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金屬活動性順序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八單課題2(第二課時)金屬活動性順序_湖北省優課金屬的化學性質(第二課時)說課稿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八單課題2(第二課時)金屬活動性順序_湖北省優課金屬的化學性質(第二課時)說課稿
說 課 演 講 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2011人教版第八單元第二節《金屬的化學性質》(第二課時)——金屬活動性順序。
在本課以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金屬與氧氣、酸的反應,知道了置換反應的概念。這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并且學會對其進行簡單運用。本節內容,可為后期學習酸、堿、鹽奠定基礎。
本課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而難點在于對金屬活性順序的初步探究和簡單運用。但問題是,我怎樣做,才能更好的突破難點呢?
傳統的講授法,在短時間內,教學效率較高。但知識都是老師告知學生的,并不利于學生的長期發展,還有可能會抑制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從電影《盜夢空間》中得到啟發:我能否在學生的腦海中植入一個種子,然后讓其自己生長出我想要的結果呢?如果知識是孩子們自己建構起來的,豈不更牢不可破?
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能力,能對科學探究進行簡單的分析、設計,小組合作學習也是他們的基本素質之一。對化學實驗現象的描述、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也有一定基礎。如果能選擇對的“種子”,以化學實踐為土壤,定能在他們的腦海中培育出理想的知識果實。
通過研究,我認為,本節課的知識起點應該是“比較金屬活性的方法”,將其作為本節課的“種子”也再好不過。至于金屬活性順序及其利用,只要我能將“方法”的“種子”種下去,在科學探究的基礎上,以化學實踐為土壤,并且給足孩子們進行實驗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建構有關金屬活性的相關知識,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因此,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擬定為: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常見金屬的活性順序,并會對其進行簡單運用。
2、過程與方法:深入體會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能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并能用化學語言表達有關信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生產的密切關系。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分為下面幾個步驟:
第一步:導入新課——把孩子們帶入“菜園”
我選用“未打磨的鋁絲能否與鹽酸反應?”的演示實驗導入新課,既復習了上節課的知識,也很自然的將孩子們帶到“置換”的氛圍中。
值得一提的是,鋁表面有致密氧化膜的保護,插入稀鹽酸中,剛開始反應現象很不明顯,而后氣泡逐漸增多。為了讓孩子們觀察到這一現象,我利用了多媒體技術,以“快進”的方式播放現場錄像,視覺效果甚好。
第二步:引導學生認知探究方法——播下方法的“種子”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銅不能置換酸中的氫,而剛剛的小實驗證明,鋁可以置換酸中的氫,證明:鋁的活性比銅強。所以,我通過“鋁絲與硫酸銅溶液接觸、銅絲與硝酸鋁溶液接觸”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認識到:強可以置換弱,而弱不能置換強,這正是比較金屬活動性的依據之一。
第三步:活動探究:比較鐵、銅、銀的金屬活性——讓“種子”發芽生長
在這一過程中,我為學生準備了各種可能用得上的藥品、儀器、活動記錄表等相關物品,并且給足活動所需的時間,盡可能的讓“種子”在孩子們的腦海中愉悅地發芽、生長。
第四步:分享探究結果——收獲“果實”
通過實驗探究,孩子們很容易就能得出“鐵、銅、銀金屬活性依次減弱”的結論。但是,這只是本課的一小步。緊接著,我給孩子們提出了這樣兩個關鍵性的問題:大家學會了比較三種金屬的活性,那么,如果現在有鉀、鈣、鈉、鎂、鋁、鋅、鐵、錫……等十幾種金屬,還給足你所需藥品,讓你設計實驗,將它們的活性由強到弱排列,你能否完成實驗呢?你將怎么做?……能比較三種,既然方法一樣,十三種又有什么難度?接下來的學習有多順利,就可想而知了。
第五步:給出常見金屬的活性順序,并進行運用練習。
第六步:結課,分享各自的收獲。
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的幾點反思:
首先,教師曾被喻為辛勤的園丁,園丁更多的工作是施肥,除草。但在我看來,選擇合適的種子,比施肥、除草更重要。本節課,我有意避開了金屬活性順序,而是從“比較金屬活性強弱的方法”入手,先將方法植入孩子的腦海中,然后給足孩子們成長的條件,讓他們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體會這一比較的方法。至于金屬活性順序以及相關運用,都是可以派生出來的知識。這樣做,也符合“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理念。
其次,本節課充分體現了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性。教育家約翰·杜威認為,知識開始于積極的行動,成長也發生在運用經驗來驗證各種想法的過程中。孩子們如果不能自己策劃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能自己尋找出路,他就學不到什么;即使他們能百分之百正確的背出一些答案,他們還是學不到什么。本節課并沒有一味的講授,而是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突破口,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實驗探究的方法,同時還提供了實驗探究的其它條件,從后期的教學效果來看,本課側重實驗探究的做法是完全正確的。
再次,本課的時間安排合理。盡管設計好這個探究實驗并不難,但考慮到孩子們的實踐基礎有限;實驗過程中還涉及組內交流討論;加之時間越長,置換反應現象越明顯等因素,我給了孩子們近半節課時間。課上,孩子們不僅有機會親身體驗置換反應的奇妙,還在這一過程中學到了比較金屬活性強弱的方法。課堂氣氛非常好,孩子們的學習也輕松愉悅。
最后,本節課中,演示實驗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使用,也是一個亮點。化學演示實驗中,很多反應的現象是不夠明顯的,怎樣才能讓盡可能多的孩子看清楚呢?用多媒體!細節之處,可以特寫;反應太慢,可以快進。官方提供的視頻資料固然好用,但親手做的,是不是更有說服力呢?更何況,我們還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做一些美化,比如,配個背景音樂,學生在體驗化學之美的同時,還能體驗音樂之美,豈不快哉?
……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