視頻中有哪些角色并承擔了哪些責任? 2、發布搶答任務,提問上述人物的責任以及責任來源? |
學生觀看視頻并思考問題,用智慧平板進行搶答并發言。 |
利用身邊真實案例來探究責任內涵和來源,讓學生易于理解。 |
||
二、 臺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理解責任) |
1、智慧平板發布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哪些角色,承擔哪些相應的責任? 2、平板發布進行“責任小測試”,利用大數據分析測試報告。 |
智慧平板分小組討論,做好記錄,并派代表發言拍照上傳,學生互相瀏覽評價發言結論。 學生利用平板投票功能進行匿名測試,感悟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是一個負責的人。 |
利用智慧平板可以讓學生和教師了解所有小組的討論成果,促進學生合作學習及自主探究的能力,幫助他們理解責任與角色之間的關系。 通過小測試環節幫助 學生反思目前自身是否具 備足夠的責任心,為自己接下來的學習生活設立目標,利用匿名投票及大數據分析,可以幫助教師進一步了解學情,進行下一步教學。 |
||
三、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踐行責任) |
2、進一步引發思考—哪些人為學校建設承擔著責任? 3、展示圖片及視頻,升華主題,平板發送小組討論任務—面對他人的付出,我們該做些什么? |
學生回顧生活中的點滴,回憶生活中關于踐行責任的事例,與同組同學分享故事。 舉手回答分享哪些人在為學校建設承擔責任。 利用平板上傳討論結果,互評各小組討論結果。 |
通過圖片及微視頻展示,教師引導學生去思考社會生活中那些為我們默默承擔責任的人,升華本節課主題,進而通過尋找榜樣活動把學生目光拉回身邊,感受身邊人的責任心,最后升華本節課主題。 利用平板及帶腦子投屏,讓學生和教師都能夠清晰的了解學生的感悟,促進教學。 |
||
課堂小結 | 責任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當你面臨困難時能夠勇敢承擔責任,當父母在孩子迷茫時能夠始終守護在身邊,當一個國家和民族面臨危難時你能夠挺身而出,這都是負責任的表現,責任不分年齡的大小,希望同學們能夠同于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在這個美麗富強的的國家中活出自己無悔的人生! | ||||
教學反思 |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思想性很強的人文學科,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借助信息技術的輔助,在課堂探究互動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以智慧平板為主的課堂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為教師掌握學生學情提供了有效的途徑,便于教學的開展。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搭建一個個直觀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