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圓夢大舞臺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說課視頻
視頻課題: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第二框第一目 圓夢大舞臺》說課視頻及說課稿 瀘縣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第二框第一目 圓夢大舞臺》說課稿 瀘縣二中外國語實驗學校
《圓夢大舞臺》 說課
曹曉萍
大家好,我是思政課教師曹曉萍,下面我將圍繞所上的《圓夢大舞臺》一課展開說課。
我的說課流程是以下五個方面。
一,教學背景分析。首先,教材分析,本課屬于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八課第二框第一目《圓夢大舞臺》的內容。主要從國家層面論述,應該如何實現中國夢,以學生生活體驗為切入點,啟發學生思考實現夢想的條件,引導學生認識到圓夢的歷史機遇,實現中國夢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引導學生做踏實奮斗、勇擔責任的追夢人。其次,學情分析。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加強對這一年齡段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尤為重要。九年級學生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有認識、有感知,對未來社會發展有感性的憧憬和夢想,但是,辯證思維能力還比較弱,對中國夢的美好藍圖、實現路徑、領導力量、理論指導等內容也沒有深入系統的了解,需要引導他們將個人夢想和國家夢想有機結合。
二、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堅定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念,懂得青少年所擔負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能力目標:培養信息收集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知識目標:讓學生懂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國家層面如何實現中國夢。教學難點:圓夢的歷史機遇。
四、教學過程分析。首先,學法與教法,本課遵循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理念;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學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教法:創設情境、情感體驗、議題驅動。其次,教學流程,本課的教學包括以下五個流程。流程一:渲染氣氛,學法指導。學生做課前準備,教師在多媒體上呈現道德與法治學科學法指導,設計意圖:重視對學生的組織教學和學法指導。流程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課前布置學生在校園內就“暢談夢想”話題對不同職業的人進行采訪,課中學生一起觀看采訪視頻,教師再問同學們的夢想是什么?實現這些夢想需要哪些條件?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繼續追問并引導學生認識到個人夢想與國家夢想是相互聯系的。再運用孟晚舟回國的講話,“祖國是我們最堅強的后盾”,啟發學生明白個人夢想的實現離不開強大的祖國,所以要共圓中國夢。設計意圖:基于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個人夢想和國家夢想是緊密結合的,就“如何共圓中國夢”,設疑導入新課。流程三:自主學習,大膽質疑。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科批判思維能力。流程四:合作探究,思維碰撞。為了讓學生理解圓夢的歷史機遇這一教學難點,設計了同桌交流并體會新時代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受國家正在變得越來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感悟圓夢的歷史機遇,樹立圓夢的信心。為了共同探究國家層面如何實現中國夢這一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觀看《抗疫斗陣》短片并思考:我國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的原因有哪些?這啟示我們,實現中國夢,國家層面該如何做?觀看后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然后全班交流,為了討論得更充分深入,老師將這些問題細化成四個方面來探討。1.我國能取得抗疫斗爭階段性勝利,得益于誰的堅強領導?2.我國免費醫治新冠患者,體現了我國制度的優勢是什么?3.在抗疫斗爭中,鑄就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怎樣的精神?4.在抗疫斗爭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體現了怎樣的力量?,學生很容易就得出了四個必須的認識。設計意圖:1.按照“一材多用”的理念,用同一個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實現中國夢國家層面的四條路徑。2.按照三貼近原則,創設情境,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從對話中生成目標。3.落實學科核心素養之一政治認同,培養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感和理性認同,使學生擁護黨的領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為了讓學生真切體會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運用學生地震后雨中升國旗的親身經歷,讓其深刻體會并進一步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選用瀘縣地震后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心瀘縣的抗震救災工作,社會各方力量積極響應聯動的素材,運用多媒體技術自制視頻播放,讓學生更加深刻感受強大的中國力量。
流程五:暢談收獲,情感升華。基于師生共同探究,總結歸納出本課的知識收獲,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暢談收獲,從而建構知識體系,內化三維目標。為了達到情感升華的目標,運用習總書記鼓勵奮斗的號召,引導學生積極響應,并設計“創作宣傳標語”活動,幫助學生實現認識的情感升華,同時,外化為實際行動來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和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布置課后作業“制訂圓夢計劃”,讓學生學會規劃自己的人生,提高公共參與能力。
教學過程分析,其三,資源選擇應用說明。本課主要選擇了國家抗疫資料和瀘縣抗震救災資料,既考慮國家層面的重大事件,也考慮地方的最新熱點材料,同時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來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時代背景。
五、教學效果與反思。亮點一:以生為本,指導學生“會學”,著力培養學科思維能力,追求深度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活動成為課堂的中心。亮點二:以學定教,采用基于學生實際的“情境式教學法” ,讓學生“學會”,培養學生政治認同、公共參與的學科核心素養。同時,教學智慧還需加強。謝謝!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